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問135 片幅機到底那邊好??

kevine wrote:
這個說法是建立在相同...(恕刪)


在底片的情況下,
相同的底片單位面積顆粒大小一樣,規格不同的話,
135片幅可能整張底片照一棟總統府,
而大片幅底片,可能同樣的面積只照一扇大門。
所以雖然單位面積接受的光量方面相同,
但是大張的底片可以紀錄更多的細節。

CCD又不太一樣了,
相同面積也許接受到的光量也許相同,
但是還得考慮同樣單位面積「塞」了多少CCD畫素。
塞越多pixel當然可紀錄的細節也會變多,
例如同樣1cm*1cm面積,塞 100x100 vs 200x200 pixels 當然紀錄的細節以後者為多。
但是相對的也代表四倍多的畫素接受了同樣總量的光量,
這就是為何小DC不能拉高ISO值,
因為實際接收光線的面積就這麼點大,
又塞了800萬畫素,一旦ISO值拉高,雜訊就跟著跑出來。

同樣800萬畫素,30D的 CCD 比 消費型DC 大,
理論可以紀錄的細節就畫素來說等同於 800 畫素的消費機種,
但是真正記錄下來的資訊,當然還是30D勝出。
只是邁入800萬畫素以後,
CCD的解析度已經不輸一般底片了,
但是在對比、層次感方面,底片還是比較強。
http://www.mike-chen.net http://www.flickr.com/photos/totaleclipse
片幅大主要的好處在哪?主要在透視感,這也是很多攝影師甘心花大錢在120或是4x5甚至8x10的系統上了!
像8x10,按一下快門就要好幾百元,如果沒啥好處人家為何要花這個錢!
======================================================

不對,透視感是與鏡頭有關,跟感光面積無關。

底片上,片幅大的好處是放大率,底片越大,放大的比率就越小,相片上的成相,相對就細緻。
數位則是跟CCD的大小有關,同樣的總像素下,面積越大,單位感光面積越大,noise越小。

另外一個就是移軸的功能性,4x5 or 8x10可以改變光軸的行進方向,這是在變形校正上的好處。
jasonli wrote:
片幅大主要的好處在哪...(恕刪)


這樣說好了,假設您要相同的視角,在大底片跟小底片的機種上所要選用的鏡頭焦長就是不相同
所得到的透視感也大不相同

要移軸的話,135系統上也有移軸鏡,要不...各家也都有蛇腹可以選用
大底片所表現出來的媚力真是難檔阿!
要不,那個啥都沒有的Rolleiflex 2.8FX不就沒人要?
鄉愿的鄉民比小白更另人厭惡 !
亂入一下

回主題:135片幅機到底哪邊好??

個人的經驗
因為我喜歡底片拍出的味道跟感覺,加上自己在暗房沖洗的過程(黑白底片)帶給我不僅僅是照相的樂趣,當相紙慢慢的從顯影液中慢慢顯出影像成品的時候,那種感覺真的不是在LCD上看到照片可以比擬的;而在等待底片沖洗好(彩色正、負片)到拿到手裡看到照片的過程,有時也不為一種享受,(雖然都會掃成電子檔,挑好照片再送洗)所以至今出遊我還會帶著底片機,有時候會想說帶數位的就好了,但是最後想想還是都帶了出門。 加上使用底片機的時候焦長不用乘以二(小弟是O家),所以在某方面是比較方便,不過這不是重點,因為有的時候有乘反而是比較便利
都沒人說到小相機,個人覺得用小底片隨身機拍出來的感覺比小DC隨身機好上很多,還有LOMO可以玩,以我的OLYMPUS MujiII拍出來的照片來說感覺比現在一般DC拍出來的還要銳利、清晰(不過也有可能是在底掃的時候店家有調,我是拿去台北的第五階沖掃)。
當然不可否認傳統底片的缺點,不即時性、底片成本...等等,不過我認為如果拍攝的機會不是很多的話,用底片機拍是比較省錢的,就是因為現在數位的太方便,造成很多人忽略了按快門前的思考,也有許多人覺得買了DSLR就能拍出好照片;其實雖然好像DSLR可以引發大家對攝影的興趣,這不是不好,但是,如果有人想開始學習攝影,我會建議他先從傳統的單眼相機開始玩(練)起,當然,有很多人是從數位單眼入門,因為數位的便利性可以讓你馬上之道自己錯誤的地方在哪邊並且加以改進,不過常常很多人有興趣之後也跳到傳統底片機上,因為喜歡上了底片的色調跟拍底片的樂趣。
不好意思有點離題了呵呵,以上是我的感覺,但是不管是數位CCD、CMOS還是135片幅能照相的就是好相機,祝大家都能拍出自己喜歡的照片這是最重要的。

*繼續潛水*
http://www.flickr.com/photos/yunghao
TotalEclipse wrote:
在底片的情況下,相同...(恕刪)


但是相對的也代表四倍多的畫素接受了同樣總量的光量,
這就是為何小DC不能拉高ISO值,
因為實際接收光線的面積就這麼點大,
又塞了800萬畫素,一旦ISO值拉高,雜訊就跟著跑出來。
===================================

事實上,大部份全幅像機的像素要比APS-C的要更高;也就是說
單位面積裡面要擠更多的畫素,但是,反而在高感度有比較好的信噪比
這也是我為何說低噪不是來自全幅

市面上可買的到的全幅135數位就那麼三四台,而且單價也都很高
而且高感度低雜訊本來就是C家的強項,在高價的135全幅機上作的特別好不值得驚訝!


鄉愿的鄉民比小白更另人厭惡 !

changtayu wrote:
對此問題若鏡頭廠商多研發

DX鏡 此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目前KIT鏡的廣腳端已經到了18MM 大約已經等於 27MM好像也滿

夠廣了耶


DX鏡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喔,除了視角上還相差一段距離(全幅最短的變焦鏡是S牌12-24mm,DX鏡還未出現對應的8-16mm),或許這麼廣的角度很少人用到因此差異不大,不過還是有另一個更大的缺點,就是廣角變焦鏡光圈不夠大,DX為了要對應超廣角光圈只有f4(例如N牌12-24mm/f4),比起自家著名的全片幅鏡17-35mm/f2.8光圈足足少了一級,但是兩鏡卻是在同一定位上,當然以後會不會出12-24mm/f2.8還不知道,不過就現在看來,超廣角的DX鏡是用"光圈大小"去換"DX專用"的情形的。

攝影新手的家 http://easyshot.mytw.net
而且不管怎麼說,要用慣135系統的人去適應新的DX系統總是有些麻煩~~

抱歉多按了一下回應.....

您的文章本文少於15個字, 將無法儲存文章。
kevine wrote:
大部份全幅像機的像素要比APS-C的要更高


這是5D、30D、800IS 的規格:

5D:35.8 x 23.9 mm,12.8百萬像素。
30D:22.5 x 15.0 mm,8.2百萬像素。
800IS:1/2.5" CDD (等同於4.29mm?怪怪的,有誰會換算?),6百萬像素。

135片幅論像素數目當然比較高,
但並非跟30D甚至800IS塞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面。
5D的 12.8百萬畫素CCD面積遠超過800IS的 1/2.5" CCD。
以同樣面積來看,800IS 的 pixel 其實塞的比較緊密。

光圈大小是相對的,
同樣是 F/2.8,
在 135系統、30D、消費型DC上面其實光圈實際上打開的大小是不同的。
同樣是F/2.8代表進去的光線以單位面積來說相同。
但是sensor的靈敏度、解析度又另當別論了。
http://www.mike-chen.net http://www.flickr.com/photos/totaleclipse

carl3104 wrote:
而且不管怎麼說,要用慣135系統的人去適應新的DX系統總是有些麻煩~~



我"習慣"就是主要的問題= ="
假設以相同畫面且畫面中目標物大小相同的圖片來說,
135系統的規格所營造出的透視感和現在的APS-C規格相比是不一樣的,
但是孰劣孰優並沒有定論,完全依攝影者的"習慣"而定,
所以就一個初入攝影的同好而言對於135和APS-C規格的好惡牽扯到透視感有點怪,
至少也要能夠分辨同樣畫面下那個是用135規格那個是用APS-C規格拍出來的再來談透視感的問題才比較恰當
http://leox243.blogspot.com/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