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看規格,D7000似乎直逼D300S~?


菜比巴 wrote:
在現今一般消費者來說...(恕刪)


D3X 連拍速度比D3S 慢很多 7:11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資料量 畫數多了一倍

另外就是SD card 和 CF card 的頻寬 .


Aee jo wrote:
D7000強在畫素、...(恕刪)


不過我還是覺得選D300S會比較不後悔!
特工 wrote:
????入門就入門,機皇就機皇..............啥時多了"入門機皇"這個級距??...(恕刪)


都是行銷術語提高購買慾望、或是讓消費者覺得錢花對了的意識滿足
就像是所謂的準專業機
其實就是非專業機的意思
但店家可不會這樣老實告訴你
反而用"專業"這兩個字來提高對產品的身價

同樣的....
"AF十字九點全部集中在中央",也是規格表裡不會直接跟你講的實情
反而是在廣告頁面打預防針
"...9個十字型感應器集中在最常用到的中央區域..." (摘自官網D7000)

Aee jo wrote:
D7000強在畫素、ISO可用值、錄影格式、全新EXPEED 2影像處理器、2016分區測光
與D300S相比之下僅輸在連拍、對焦(39對51)、同步閃燈速度(320/250、...(恕刪)


買相機~N/C/S/P等等都一個樣~~~
產商越來越懂得挑話講
而看網路規格表,就直接決定相機的使用者要小心了

------------------------------
題外話~就行銷角度來講 (來來來~開股東會了~~)
D7000的發表
讓我驚覺NIKON似乎已經打亂了自我的步調(不知道該出甚麼牌,乾脆一股腦全部塞)
而CANON則還是老謀深算 (產品佈局完整)
但也就因為如此
加深了我對明年NIKON會透過高階機發表來揭示新技術的期待 (因為D7000把這一代的剩餘價值榨乾了)

WoodyChang wrote:
都是行銷術語提高購買...(恕刪)



以老尼的作法 ,我不覺得它的產品線有打亂!

一台DSLR 的研發週期可能在一年到一年半,裡面有機構,光學工程師,硬體設計工程師,韌體開發工程師等

以39點對焦模組,一定是D7000在開發中或是開發前就完成的

當然,功能不能比上 51點那個對焦模組,不然怎麼作市場區隔?

flymousetw wrote:
以老尼的作法 ,我不...(恕刪)


我也不相信光一個對焦就可以做出市場區隔,
要是真有D400的話, 肯定跟那時的D7000至少會差距20000以上
20000只差了對焦&追焦性能有多少人會買單我抱持懷疑態度...
ps: 我這裡指的是一般普通使用者, 非專業攝影者

所以我非常好奇明年nikon會端出的牛肉, 如果真的有D400的話..~
flymousetw wrote:
以老尼的作法 ,我不覺得它的產品線有打亂!
一台DSLR 的研發週期可能在一年到一年半,裡面有機構,光學工程師,硬體設計工程師,韌體開發工程師等
以39點對焦模組,一定是D7000在開發中或是開發前就完成的


嗯..咱們繼續開股東會...

以我對RD設計與半導體的認知、外加一些粗糙的成本觀念來說
在成本、研發、生產的過程中
能共有、運用原本的產品線
不做出太大的更動就能製造新產品來發售
是通行各產業的基本觀念

換句話說
一個品牌完整的維持
除了用來搶市佔、或指標性的主力商品 (突破性、話題性)
一定也會有單單為了迎接周期性的過渡商品
我會說他打亂了步調的原因 (倒沒說他打亂產品定位)
大半就是D7000的發售,就在於後者:一個穩定、卻又毫無亮點的產品~挺像是迎接週期的季節性商品

白話一點講
有點像是一隻老虎被三隻狼圍攻了~
不知道該先撲向哪方、只好本能上先東咬一下西撲一下

pooik wrote:
所以我非常好奇明年nikon會端出的牛肉, 如果真的有D400的話...(恕刪)

以上
同感~
D7000是冬天發售、店面常見的草莓蛋糕 (好吃嗎?是不賴~但年年可見~同時也缺乏期待感~)
希望明年看的到N記推出全新的菜單設計
所以nikon的機種區分還是分的很清楚,至少在這個暫存有階級區分..

那個資料量大的問題,我認為應該不是問題,而是真的階級區分.或許d3x資料量真的很大硬體上有極限的限制問題.這沒話說,不過同階級的sony a55 raw可以連拍到19張,jpg可以到28張的連拍暫存.這方面就顯得很大方..

連拍暫存不論是活動攝影 婚禮攝影 這類的拍攝都會用到,不是說d7000不好,我認為這是nikon史上最好的中階機
,但是在這些場合的拍攝可能比較適合用來當備機使用.

一台d7000可以讓大家覺得那麼的不錯,這讓人更期待d400 d4的發表..

WoodyChang wrote:
都是行銷術語提高購買...(恕刪)

WoodyChang 兄:

沒有吧!
NIIKON並沒有亂步調!
正常NIKON的進化方式就這樣,不能根據CANON想法來看!

CANON通常是想到長遠發展,比較像是商管出身想法!
NIKON通常是想到目前技術可以做到較好或有用的方法,比較像是技術員出身想法!

D1世代
1999/7 D1 2.7MP,4.5 fps,5點
2001/2 D1X 5.5MP ,3fps,5點
2001/2 D1H 2.7MP,5fps,5點
2002/2 D100 6.0MP, 3fps, 5點

D2世代
2003/7 D2H 4.1MP, 8fps,11點
2004/1 D70 6.0MP,3fps,5點(D1世代)
2004/9 D2X 12MP,5fps(8fps),11點
2005/2 D2Hs 4.1MP,8fps,11點
2005/4 D50 6.0MP,2.5fps,5點(D1世代)
2005/4 D70s 6.0MP,3fps,5點(D1世代)
2005/11 D200 10MP,5fps,11點
2006/6 D2Xs 12MP,5fps(8fps),11點
2006/8 D80 10MP,3fps,11點(D2世代)
2006/11 D40 6.0MP,2.5fps,3點(D1世代)
2007/3 D40x 10MP,3fps,3點(D1世代)

D3世代
2007/8 D3 12MP,9fps(11fps),51點
2007/8 D300 12MP,6fps(8fps),51點
2008/1 D60 10MP,3fps,3點(D1世代)
2008/7 D700 12MP,5fps(8fps),51點
2008/8 D90 12MP,4.5fps,11點(D2世代)
2008/12 D3X 24MP,5fps(7fps),51點
2009/4 D5000 12MP,4fps,11點(D2世代)
2009/7 D3000 10MP,3fps,11點(D2世代)
2009/7 D300s 12MP,7fps(8fps),51點
2009/10 D3s 12MP,9fps(11fps),51點
2010/8 D3100 14MP,3FPS,11點(D2世代)
2010/9 D7000 16MP,6fps,39點(D3世代)
diffusionless wrote:
WoodyChang...(恕刪)


我認真的看了一下
很完整的條列式資料
但是我看不懂跟我的論述有哪裡相關@@

而且前面也說了~打亂產品定位這說法..並不是我提出的
flymousetw wrote:
以老尼的作法 ,我不覺得它的產品線有打亂!
...(恕刪)

WoodyChang wrote:
(倒沒說他打亂產品定位)

我完全沒有指他的定位不明
您的引述應該是從fly網兄開始的
我指的是這次出菜雜亂而無長遠目標~
(純以現有、可預測的技術規格來拼湊做季節性出菜~這也是我為甚麼一直強調說期待明年的新技術)

diffusionless wrote:
正常NIKON的進化方式就這樣,不能根據CANON想法來看!
CANON通常是想到長遠發展,比較像是商管出身想法!
NIKON通常是想到目前技術可以做到較好或有用的方法,比較像是技術員出身想法!

他們風格是哪家出身~這個我就沒研究了
不過說我用CANON的想法來看~我倒覺得很意外
我想您得先把"我有說產品不明"這個因子除掉~會比較完整catch到我想表達的
(我對生產線、研發製造、成本控制與營銷都有部分的實務經驗~論點也基於此~跟N還是C可說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畢竟nikon的出機規律就是"下放"~這已經是眾所周知了~~所以拿D7000的規格就說"產品線亂了"
這水我可不想跳

WoodyChang wrote:
我認真的看了一下很完...(恕刪)

WoodyChang兄 :
抱歉!
並沒有惡意!

不過,NIKON打從2007年d3開始就在打場景辨識系統與多點對焦系統,測光系統整合理念!

也就是d7000的2016RGB測光系統和多點對焦系統,在場景辨識系統的控制下,可以增進AF AWE AE性能!(雖然還是有點笨,但慢慢在改正!)

這個就是NIKON未來方向!

應該不是NIKON亂出!


當然這裡有部份是因為CANON自己為了自己研發出來最強性能的價值性,而一直不敢下放,因為用戶會養成壞習慣!

所以NIKON這樣以商業角度來說,會累壞自己與價位彈性等方面可能就不是那麼好!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