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是1吋,sony\samsung\pansonic的叫做大,
1系列的就被嫌小
等效75mm
sony 2.8光圈叫做大,1系列3.5光圈被嫌小
1系列真正被我嫌惡的是iso 400以下的畫質純淨度
1系列還做不夠的是,被限制的閃光燈系統.
體積小,影響手持手感,所以才會有外接手把的需求,
小和輕,很好.但大手的人怎麼辦?
M43olympus在em-5以前(panasonic gx7),可用iso並不比1係列高多少
M43系統的kit鏡,哪顆沒有數位校正?
Sony rx100 rx100-2 rx100-3,假設剛上市時,每台都買,總金額是多少?然後得到等效24-100mm的焦段
1系列 v1雙鏡組(等效28-81mm+81-300mm)
等效28mm定焦
等效50mm定焦
等效18-35mm變焦
全部買齊,總金額是多少?
對我來說,相同iso 快門 光圈下的深景深是1系列的特點
淺景深,就交給FF來做就好
1系列的特點是速度,對焦準時的速度,
相同iso 光圈 景深時的快門速度
J4很不錯,相叫於j1 j2 j3,有很大的近步,
更好的kit鏡,更好的螢幕,更高的畫素(無低通道),
有內建wifi,有觸控,有手控閃燈出力
未來,等效189-810mm出來後,這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吉姆林 wrote:
把時間推回2011年...(恕刪)
Em-5>gx7>1系列>GM1>RX系列>pentax q系列
握感
Em-5>pentax q系列
所以1系列
要嘛增強握感,邊大變重,然後被嫌不夠小
要嘛輕巧便攜,邊小邊輕,然後被嫌握感差
所有可換鏡系統的等效28mm鏡頭,有哪幾顆是光圈F2而且便宜(10000以下)輕巧(500g以內)變形低(變型量1.8%)?
M43系統的等效28mm 35mm有哪幾顆是不需數位修正,就可以做到低變型(1%以內)?
說真的,1系列的鏡頭,就算是光圈1.8都還是會被嫌小,景深不夠淺
就連等效85mm 光圈1.2都免不了被貶是景深不夠價錢太高(公司貨26000)
其實1系列該學Q系統,多出輕巧(100以內)便宜(公司貨8000)畫質好的定焦鏡才是
附帶一提
1系列最佳光圈普遍是在F4-5.6
10-30
30-100
10-100
10
6.7-13
而
18.5
32
最佳光圈則是2-2.8
光圈值,2.8和2差別很大?
但價差一定不小!
大家想要的是?
peg0083 wrote:
相比同是1吋感光元件...(恕刪)
全片幅(FF),DX(APSC),CX(1系列)
在相同的固定iso-光圈-快門之下,
得到的曝光值理論上是會相同的,
並不會因為感光原件的大小,而有所差異
在等效50mm iso 200 光圈2 快門1/60
下,實地測試下,也的確是如此(但因為機種的差別,有小小誤差)但在準焦下主體的背景,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虛化,以此推論,在不同片幅相同拍攝數據下,會有等效景深-等效焦距,確不會有等效光圈-等效iso-等效快門的問題
得到等效焦距的焦距值(大約)
FF DX CX
1 *1,5 *2.7
28mm 18mm 10mm
50mm 35mm 17.5mm
85mm 58mm 32mm
18-55mm 10-30mm
55-200mm 30-100mm
得到等效景深的光圈值(大約)
FF DX CX
F2.8 F2 F1
F4 F2.8 F1.4
F5.6 F4 F2
F8 F5.6 F2.8
F11 F8 F4
F16 F11 F5.6
以使用D700(FF)為例
三人以上團體照,距離約3m,鏡頭焦段為50mmmm,
,為了得到足夠景深,光圈我一般都會設在F8,以避免對焦主體外的其它人,會因景深不夠,而被虛化-模糊化,為了避免手振,安全快門設在 1/60,在不使用閃光燈的情況下,室內ISO值常會跑到1600-3200.
假設不使用閃光燈為前題的最佳曝光組合為
FF--iso1600 F8 1/60
在大略相同景深相同曝光下的1系列則有以下設定組合
CX--iso1600 F2.8 1/350,得到較高速快門
CX--iso300 F2.8 1/60,能得到低iso值
以1系列j4(CX)為例,在DXOMARK上,測試的RAW檔可接受最低iso值為426
相對比於SONY A7(FF),在DXOMARK上,測試的RAW檔可接受最低iso值為2248
以此來看,在要求深景深的某些狀況底下,
1系列是有和FF機種競爭的本錢(如更高速的快門,或更低的iso曝光組合)
淺景深,報歉!1系列很難滿足你
假若,你是常拍團體照,常出外旅遊等較需深景深的人,1系列會是個好選擇
假若,你覺得 apple iphone-sony-htc等旗艦智慧型手機的拍照品質很ok,那1系列定可大大滿足你的需求
假若,你只是要洗出4*6甚或是a4大小的相片,那1系列和DX(APSC)-FF機種的差別是不太明顯的
吉姆林 wrote:
把時間推回2011年...(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