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拿來拍人像的機率很少,應該說是少的可憐( 因為手上還有一顆85/f1.4)
反而是 拿小黑五 拍風景比較多。 (搭配 12-24) 極端的焦段就出門去。
拿小黑五拍人像,短時間手持還OK,長時間下來,很累人的。再加上D200+手把的重量....真是Orz ..
後來還是帶 85/f1.4 出去拍比較多。
PS .. 小黑五 & 85/f1.4 是身為N家必敗與收藏的二支鏡頭。
2010/01/27~02/06 11天跟小白JAVA環島完成
基本上只要您想玩到某一個程度,大部分的鏡皇等級鏡都會到手.只是入手的順序而已.
像我自己原則上不打算投資在DX鏡上,因為未來想走到全幅.或許有些心會說數位全幅那時會出來?但我的想法還是不變.而在一年多前剛入手D200時,一位好友割愛的AFS18-70是我唯一的DX鏡.
一路走來,個人發現在生活照上,中焦段的 AFS28-70/F2.8D 是我使用率應較高的鏡,所以先入手而一年多下來,它的確也是我的"鏡頭蓋".
28-70
從美學的觀點來看,高檔的鏡頭除了有好的成像品質外,對於把玩,品牌的認同上都值得,但有一前提是絕對要在自己可負擔的起的預算內.我看到許多人一路走來中間換了幾次鏡,到最後也都是走到1.4, 2.8..所以從一開始我便抱持著定焦非F1.4 (135/2 除外)不買,變焦非F2.8恆定不買,鏡頭非九片圓形光圈不買的想法.在沒預算時,則用力研究手上的器材.
第三支鏡是AF85/1.4D IF, 這支鏡在拍人像當然是不錯.同一時期,我也跟朋友借了AF50/1.4D來試用.但AF50/F1.4D 在開放光圈的成像跟85是差了一截,而在DSLR上50是在室內,室外都進退"不方便的等效視角.所以在50這焦段我用 28-70,而決定入手AF85/1.4D.而它也的確沒有讓我失望.
AF85/1.4D
在同時也比較了AIS85/1.4,這二支鏡特性不同.AF版在近距離成像較好,而MF版則在中長距離成像較好.在當時重新拿DSLR的我,距離上次使用MF鏡已有20年了.所以我還是選擇AF的85/1.4D.因為以拍小孩為主我的,並沒有太多時間去用手動鏡,雖然我很想..
隨著小孩長大,出去玩時常常離我有7-8米.而我較擅長的是拍壓縮式的風景,所以手上此時的85焦段的等效視角有時也不夠.於是小黑五便成為我第4支鏡了.在兒子學校運動會上,小黑五加上Manfrotto 685B單腳架,讓我很方便的只站在旁邊,便可不停的"拍". 而小黑五在DSLR上的等效視角,有時也可學后羿來"射月"呢! 我在想,如未來走到全幅,或許會入手 300/F4吧 ,^^"
小黑五
到這裡已過了一年多了,28-70雖然是鏡頭蓋,但有時還不是夠廣.過去一直用18-70在頂著,但一直總覺欠缺什麼?於是在預算許可下,訂了一支 AFS17-35/F2.8D及 AF135/F2D.
今年過年從花蓮回程的路上,在滿是車子的蘇花公路上.在南澳停車買晚餐時,這時手機傳來好友要出清設備的消息.於是來回幾封簡訊下,便接手了俗稱"菜頭"的 ZEISS Planar T* 85mm F1.4ZF.
一切也是因緣巧合, 本來在今年的計劃裡.除了已經下訂的 AFS17-35/F2.8D 及 AF-DC135/F2D, AFS105/F2.8G VR Macro 外. 只好多備預算來入手菜頭了. 或許是對手動鏡的憧景, 抑或是對蔡斯品牌上的嚮往, 雖然手中已有 AF85/1.4D, 但還是入手了這支 Planar T* 85 /1.4 ZF.
AFS105VRII Micro 的4級防手振太猛, 手持 1/6秒拍下蔡頭的身影.
到這裡,便是我整個鏡頭入手過程.我只能說,想玩到某個程度的玩家,在預算許可下,每一支鏡都跑不掉的,只是入手的順序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