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ben2 wrote:
1. 把畫面放大之後,用FX全畫素拍下來的照片,再縮圖成DX畫素...
2. 用DX模式拍下來的照片
哪一個會比較優?
看你花多少成本把成像放大...
My Bolg: http://jumpman2013.pixnet.net/blog
哪很自然就會DX鏡就選APS CMOS ,FX鏡就選FX CMOS,那樣和一開始買FX機配FX鏡,買DX鏡配DX機有何差異。
現在不就是要想辦法想從DX鏡來搾出原本FX機的所有畫素面積!
只是重點並不在後面怎麼去更換鏡片 cmos,去變動什麼。
問題是這顆dx鏡頭設計的問題,前面光路通過範圍來決定,所以後面再怎麼改,頂多是讓投影影像變暗變亮等無濟於事的效果。
講白話點要縮減光路範圍容易,但要擴大就難。
就像暗角一樣,那只要在光路前面用東西就可以遮蔽光路與透光,就有機會可以達到。
但要使其光路涵蓋變大,除非改變前面光路,像DX是原本直徑約為29mm光路,要擴大成FX直徑43mm,等於原本半徑14mm左右要增加7mm,這麼大幅度改變,鏡頭不整個變大,否則就是當初的光路範圍就夠大。
而在推出35 /1.8G時候曾講過,如果是FX 35mm 會大恨多,是在於不只有光路符合FX要求,還要考慮CMOS的特性和像差修正等問題。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等以後感光器的像素都變大了, 在FF上使用DX就不會心疼畫素變少了....(恕刪)
早該如此的啦,FF 只有12MP 這種CMOS密度的全幅,全世界也就只有 D3/D700
不一定微距才用的到,我沒長焦鏡頭想偷窺遠處,也都得用裁切來達到放大
沒時間構圖的,拍完再回家材切我想要的構圖,所以我偏偏很愛裁切
至於 DX鏡 如果在24.5MP機身上裁切,大約是 10.5MP 1千零500萬畫素(以D3x的CMOS計算)

也是有達到一定標準了....
說明書上是以 200dpi 列印,但我認為品質保證至少 300dpi
所以高畫素重不重要?
認為不重要的其實可以開300萬畫素(Small)照相即可 反正放電腦看 Or 洗4*6 也用不到那麼大張
但是,重點是目前 Nikon 已經有 24.5MP 的CMOS了
所以...慢慢等,總有一天會等到 低價高MP FX(D700x/D800) 的...

D3/D700 12MP是NIKON精心下的正確策略,看前面<APS是最佳方案>的鋪梗,而在1DS3出現後幾天現身。
D3出生背景是在奧運即將開打的時間,對手為1D3。
而原本NIKON本身對焦還是沒有比CANON來快的背景下,FF 12MP不管對影響處理速度 連拍或高ISO都是一個比較好設定值。
D4再定位上應該還是鎖定運動高速群組,所以大蓋會遷就自己影像處理速度,NIKON這方面影像處理速度好像還是比CANON慢一些,會使連拍降下來!
像D300在14BIT時候會降,但之後D700則不會了!
不過,可能還是要看CANON 1D4的規格吧!
D3X影像真的是很好,裁切也相當夠用,只不過業餘還是買D800!
只不過,還是覺得NIKON信賴度較高,所以還是慢慢等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