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D7000, D300, 與隨身鏡之測試

其實這些鏡頭
專業的攝影網站
http://www.photozone.de/nikon--nikkor-aps-c-lens-tests
都有完整的測試及評價

樓主的測試結果跟專業網站的測試差異甚大
建議樓主要研究一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看到這一篇文章...

有一點無言.

原來版大, 拍照後, 都會拿放大鏡去看樹枝...

來決定鏡頭好不好嗎??

有人熱心分享測試文,有人打了四行酸文,我也很無言...

希望新年可以在01看到多點正面的討論文,少點酸文,多了解自己的器材總是好事。

formosa2u@gmail wrote:
看到這一篇文章...
有一點無言.
原來版大, 拍照後, 都會拿放大鏡去看樹枝...
來決定鏡頭好不好嗎??
我一向都是佩服 RD 大過於 sales, 但我想若沒有 sales, RD 也將無法生存.

廠商設計一款鏡頭除了 RD, 還要考慮生產流程與成本, 所以即使廠商發表了一款有 100% 品質的鏡頭, 但到了你我手上卻很可能是 105% 的好, 或是 95% 的差, 這就是正負差.

前頭有人呼籲我將測試出來不理想的東西統統送修, 也有人說這些結果與專業測試網站不同, 這時我想談一個話題, 就是群聚的統計.

所有東西在組裝過程裡一定會有誤差, 這沒人反對吧? 所以便宜的鏡頭往往組裝的成本也會低於昂貴的鏡頭, 而其誤差值也可能大於昂貴的鏡頭. 而無論你買的是廉價或是昂貴的鏡頭, 都有可能買到物超所值的 105% 或是怎麼看都不對勁 95%.

尤其是鏡頭的組裝更是難度高於 3C 產品, 這也可以解釋機身送修都是因為故障, 而鏡頭送修則都起因成像不佳. 但這就衍生出一個問題, 所謂的廠商內部測試或是專業網站的鏡頭測試, 那支鏡頭是在正負差的哪一端? 是隨機取樣, 或是調整過後的高端?

我想這無解, 而且負責的廠商或是專業網站理應呈現這鏡頭的 "理論值", 所以隨機取樣或許又顯得 "不專業", 但這邏輯對消費者群聚就不公平了, 因為很有可能在中國或是泰國的生產線永遠也不可能生產出來隻隻 100% 的產品, 更何況所謂專業網站的測試產品其品質是高達 105% 的高端貨.

是有可能的, 因為廠商都有儀器都有軟體可以校調(是前面大大教我的), 所以每支鏡頭都可以調成 105%, 先不談廠商對你的服務精神, 至少他們送出去做測試文的鏡頭要不調整才怪.

我發表這篇文只是群聚力量之一, 若說廠商測試 35mm 1.8 好的不得了, 而我測試出來卻糟到極點, 這只代表組裝或是運送, 或是跟 Nikon 某些機身搭配出了問題, 總之在我手上有問題, 雖然不影響廠商的公信力, 但群聚的統計在人數多到一定程度時, 其數據會較廠商客觀的.

去哪裡找群據統計? 去 Google search 或是自己發表給別人分享都是方法, 當越來越多人說 35mm 不怎麼樣的時候, 這代表 35mm 的整個生產物流鏈出了問題, 使得品質無法達到廠商預期, 這就是一代代產品推陳換新的原因之一. 至於我要不要將 17-55mm 或是 35mm 送修? 這時我想到了一個有趣的例子, 有一天我在 Costco 看到一位老兄, 端著一個吃了一半的蛋糕去退貨, 原因就只是 "我不喜歡這味道", Costco 面不改色的就退錢啦!

這裡(國外)已經將消費者寵壞了, 但廠商的實力卻一家比一家堅強, 因為廠商賺的是群聚的消費能力, 他會負責到底, 但在 3C 進步的巨輪下, 你很快就會喜新厭舊的買新品而不再執著去修補, 而廠商就解套了.

我想我不會去修, 沒那美國時間, 我本來就不喜歡 17-55mm 的碩大體積, 這篇文只是讓我自己知道下次出門要帶甚麼鏡頭, 也只是在群聚社會盡些貢獻, 至於那糟透的 35mm? 唉, 那鏡頭也沒比一個蛋糕貴到哪裡去, 況且我 35mm 焦段的鏡頭還多著呢, 所以算了吧!

我不是否定其他網站的測試, 反之我買東西前也一貫會爬文, 01 更是我參考的重點, 但唯一令我困擾的是, 這裡實在很難分辨誰是廠商, 誰是消費者, 我也搞不清楚那篇文是基於理論數據或只是一個人的憑空臆測, 我真正想看到的是 "群聚" 的實戰結果, 但我發現往往發文人卻會遭到 "群聚" 的攻擊, 所以這實在有些意外.

如果你手上拿著一隻 100% 的 35mm 1.8, 當你看到另一篇 35mm 發表的品質只有 95%, 其實最好的反應是把你的文發上來, 久而久之真正 35mm 的群聚品質就呈現了, 而不是要發文人回家自省吧. 這種群聚文多了之後, 對後頭要買鏡頭的人才真正算是有幫助的, 因為消費者可以在廠商或是所謂的專業網站高端測試數據之外, 能有更多實驗經驗分享, 也可以感受到你買這支鏡頭中獎的機率有多高了.













formosa2u@gmail wrote:
看到這一篇文章......(恕刪)


如果你有幾隻廣角, 如果你會仰角照風景, 如果你除了看縮圖還會要 print out 或是裁切, 你就知道我在說甚麼了.



同樣的鏡頭組合,在各大測試網站測出來的結果也未必一樣

這其中還包括"要不要得罪廠商"這種考量,寫鏡頭爛,人家就撤你廣告

所以一般普通網友的測試,未必不如"專業網站"來得不可參考...

別以為專業測試網站的測試就值得盡信,多看不是壞事

此外...拿鏡皇跟拿kit鏡都不會影響你拍出好作品...
James CC wrote:
我一向都是佩服 RD...(恕刪)

蠻欣賞您這樣看事情的態度....我買過不少二手鏡都是令我覺得表現不如預期的...
有趣的是...我曾經入手過一顆鏡頭在望遠端的表現跟MTF是兩碼事...然後我檢查了鏡頭後發現
鏡尾的後玉似乎鬆動...拆下屁股重新組裝後..一整個銳利...所以OQC或FQC的工作態度
與組裝人員也是都有高有低...不過只要在正負值內就好了..
商業攝影..活動外拍都接..我常在head4混..請搜尋hata6136就好
James CC wrote:
前頭有人呼籲我將測試出來不理想的東西統統送修, 也有人說這些結果與專業測試網站不同, 這時我想談一個話題, 就是群聚的統計....(恕刪)


的確, 網路上的分享或測試其實僅是一種抽樣(sampling)而已, 但是有人視之為產品平均表現看待, 甚至有人提出另一個抽樣來否定, 總之, 您清楚看透其中的謬誤.
我想你搞錯問題點了

記得相機原廠說明書裡面都有提到一定時間就請消費者將相機送回原廠檢測嘛?

測的就有一點是這個

機身有可能因為大量拍攝,而導致對焦模組的精度跑掉

像D90,D7000這種機種,可能三,四萬張就跑掉,需要再校正了

出問題的結果就是越拍越模糊,怎麼拍都不清楚

而且有可能是有的鏡頭拍起來沒問題,有的鏡頭拍起來就糊糊的

這例子我看很多了,一開始都以為是鏡頭的問題,結果後來都是調機身搞定

再說,你送不送檢,其實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只是錢花了,結果卻沒有得到他應該有的表現,這是很可惜的囉~XD
黑麵之路~不由分說! http://www.wretch.cc/blog/wingmanzero
好想知道楼主最后4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啊~~~贴出来吧~
因为小弟手上只有50MM,1.4G, 16-85MM,ED VR这两支头,机身是入门的D5K, 没有机会玩太多的器材。
不过自己觉得标头更容易控制一些。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