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分享] Nikon Ai-S 35mm F1.4 Q感入手

KenKuo wrote:
這個問題、我之前寫這...(恕刪)


KenKuo 大:

您提供的指正,小弟感激萬分,

也為先前所提供不嚴謹的觀察與猜測,向網友們致上歉意,

入手這支鏡頭前,著實考慮再三,網路上的資料,

從GOOGLE打著AIS、35mm、F1.4等等,但是與您收集資料的嚴謹度而言,

仍是望塵莫及的...,

您提供的連結,小弟目前正找時間研究中...,感恩



LYAHAU wrote:

...(恕刪)


當初就是因為網路上的圖,(部分)二線性嚴重,不只點光源,連一片草地也是充斥二線性散景,

(小弟先強調,二線性散景的美感存有爭議,並無絕對的價值傾向)

於是有段時間被打入冷宮,不再關心這支鏡頭,

後來無意間又發現相關的照片,覺得似乎二線性並不盡然那麼嚴重,

再加上發現2006有新序號,似乎、也許...會有不同,

於是便找上了熟悉的店家,老闆很熟,願意幫我進一支榮泰公司貨,讓我試試,如果滿意再買,

過幾天,鏡頭到了,小弟帶著D200試鏡去,拿著鏡頭在店外附近拍了近百張,各個光圈都試了,

(當天是晚上八點多)唯一的詬病,應該只有開放光圈時的「朦朧感」,對於光源尤其嚴重,

同時間,再試了ZF 25/2.8 以及 ZF 35/2 之後,覺得還是入手了這支Ai-S 35mm F1.4,

感性、理性各半吧,也許...,

因為要我講出絕對優勢的理由,講不出來,買鏡頭時常不也是如此?

拜讀您的大作後,汗顏...,小弟所謂的攝影熱情,差得遠了,

之所以會有這篇文章的感言發表,實在是因為與之前發現的圖片,落差不可謂不小,

當然,小弟並未做出嚴謹的測試,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那張綠葉的照片(F5.6 1/160 ISO100),應該看得出來是逆光,因為有很明顯的耀光,

如果說,散過頭,就比較不會有二線性產生的話,那F1.4以物理特性而言,應該是最散的吧,

小弟近日拍攝且上傳網路的,幾無F1.4的照片,大約是F2~F5.6左右,應該比較「不太散」,

(小弟不是理工出身,純經驗推論)網路上的連結(手札)有說是F1.4拍攝的,確有不同,

嗯,若是要釐清,可能真得做嚴謹的測試了,

不過,這似乎與當初購入此鏡的初衷有出入了,哈...,

無論如何,感謝您提供的意見與寶貴的資料,感激不盡

"FU" is everything
great7 wrote:
我跟我的喵來祝賀你啦...(恕刪)


great7 大:

這時候,也是要感謝你的照片,

在考慮、掙扎的前些日子,小弟也曾望著這隻貓端詳了好一會,

如果有更多的大作,不妨多貼些呀...
"FU" is everything
azure34 wrote:
KenKuo 大:您...(恕刪)

挖哩勒!突然發現Ken前面用字淺詞太直接、抱歉、Ken通常客套話講很少...

小改版是可能的、因為原物料或共用料件等等(製造業都常見)

只是光圈由七片改成九片那已經不是「小」改版了

我認識一個AIS深度中毒的玩家、幾乎主要的AIS鏡頭他都有買全新品(當然Noct 58那種東西除外)

有機會我找他拍拍他的機絲來跟大家分享

另外咱們Nikon版挺熱鬧的、也許可以搞一個小小攝影版聚好像也不賴^^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KenKuo wrote:
另外咱們Nikon版挺熱鬧的、也許可以搞一個小小攝影版聚好像也不賴^^ ...(恕刪)


好啊!好啊!
如果能去吃你推薦介紹的那家美式漢飽就更好了~~
LYAHAU wrote:
千夜一夜物語的文字,應該算是官方說法了吧。Ai 35mm f/1.4S,後來生產的版本,
為了改善全開光圈的畫質,有做了些更動--從光學設計上看不出來,改變鍍膜配方?


根據千夜一夜(英文版,日文板)的說法

應該是指從最早1971年的Auto 35mm F1.4到現在的AI-S 35mm F1.4
鏡組的設計都沒有改變,都是7群9枚的設計,而是在鏡身,光圈葉片,和鍍膜上的改變
並沒有提到AI-S新版的變化
再加上那篇文章是2006年1月發表的
作者應該不會只用一個月新鏡就能在Nikon官網上發表感想吧

不過如果有人能夠號招一下
大家一起出來實際試試鏡頭
相信真相很容易就知道啦
小弟也想跟去看看,可以贊助一顆非2006新版的35 F1.4來測

樓主... ycliao 大大... ...

我...我對不起你們(跪在劍山上)

小弟又回去看了原文一遍,沒錯,沒有提到"Ai-S"版"本身"有任何的改良,
而是從最早的Auto版開始一直到Ai-S版本,除了鏡筒的設計,鏡片的鍍膜有
所更動外,光學設計"基本上"沒有改變。

小弟弄錯的地方在這裡:當鏡筒外觀改成"New Nikkor"<--到底是哪個版本?
設計的時候,綱島輝義改變鏡片的"材料"以及"曲率",藉以增加全開光圈的解
像力... ...

雖然"New Nikkor"的鏡筒設計有可能是指Ai-S的鏡筒外觀,但小弟的認知已
經與文義有所出入。因為是寫關於Ai-S版的文章,一時見獵心喜,沒多看看就
用上去了,感謝ycliao大大的指教

回家潛水去
背景物的距離及反光程度,會影響到散景的感受,

以這張為例(全開光圈F1.4,1/16000s)
這樣背景的距離,讓每根草的的輪廓大致還存在,
加上是中午豔陽下,也讓的每根草都反光發亮...


--------------
散景比較(轉接在EOS-1D MKII上)
全開光圈時,似乎較凸顯此鏡的散景特性...

F1.4


縮到F1.8,背上白色邊緣的紫邊改善許多


F1.4局部裁切


F1.8局部裁切,比較一下
暫不論是否存在新舊版散景差異,

從歷史,體積,手感...,小弟覺得它可以列為Nikkor的經典鏡頭之一,能擁有它是幸福的事

光圈F1.4,這張的散景特性就不那麼明顯了


光圈F1.4


光圈F4.0
蛙係皮皮...
這支鏡頭我也玩過,全開光圈太柔了,縮一級光圈則銳利無比
樓主既然有好爸爸的FM2,為何不用在FM2上呢?
用在D200上不但對焦不易,而且還經過裁切
35/1.4的價值就在於35mm這個焦段,還能有1.4的大光圈
讓他變成52mm就太糟蹋它了!
CNMPuser wrote:
這支鏡頭我也玩過,全...(恕刪)


CNMPuser 大:

您所言甚是,但目前而言,接在FM2上,僅是偶一為之,

畢竟,底片費用、機身握感、實用程度...等等,D200均略勝一籌,

更重要的是,小弟考慮過相片儲存的問題,

因為如果底片與檔案雙軌的方式, 好處是可以發揮鏡頭的功力,

但壞處,便是多種儲存模式,將會造成管理上的困難,

所以,有時想玩玩的時候,才會再把FM2拿出來暖暖身...

"FU" is everything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