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Nikon DF 與 D810

jim9508 wrote:
你說這句,完全沒辦法...(恕刪)


好吧,我說吧,我是夜貓子,夜拍是常事,沒人會比我用得更多高感——什至朋友堆里邊,已不下一次被批評為『濫用高感』。。。

以下相冊,從D90一路走來,半幅機,全幅機幾乎都玩遍,每台機器的拍攝次數是每一萬做最低門檻(D90、D300s、D5000、D5100、D5200、D7100、D700、D3s、D800E、D810、Df、D600、D750都這樣用的。)。。
你大可看看我會在什么情況下用得到ISO3200,又什么狀況下用得到6400。。

請記著,相機拍攝效果,不單只有機身能力,鏡頭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
要拍攝一張好照片,不是只一味沖高感,而是因地製宜,用『適合的曝光組合』去應對,這才是我們攝影人應該要做到的。。

至於微震,你有確認打開所機身能解決問題的功能嗎?
D810就是解決D800常出微震的問題的改良型號,我也是從D800E之後升上來D810的(D800E我總共拍了13000多張照片),或許我有偏頗,但你也不應該完全否定他人的看法吧?

我的相冊
lml640707 wrote:
電池一顆才50g重多...(恕刪)


電池量多,當然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事前充電,會花多少時間呢?

單反一棵電池動不動就是1000張以上(D810如果熟用,關閉一定功能之後,更加是一棵電池就能沖上2000張!),誰更優?
關鍵是,電池數量多也不是問題——我起碼是每台機身配三棵電池,問題是充電時間和記不記得出遠門充電。。

這方面的考慮,是我一直悠疑不進微單的最大原因。。

老實說,現在是數碼年代,還常說以前膠卷的故事,不會略嫌過時脫節了嗎?
以前呢,我兩天拍上10筒膠卷就以為很了不起了。。
現在呢?
出去一天回來,少則500,多則1、2000張相片也是等閒事。。
問題是,以前不方便也價格賊貴,拍照還是比較忍手的。。
現在這兩方面都解放了,題材也比以前多了去了,隨便走路都會想到拍攝,以前會嗎?
以前我們帶相機外出,就是拍拍人像、拍拍活動而矣,快門數自不然是有少得少;現在呢,因為方便了,外出去見到什么就拍什么,連吃個飯也先讓相機吃飽先,以前會嗎?

時代,畢竟是向前的吧?
jenhoxen wrote:
irontheone...(恕刪)


其實我有一直留意A7系的,當初也幾乎入手,就因為續航力和鏡頭問題而卻步,適時又出來Df了,也就不用考慮的沖上去了。。

事實上,Df一直沒讓我失望過。。
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体會到Df常被人吐糟的對焦系統也是蠻可以的———在一次時裝比賽里邊,我用兩小時拍了3500張相片,全部由Df+AF105DC完成(電池則是換了第二棵,拍完後第二棵電池竟然還是滿格的!這微單或使用OVF機型根本就比不來的!)。。。
整套片的成功率竟然達到90%以上,從此,我會常跟別人說,Df的對焦性能,並不會像大家說的那么差吧?

ktus55 wrote:
小弟非常認同 iro...(恕刪)


謝謝,其實是我剛好有這三台機身在手上,選擇多了,也可以多了解不同機身的差別。。

這三台機身,先排除各機身的強項和弱項,其實共通點頗多的,要不是有特別要求,三台機身任一台都可以勝任愉快。。
所以您否定別人就叫偏頗,我提出否定就是全部否定?

提出高畫素相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被說是歪理?

我從D80 d90 d7000 d700 d800e d810 d4 d4s用到現在,就只有d800/e d810讓我感覺到有微震困擾,頻率問題

鏡頭有差異我當然知道,現在比機身就是以相同鏡頭為基準,因地制宜,難道提高iso就不是嗎?提高iso就不是攝影人能做的?

況且!我也沒提到一味提高iso這回事吧?我是說當你有想拍的環境,堪用高iso是很重要的。

iso12800能不能用?DF D4 D4s肯定是可以的

您沒用到並不是其他人都用不到,我親身感受到高iso能帶給我的好處,當然是不是每個人都用得到就不知道,但我絕對不認同而且否定的就是您說那是所謂的虛榮


irontheone wrote:
好吧,我說吧,我是夜...(恕刪)

jim9508 wrote:
所以您否定別人就叫偏...(恕刪)


1、D810需要更高的拍攝技巧沒錯。
但這是不是像素問題?
還是機身問題?

你也不是淺資歷攝影人,應該先從自身試驗去驗証這個問題,而不是一發現問題就是說機身的問題,不是嗎?

2、你能貼一下你所謂的高感照片出來嗎?
看看效果是差到那里?又好到那里?

我刻意地提這兩種圖出來,另一種意義是——D810其實更偏向於拍攝靜態,而Df在動態拍攝的表現上,其實也不差的。
而且,Df的直出JPG是非常強大的,下圖的Df照片,只是機身直出JPG壓縮,沒有經後期處理,而D810的卻是用LR處理過的。。



D810,收光圈f/111 @ ISO6400。




Df,f/2.8光圈@ ISO6400。

現場是近日動盪的香港旺角區,我站在幾乎最前線,目的是紀錄之外,也是刻意使用Df,看看他的極限能耐去到那里。
(相片中,其實警民沖突已經開始。。)







特別貼題,一般日本餐廳的照明下,D810收光圈f/5.6 @ISO1600。
值得注意的是,這支鏡頭是20.8G,如果是其他鏡頭,例如50mm,則安全快門需要提高的前題下,就得用上ISO3200 @ f/5.6了。





月夜靜嵐 wrote:
若單純以dxomar...(恕刪)


這樣比較才是正確的
14-24mm 可是 Nikon 傳奇阿
10/16 Empress
說真的D810微震很低

我用1/快門
幾乎都OK

跟我使用D3的經驗差不多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jim9508 wrote:
所以您否定別人就叫偏...(恕刪)


其實,應該這樣說,並不是D800/E D810帶來微震,也不是因此微震敏感。
而是因為畫素高,在顯示器可以高放大率檢視才是真正來源!
這個問題就是像低畫素一直以來都有用OLPF,其作用就是產生分光多重影像來模糊化。



但是使用低畫素相機,會有感覺模糊化嗎?

低畫素密度的感光元件,重要也不是在於高ISO,而是在於再微光條件下的動態範圍等,這些低畫素密度帶來較高光電訊號結果。



而高畫素也不是帶來解析,真正解析來源還是在於鏡頭,越高畫素只是在於增加原本投影在感光元件上的影像解析,也就是越靠近原本鏡頭的狀況。



不太需要刻意強調高低畫素,因為本來就是針對不同求族群。
diffusionless wrote:
其實,應該這樣說,並...(恕刪)


說實在的

真要使用高iso的人應是

一、不能補光

二、不能低速快門

這兩種情形同時發生之時才會使用

一般的使用者,大部份比較少遇見這樣的情形

因為用高iso拍出來的照片,要不是逼不得已

都用到這樣等級的人了,也不會受的了那種畫質

別把df高iso神化了

d4s的高iso夠強了吧,但高iso拍出來的細節保留

也不會比d800e或d810用後製抹過再縮圖到和1600萬畫數一樣大張時的樣子的高明到那去

所以df自然也不會有多好

就我看來,高iso下都是一般差,真要好照片,iso愈低愈好





在一般情形之下,低畫數拍出來的東西會比高畫數的拍出來較具通透感

但高畫數在鏡頭焦段不足之時,可以拍出比低畫數更多的細節



所以

還是老話一句

你到底少了什麼

就我們拍鳥的人而言

d4s的細節保留被我嫌到沒一個好

高iso再強也沒有用

但真要高速連拍之時,你也少不了他

d800e超強到變態的細節保留能力也讓人無法放下他

到只要遇到飛的畫面

那個中風式的連拍又讓你想哭


想清楚,你到底要什麼,你才會知道買那一台

要不然每個人拍攝的對像不同,喜好的題材不同

你這樣問,吵一個月還是不會有答案的


另外回覆其他朋友

d800e/d810是真的容易拍出微震的畫面的

就算我們上了腳架也是一樣

只有提高安全快門來拍才是不二法門

用d4習慣這個焦段1/100,用d800e/d810,請提高到1/150及1/125

應就不會有問題了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