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Kuo wrote:
以上兩位大大分析都正確、也都有道理、但小弟簡單了用圖片說明
同一顆鏡頭、一樣的焦段一樣的放大倍率下、FF與APS片幅拍攝到同一隻螞蟻的狀態
但輸出時APS的比例是這樣
FF的比例又是這樣
所以.........
其實放大倍率、跟焦段都是一樣用標準135mm底片(FF)片幅去計算
但是用於APS片幅時、就得要根據片幅的尺寸去計算(因為FF周邊被Crop掉了)
原本17mm的鏡頭在APS 1.5會成為25.5mm
放大倍率也一樣.....不知道這樣解釋、大大們能否接受?
鏡頭標示的最大放大倍率是該鏡頭的屬性、能力, 與您所說的無關。
您所說的, 有興趣的話, 可至OLYMPUS官網查ZD鏡的規格, 都會標示最大「等效放大倍率」。
若是把Olympus ZD 50/f2轉接到M9上去拍.
縱使有成像圈出現,他還是1:2
不會因為從4/3到135放大率就改變.
我記得身份是專職的微距鏡,且有變焦能力的就兩顆
Nikon AF Micro 70-180 /f4.5-5.6D
Contax 70-210/f3.5
特徵是:
(1)放大率大於1:2(以前的標準,很多專職微距有1:2就算是了)
(2)全焦段都可以保持最大放大率,跟很多兼差微距的特定條件放大率不一樣喔.
kshieh wrote:
放大率是鏡頭的規格,...(恕刪)
實用上來說,很多時候定放大率攝影是要用來計算被攝物實際大小的.
這樣變來變去會出問題.
Olympus那套說法白話翻譯就是:
這顆1:2的微距"用起來感覺像"135上的1:1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