• 6

Nikon發表三顆新鏡頭:24-70mm f/2.8E。200-500mm f/5.6E。24mm f/1.8G (大圖)

太重了~放棄
繼續用我的24-85mm F2.8-4

倒是200-500mm這麼便宜滿心動的
不過還是最希望出類似C家的400mm F5.6(1250g)
年紀大了~重量先決XD
pikacat wrote:
據我所知,同廠牌鏡頭的MTF並不能互相比較...(恕刪)


大部分學術資料供商業引用都有一堆但書,必須在ooo狀況下以xxx方式才成立....除了確實存在的微量變因之外,無非不想影響商業利益

小弟認為若不去釘那些數字的絕對值,(例如0.8/0.9上一點下一點),只要測量的解析度相同(10/30 line或其他),以線條是否平直、接近頂點的程度、波型(周邊畫質何時下降、降多少),是可以判讀兩者差異的.

jenhoxen wrote:
整部影片花那麼多時...(恕刪)


算你厲害,這0.8也被你注意到了

但是為了這個VR居然可以讓NIKON搞了那麼久

光為了要把超音波馬達縮小就搞了那麼多年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jenhoxen wrote:
小弟認為若不去釘那些數字的絕對值,(例如0.8/0.9上一點下一點),只要測量的解析度相同(10/30 line或其他),以線條是否平直、接近頂點的程度、波型(周邊畫質何時下降、降多少),是可以判讀兩者差異的....(恕刪)

NIKON和CANON還有其他鏡頭廠商的MTF計算方式都不同
實際測試鏡頭的環境也不同
基準點都不同了還可以拿來比較??

不同牌子鏡頭比較對焦速度、耀光、星芒、變形還有話說
比MTF幹啥...

leader0419 wrote:
光為了要把超音波馬達縮小就搞了那麼多年

馬達縮小了,但鏡片卻變多了...~
我寧願沒有VR然後小隻一點(但可能沒VR鏡片數量也是差不多)
pikacat wrote:
NIKON和CANON...(恕刪)


沒辦法阿,就是為了VR

像富士的16-55mm F2.8這顆鏡頭的研發人員也說過

不放入防手震一來為了怕影響畫質,在來就是體積重量


哈,突然想起這顆鏡頭(借用01的圖片)




好吧,安慰一下自己,新版的N24-70還好啦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pikacat wrote:
NIKON和CANON還有其他鏡頭廠商的MTF計算方式都不同
實際測試鏡頭的環境也不同
基準點都不同了還可以拿來比較??

不同牌子鏡頭比較對焦速度、耀光、星芒、變形還有話說
比MTF幹啥......(恕刪)

這似乎不太對
MTF測定可以用公正的第三方儀器來測, 並不會有環境不同的問題
即使不是第三方機器而是自家的(例如Sigma說他們的MTF是自家產的A1測定機)
那也是遠遠高過鏡頭極限的機種, 如此才能獲得最大化MTF的結果
所以基本上都是可以比較的

像是這種機器, 原廠肯定也是用這種方法得到MTF, 如此才能完全排除機身的影響:



我猜你應該是認為MTF必須接在機身上才能測吧?? (例如DxO mark, Photozone....etc)
這只是一些網站比較簡便的測試法而已, 原廠不可能用這樣的方法測試
不然, 機身一直改進, 舊鏡頭的MTF要不要重測? 會不會隨著機身改進而越來越好? (所以不用出新境頭了??)

meridian wrote:
這似乎不太對MTF...(恕刪)

原來如此
多謝,學到新知識了

pikacat wrote:
http://www...

「AF-S NIKKOR 200-500mm f/5.6E ED VR」
售價應該會在台幣4萬 - 3萬5之間(恕刪)


這管太迷人了...





左邊是新版24-70VR遮光罩;右邊是舊版24-70G遮光罩
有人跟我一樣在意遮光罩的造型嗎?
覺得新版的比較沒有霸氣
CYKuo1023 wrote:
有人跟我一樣在意遮光罩的造型嗎?
覺得新版的比較沒有霸氣淚...(恕刪)

要不是它的內鏡筒設計經不起撞,不然我倒很想把遮光罩拿掉,很礙眼
打個內閃會有陰影,相機包還要預備小黑六大小的空間...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