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第一組16mm 測試照,只用了 F4 光圈,所以無法判斷邊成像的模糊是景深關係,還是解像力不足所造成.
但根據官方的 MTF 表格, 看來周邊解像力是有點低落.
Nikon 官方鏈結
MTF表中,紅色 10 line/mm 主要失光程度,愈下方,失光愈大.
靛藍色 30 line/mm 主要看解像力,你可以看到15mm-20mm,邊緣畫質完全不行.
但它在15mm前完全滿檔,解像力及失光都很棒,所以如接在 APS-C DSLR上,(APS-C 只看到12 mm).畫質完全沒有問題.
但它是廣角,原則上在1-2米即無限遠.理論上,這張的邊緣也應納在景深內了.
因為以景深計算來看, 16mm 在光圈 F4,如果對焦距離為 1M,則 2.15M以上就超焦距.了,所以後方景物應在景深範圍內.
反過來看 Zeiss 21/2.8 ZF.2 的 MTF表.
Zeiss 21/2.8ZF 介紹
基本上在 F2.8已呈水平狀態.意思是F2.8-F22,基本上解像力已維持一定水準,光圈只是用來改變景深而已.
Zeiss 21.2.8ZF.2 , F2.8光圈全開 1/6秒手持
這張我也是用 Zeiss21/2.8ZF.2 在光圈全開下 F2.8 拍的. 各位可以按照片上方的放大鏡,我有貼 1920的大圖.
在 F2.8下,左右二側的成像品質到中央都維持一定,而且F2.8光圈比F4又大上一級.
但這16-35強在它有 VR, 可以手持超過一秒以上,這對我手持只能 1/6秒.實在強太多了.像剛那前一張照片,就是我手持 1/6秒.拍下來的.它也有第二組 VR ON, 手持 1/6秒. 35mm,的.算非常清楚.這對某些場合夜拍,但不能上腳架的時候非常好用.不過這發文章的人,同樣也有 1/6秒, VR OFF 的手震照片,看來我略強一點 XD
至於一個很重要的點他沒有測,在拍風景時,有時會需要疊一片減光鏡(ND)+CPL.這時要看有沒有暗角,
AFS17-35/2.8D疊二片濾鏡會有暗角,要推到21才沒有.
它在文章最後講的暗角,應叫失光.一般鏡中央到邊緣的光線進光量應會呈下降狀況.尤其在開放光圈或長焦更容易發生.只要縮光圈便會改善.但有時失光,也如同鏡子框住主體,強調並造成氛圍.端看您如何利用.
另外在抗耀光部分, 21ZF是比14-24強一點.但這部分開箱版大並沒有測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