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Nikon 不懂行銷?

cost down 才是王道



男人的浪漫~ RAV4 + IGUANA DISK + 5DII&24-70 F2.8 L
小弟也呆過製造業,提供一下自己的看法

其實,不管是哪家廠商,為了成本考量,多少都會做出產線外移的動作,但是,並不表示,品質不好
因為每個人,對品質的定義不同

然而,以日商為例子,即使產線外移,但是,說真的,他們對產品品質的要求,還是很龜毛的,所以應該反問,即使非MIJ,但是大家覺得NIKON的品質如何?

倒是NIKON在對於客戶的反應上,真的差一些,確實是比較慢,可是大家還是一樣喜歡它的產品,對我而言,我真的喜歡它的鏡頭的表現,而且超保直的

不過,我覺得NIKON的反應,慢歸慢,他們的策略,不見得不對,就好比,在低階的市場,NIKON走的,快過Canon, 400D後,它的DSLR就沒有新的產品了
反之,Nikon D40, 然後就來給你個D40X, 不管喜不喜歡它的產品,我覺得他確實蠻狠的,銷售量確實也因此而跑得很快,即使很多人覺得這部SO SO,但是真的還蠻多人買的

因為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被DSLR毒過的經驗,NIKON 會就此放過這些買D40 or D40X的人嗎?

呵呵,發發牢騷,自己的感覺啦
北極熊 我的個人部落格 tw.myblog.yahoo.com/hugaroy http://blog.yam.com/hugaroy (以照片
quilovedin wrote:
我還是覺得~
出產地跟行銷.......勉強沾點邊!
但商人唯利是圖~如過是你~你會怎麼考量
在世界工廠的趨勢下~應該關心的應該是品質
而不在是看產地
大大這樣說~真的很不OK!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NIKON在想什麼~也像上面大大說的
人家自有考量~畢竟非MIJ不買的族群也沒有大到一個程度
會買的還是會買~是因為品牌和之後的售後服務....而不是產地!

給你參考~不用在庸人自擾了!



在此討論似乎大家認為小弟很在意是否為MIJ? 連世界工廠的趨勢都來了, 呵呵.

如果是小弟可能就不會買D200了, 其實DSLR高階機種是MIJ的應該還不少, 小弟選擇D200也是對Nikon世界工場布局後品質的肯定. 果然"世界是平的".

正如大大所言, 小弟也的確不知道Nikon在想什麼, 正因為如此, 小弟才在這裡就教各位, 如果大大知道Nikon想什麼, 還請分享給小弟喔.

至於是否非MIJ不買的族群有多大? 小弟真的沒做過市調來推論這個母體有多大, 但是Nikon D200同時以相同價格issue MIJ 或者MIT供消費者選擇, 小弟可能還是會優先考慮MIJ的. 如果大大手上有此類MIJ情結的數據或者guts feeling感覺這個部份有多大,小弟覺得這個題目才比較值得討論.

至於Nikon行銷政策的良窳, 小弟或許難有置喙之處, 畢竟小弟不是領Nikon的薪水也不是未來Nikon CEO的candidate, 只是就小弟在同時有Panasonic LX-2 及 Nikon D-200兩部相機用家的感受而已, 沒啥春秋大意, Nikon的行銷策略好壞, 看來正反意見都有, 至於o不ok就留在各位心中嚕.

我大概懂樓主的意思..
簡單來說..產品打上MIJ會讓消費者的爽度提升,進而有刺激消費的空間..
無奈礙於法令規定..Nikon沒辦法做出這樣的事情..畢竟工廠還是在國外..

至於能不能這樣的因為行銷手法而打上不實的生產國,這點小弟就不清楚了..
不過就消費者的觀點來說.. "MIJ" 這三個字可以視為行銷手法
對廠商而言,它可能只是一個礙於法令規定的標示了......

題外話..
供貨不足的原因真的不知道是行銷手法還是產能不足了.. >"<
MI*哪裡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 有沒有COST DOWN 還有品管 以及不良品的處理方式

MI* 哪裡重要嗎?
買衣服 MIJ MIT MIC 其實布料很多還是從大陸來的 只看製造地根本沒意義
如果你知道MIJ的衣服的原料產地是大陸會....
所以回歸一句 還是品管及COST DOWN

再者有人知道嗎
為了這個MIJ 大家會花多少冤枉錢嗎
有個客戶作皮箱的 其實是台灣做的 其實品質非常好
打上MIT銷售不是很理想
結果 去日本設個公司 把MIT的皮箱運到日本去
然後在日本包裝
呵呵
好一個MIT變成MIJ
同樣的東西 從T-----J 你就要多花一些錢

話說 我第一台DSLR E300也是MIC
有人會說E300組裝品質差嗎? (感覺很優哩)
watchdown wrote:
如果一家公司的行銷策略憑你的幾句話就能判斷好或壞的話,那所有的公司就不用行銷部門了,就每天來相關討論區看別人所發表的談論就可以決定公司的行銷策略了,所以行銷是涵蓋很多層面的..如宣傳.產品折扣.產品定位..產品品質...等,而不是光靠你所說的產地問題就可以決定行銷的好壞,另外就是你說的規模經濟目標的問題,本來在日本幾乎所有的品牌所生產的商品就不是每件商品都是在自己國內生產製造的,而是要看公司本身所規劃的商品定位與其他相關評估後,決定其每件商品的相關生產規劃與行銷,而不是像你所說的這樣,如果能像你說的這樣就能達到規模經濟的話,NIKON早就做了,所以一家公司能到現在還有一大群死忠的顧客在支持,不是沒有理由的,所以專業的東西不是你我就可以用幾句話而評斷的,所以我想你與其在這發言這種不切實際的言論,倒不如多發表使用了哪些好相機.鏡頭.其他配件或是踢爆不實店家的惡行的感言還比較實在...



如果一家公司的行銷策略憑你的幾句話就能判斷好或壞的話,那所有的公司就不用行銷部門了..

Ans:容小弟直言, 有行銷部門(甚至是有大規模的行銷部門)的公司也未必見得行銷策略都成功, 這樣的例子應該還不少. 小弟只是選擇用這個角度切入以產地別這件事情來討論, 大大所提的很多舉凡如宣傳.產品折扣.產品定位..產品品質...等, 小弟也認同那是行銷的一部份, 只是相對於Panasonic而言, Nikon的選擇看來保守(這並非價值判斷認為Nikon不好, 保守有時也是優點), 小弟文中所表達的是相對於Panasonic的作法來討論Nikon的行銷而已.

...要看公司本身所規劃的商品定位與其他相關評估後,決定其每件商品的相關生產規劃與行銷,而不是像你所說的這樣,如果能像你說的這樣就能達到規模經濟的話,NIKON早就做了...

Ans:正如同大大指教的, 小弟對於這點也覺得費解, 如何推論Nikon該做而未做, 真的就是大大所列的這些原因? 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 還請大大指教喔.

...所以一家公司能到現在還有一大群死忠的顧客在支持,不是沒有理由的,所以專業的東西不是你我就可以用幾句話而評斷的...

Ans:小弟也很認同Nikon的產品, 也是大大所提及的死忠顧客之一, 只是對於"專業"問題是否可以下評斷?這涉及每個人對於問題本身的認知, 小弟對於"專業"的見解是:
1. "專業"不是不會犯錯, 只是"專業"的人處理"專業"事情應該犯錯的機率比我這等非專業的人小.
2. 更重要的是, "專業"的人在犯錯時應該會比我等非專業的人知道應該如何做後續處理.

只是小弟對於行銷策略這等"專業"的問題認為應該還可以聊聊吧, 終究不是發射太空梭層次的專業.

...我想你與其在這發言這種不切實際的言論,倒不如多發表使用了哪些好相機.鏡頭.其他配件或是踢爆不實店家的惡行的感言還比較實在...

Ans:對大大所指教小弟應該多提提發表使用相機鏡頭的心得與踢爆不實店家的論點, 就這點小弟表達不能同意你更多. 但與是否該討論Nikon行銷策略就這點除了涉及個人選擇與價值判斷外, 小弟認為這兩件事情似乎無關.

如果MIJ 不會影響銷售量,我想就不會有這樓的產生了。

就因為樓主觀查到他的朋友,心中是介意生產國的,所以才會有這篇的產生。

的確,行銷跟生產,可以當做兩件事去看。

但是行銷必須要納入消費者行為作為考慮,

若經過Survey或是Focus Group的評估過後發現 MIJ 將對銷售量產生相當的影響,

甚至大於將產線外移的成本,那應該沒有爭議的會將產線放在日本。

我想,NIKON的市場人員應該不是火星人,這點他們應該是有做,而後發現這個MIJ的獲利大不過產線外移,所以才會這麼作。

至於各家廠商出機器,我想這都是各家的策略,D40的策略沒有任何不妥,雖然D40X 的確很令人傷心,

但是NIKON本來就有逐漸的要汰換掉傳統的AF鏡,畢竟 C 家沒有 USM 的鏡頭已經變成"少數",而且EOS鏡頭是全部都內裝馬達的。

而N家還在背著機身馬達的這個包袱,以D40跟D40x作為一個革命的起點,個人覺得很妥當。

Nikon的確目前是還不敢像當初Canon來個EOS大革命

但是他循序漸進,應該很快的AF-S鏡會變成主流,逐漸的汰換掉 AF 鏡的,

大多數一起拍照的朋友,都知道AF的速度沒辦法跟AF-S或是USM或是HSM相比,因此,我想這並沒有其他的考慮因素而不進化。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如果MIJ 不會影響銷售量,我想就不會有這樓的產生了。

就因為樓主觀查到他的朋友,心中是介意生產國的,所以才會有這篇的產生。

的確,行銷跟生產,可以當做兩件事去看。

但是行銷必須要納入消費者行為作為考慮,

若經過Survey或是Focus Group的評估過後發現 MIJ 將對銷售量產生相當的影響,

甚至大於將產線外移的成本,那應該沒有爭議的會將產線放在日本。

我想,NIKON的市場人員應該不是火星人,這點他們應該是有做,而後發現這個MIJ的獲利大不過產線外移,所以才會這麼作。

至於各家廠商出機器,我想這都是各家的策略,D40的策略沒有任何不妥,雖然D40X 的確很令人傷心,

但是NIKON本來就有逐漸的要汰換掉傳統的AF鏡,畢竟 C 家沒有 USM 的鏡頭已經變成"少數",而且EOS鏡頭是全部都內裝馬達的。

而N家還在背著機身馬達的這個包袱,以D40跟D40x作為一個革命的起點,個人覺得很妥當。

Nikon的確目前是還不敢像當初Canon來個EOS大革命

但是他循序漸進,應該很快的AF-S鏡會變成主流,逐漸的汰換掉 AF 鏡的,

大多數一起拍照的朋友,都知道AF的速度沒辦法跟AF-S或是USM或是HSM相比,因此,我想這並沒有其他的考慮因素而不進化。



認同你的見解.
ALFF wrote:
不用謝

我也沒在指教

反復看一下

也沒覺得在指教

那問題你還真回答

鬼關心你干嗎的

自己知道自己作甚麼就好啦~

你都不是ceo

你也沒人家成功

就不要用自己的鼠目度別人眼光啦~

nikon整間公司整個marketing dpt.都是蠢的

就只有你醒目

只有你知道他們行銷有問題

這麼厲害又這麼有空在這裡空打嘴炮,

email跟nikon講呀~

看他們理不理你




討論事情如果可以先放棄討論"誰對誰錯", 丟掉一些價值判斷的字眼, 或許討論的空間可以更大喔.

lpviva wrote:
Ans:容小弟直言, 有行銷部門(甚至是有大規模的行銷部門)的公司也未必見得行銷策略都成功, 這樣的例子應該還不少. 小弟只是選擇用這個角度切入以產地別這件事情來討論, 大大所提的很多舉凡如宣傳.產品折扣.產品定位..產品品質...等, 小弟也認同那是行銷的一部份, 只是相對於Panasonic而言, Nikon的選擇看來保守(這並非價值判斷認為Nikon不好, 保守有時也是優點), 小弟文中所表達的是相對於Panasonic的作法來討論Nikon的行銷而已.

以Panasonic的作法(MIJ?)討論Nikon的行銷,
但是不知如何得知Panasonic的作法是因為行銷考量?
如果MIJ並不是為了行銷考量,那以此來討論NIKON的行銷並沒有意義吧.
也許Panasonic的產能夠了,沒有外移需求,所以"繼續"MIJ(假如Panasonic原本就沒有日本廠,一切重頭,是否還會選MIJ?)
也許NIKON產能需求大,日本生產成本過高,想降低成本所以外移(利潤考量>>>>>標榜MIJ考量)

要討論,也應該是確定Panasonic為了行銷決定MIJ
再來反問,為何NIKON不是MIJ.

何況產地別在行銷上的影響也只是一小部份,即使Panasonic是因行銷策略決定產地,
也不該單以這點來討論NIKON不懂行銷
有人認為價格重要,功能重要,外觀重要,品質重要...
產地會影響人的選擇,但是畢竟是種刻版印象(品質比較好?)
跟實質的價格,外觀...甚至品質(產地實際上並不直接代表品質好壞)
要將產地列入行銷考量,也不過是很小的一部份吧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