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近攝鏡和接寫環....


1stknight wrote:
2. 小弟用過 接寫環接小小白 IS, 接 55-250mm IS, 是不錯的便宜玩法, 用變焦會比較好, 有 IS 更好

3. 不建議用近攝鏡片, 我也用過 58mm +4 +3 closeup 近攝鏡片, 是很超值得玩法, 不過我覺得只適合拍靜態的東西

接寫環(或稱為延伸筒、extention tube)和近拍鏡都不能對焦到無限遠、但都可以自動對焦。接寫環的好處是較高的放大率,但因為長度會造成失光使最大光圈降低、因而自動對焦困難。反之,近拍鏡輕便、不會造成嚴重失光,而且加在鏡頭前方裝卸容易,除了較低放大率之外,絕對比接寫環方便、特別是拍移動不快的被攝體。

您用的+3或+4近拍鏡應該是那種單片透鏡的便宜設計,不妨換成雙片的achromat設計,或許就會發現效果不輸甚至勝過接寫環。

Nikon D60不負責任的隨想(四):近拍這篇文章有進一步的資料。

fatbera wrote:
現在大多微距物理限制是什麼?是近對焦嗎?為什麼大多設計在1:1( 或是1:2德系,焦距不縮的情形下)?。我只找到Canon MP-E 65mm 1-5x Macro 有超過1 但是對焦距離太過近了。

對焦完成後,若物距和像距分別是u和v(對焦距離為u+v),在該距離下的放大率為M = v/u。於是在高放大率下像距v要相當大,譬如3X放大率時像距是物距的三倍。

從透鏡公式1/u + 1/v = 1/f(f是焦距)得到u = vf/(v-f),代入放大率公式得到M = (v-f)/f,所以v = (M+1)f(像長為焦距的M+1倍);於是,若鏡頭焦距是50mm,放大率為3X,像距就是v = 4*50 = 200mm、也就是20公分。這麼長的像距使鏡筒延伸出20cm不是很容易做到,而是很大的挑戰,事實上和使用延伸筒或蛇腹沒多大差異。

目前日系鏡頭的做法是用內對焦(internal focus、IF)的技巧,在物距很短時焦距會降低、從而使v可以在合理範圍。德系鏡頭不如此,而把放大率定在0.5X,因而像距v = 1.5f,要更高放大率時請加匹配的近拍鏡或用高放大率微距鏡頭。細節請看基礎知識:什麼是對焦?

小弟不是使用N家的
但我PO幾張裝近攝鏡照的照片給各位參考一下

拍得不好,請見諒!

A99 + 135ZA + 近攝鏡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