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是小弟第一次看過這個名詞,攝影書上也很少看到。查過google,得到的資訊是這樣子的:
Defocus Image Control (DC) ??!!,其原理就是讓你可以控制焦點位置以及散景程度,利用這一功能可以做出柔焦.DC 環切至正常位置時,焦點應落在成像區上;DC 環切至 F 時,焦點應落在成像區之前;DC 環切至 R 時,焦點應落在成像區之後。
(From http://blog.roodo.com/syshen/archives/671435.html)
「焦點不落在成像區」-->這樣不就等於沒對到焦? 這樣跟「移焦」、或手動對焦故意讓沒對到焦又有什麼不同?但實際上看大家拍出來的照片,卻又不是沒對到焦。這種散景跟大光圈帶來的散景又有什麼不同呢? 謝謝大家~
appetent wrote:
可不可以趁這個機會請...(恕刪)
就我所知,你引用的文章裡,圖片沒有錯,但文字解釋是錯的
基本上就圖片裡的三種情形而言,目標物都是準焦的,因為最後的成像都是紮實的一個點
但依照不同的defocus control,可以調整對於前後景的球面像差修正程度
以圖二(應為DC環切到R,即柔化後景)為例,對於後景的球面像差修正減弱了,因此散景會較柔(可見邊緣被柔化)
但相對來講,前景的球面像差修正就會增強,因此散景就出現了邊緣亮圈的情形
圖三則為DC切到F,柔化前景
從一千零一夜的內容敘述來說 http://imaging.nikon.com/products/imaging/technology/nikkor/n32_e.htm
Nikon設計這顆鏡頭主要是想藉此解決鏡頭設計上的一個難題:解像力和柔和散景的共存
所以我個人覺得,拿這顆鏡頭大玩柔焦實在沒什麼意思,要柔焦何必搞出這麼複雜的結構?
為了追求散景,Minolta設計出了STF,而Nikon的解答是DC
兩者各有優劣,但無論如何都是光學史上別具一格的鏡頭之一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