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是在香港做傳媒的. N 家系統我賣剩 D200, 曾經擁有過 S5 Pro & D300,
而平日在公司甚麼都有用... D70 / D50 / D80 / D90 / D7000 / D3100...etc)
譬如剛剛上星期做完 Intel IDF @ 北京,
在現場拍攝演講者, 或者突然有人員做技術示範,
任何一瞬間的畫面都很重要.
比如演講者手中拿著最新的 CPU、晶片, 時間可能短短只有幾秒,
然後就立即收回口袋裡, 萬一錯過了就很慘.
在演講過程中, 單點 <->全區域對焦, 或者 AF-S <-> AF-C,
我都會因應情況及構圖而不停切換.
而在 AF-C 模式下長按 AF-ON 鍵, 隨時預備重要的一瞬間就按快門鍵而拍下來,
所以要非常熟悉機身操作.
入正題…… 如果你有上述機動性要求, 設定一步到位,
又或者想嘗試半專業級機身,
又或者想嘗試要需高速連拍 + 追焦的新題材, 我會建議你上 D300 / D300s.
D300 / D300s 可說是現時玩 Multi-CAM 3500 對焦系統的最佳門檻
(雖然官方說有分 3500DX / 3500FX, 其實根本都一樣), 級別跟
D700、D3 系列、D800、D4、D7100 相同.
到時你用過 AF-S @ 全區域對焦, 同一時間對準十多點…

又或者用 AF-C + Dynamic AF w/ 3D-Tracking, 你就知道它有好多玩.
相比之下, D5100 的 Multi-CAM 1000, 11 點對焦 (中央點是十字對焦),
嚴格來說可以追溯至 D200 / D80, 然後在 D90 / D5000 開始做了小改良,
加入 Dynamic-AF w/ 3D-Tracking. 但論中央點以外的對焦點,
信心還是差一點點.
要是你換了 D300(s), 你會發覺兩個對焦系統, 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至於畫質, 其實在 APS-C 片幅, 像素有多高我都覺得沒差, 真的,
數字遊戲而已, 12MP 已經足夠. 以標準 300dpi 印刷來說,
4288 x 2848 已夠輸出約 14.3 x 9.5 吋的書刊封面, 印 3R / 4R 相片當然更沒有問題.
發色方面, 雖然 D300(s) 跟 D5100 同樣用 Standard 調控設定,
D300(s) 會略清淡一點, 但這是半專業、專業機身刻意的, 藉此保留較大的後製空間.
小塏 wrote:
其實換D300還有個...(恕刪)
其實說 AF-S <-> AF-C, 及選擇對焦點的方式, 個人還是喜歡
D2 系列、D200、D3 系列、D300(s) & D700 那種舊設計,
直接撥桿就行了, 非常直覺 & 幾乎不需要去看.
但 D7000 開始改用新設計去做上述切換, 但我就覺得反而礙事.
我之前是使用D90機身
換機時也是考慮過與您類似的事情
在中低階市場的新機中與舊APSC機皇D300 D300S比
的確許多表現都是可圈可點!!但一切都止於新科技的規格數字遊戲
後來我選擇了D700後,才發現與D90相比那根本是2個不同的世界
由於家兄是使用D600...
當然2者比較之下...以機身操控性來說
D700還是較佳...
如果您對攝影非常有熱誠!!建議您可以嘗試D300或D300S看看
不過小心..用過這種等級的機身後....你很可能會回不去了

---------------------------------------------------------------------------
話又說回來,入手D700後,包括之前使用D90時
別說ISO 1600了 我最高只開過80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