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

D750 機身內反光問題?!

irontheone wrote:
可惜,現在世道,是『消費主義』至上,一句話『我給錢你就得給我解決問題』,實在是蓋過了多少道理呢?

本來應該要做好的事卻沒有做好,當然就該被檢討,這又不是消費者的無理要求!就因為Nikon一直以來的品質都是很值得讓人信賴的(不包含D600),大家才會對它有所期待!
stanmkl wrote:
現在已証實了D750有出廠品質不佳,為何當初大罵只是眩光的沒一個跟樓主說聲抱歉?


沒有人罵[這樓的樓主]吧?被罵通常是還沒買(跟著起哄/杞人憂天)或拿太差照片當例子卻理直氣壯的(該去充實一下學理/技術)

我個人是非常樂意向樓主道謝,因為這樓讓我釐清問題的方向!
心靈奧客 wrote:
本來應該要做好的事卻...(恕刪)


什么叫做『本來應該要做好』呢?
樓上說是出廠組裝問題,也就是其中一個連接的說法。。。
關鍵是目前並沒有普遍性現像啊。。

現在這樓有人說真的有遮斷式耀光的個案,其本人就是一張照片也不肯發上來。。

本來大家也是同好,有問題當然是大家拿出來研究研究,互通有無,增進知識,同時解決問題才是。。
可是,好啦,你說有問題,卻連一張像樣的所謂『測試相片』也不肯發出來。。
可是我呢?
大話說,這層樓就只有我自己貼過照片出來去旁証我自己的說法。。

至少,大家認同有這個問題,是不是也貼點照片出來跟大家研究下呢?
一股腦兒的用別人的所謂測試——呃,其實,如果大家有細心留意的話,很多提出問題的連接,其實也同時提供了『解決辦法』。。。
好啦,我提出解決辦法(至少在廠家承認以前,我自己可以馬上解決問題先!),卻又被人說成是『鴕鳥』了。。

好吧,我自求我道,我還是拿著我這台D750開心過聖誕咯。。

jenhoxen wrote:
每每看到網友用"有無...(恕刪)


哈哈,相信這樓對D750問題有意見的朋友,會以為我是什么打手文之類。。

你這翻說話,洽洽說明我這么落力的原因,我針對的,是現在社會的風氣態度問題,而不是特指產品本身問題(我有反對這個問題嗎?似乎我也承認有這個問題吧?)。。
剛好,我手上有D750去增加我的說服力而矣。。
irontheone wrote:
相信研製人員對這種問題是有相當了解的(因為本來就是『單反的設計問題』),我懷疑他們基於『相信』大部份用家都會接受這種問題(事實上機率太少了。),又礙於市場的急切性,於是就推出市面。。
事實上,目前觀乎網路言論,這起D750『耀光事件』並沒有當年的D600火爆,似乎泥坑的推斷是正確的。
有人可以說這是不負責任,就看是基於什么立場咯。。


個人對於D600 dust oil事件和D750耀光事件的看法是這樣,目前已知D600 dust oil問題會隨著快門數的增加而減少,也可以經常清潔CMOS來避免問題發生。
然而D750耀光事件大概就只能避免特定角度的入射光一途,多少會限制一些取景的角度。
我倒覺得D600的問題比較單純。

就機率來看,D600 dust oil問題發生機率很高,個人手上就一台,在更換快門組後有明顯改善(相同區域仍會產生少許污點),只能多拍和提高清潔的頻率。
但是D750耀光問題需要特定角度的入射光,這個特定角度的入射光並不見得人人都那麼容易遇上,但喜好將耀光做為構圖的元素者,可能比較有機會中招。

就產品來說,D600開啟全幅機親民價格市場,想當然爾,應該省掉不少機制,結果就是dust oil事件。
D750是目前Nikon FX最小最輕的機身,加入翻轉式螢幕,不要小看翻轉式螢幕的機構,這會限制其它機構的可用空間,結果可能造成這次AF模組的反光。

一個大幅度變更設計的產品,出現問題的機率就相對越高。有些問題可以在出工廠前發現,有些問題非得經過市場大量驗證才知道。

D600,D750這二台是先鋒部隊,出現問題也不奇怪。可能D750吸取D600 dust oil事件的經驗,所以這次快門組沒有出包,D750內部耀光問題,也許就得等下一代。

要求機身的可靠度,我會選擇更高階的機身,這個價位的FX,就得接受一些限制(現實),要不就再多等幾代,會比較快樂。

stanmkl wrote:
現在已証實了D750...(恕刪)

誰?!是誰"大罵"樓主的?!

MBC280 wrote:
誰?!是誰"大罵"樓...(恕刪)


那是因為之前樓主下的標題太強烈 直接用"災情"兩個字 後來修改了
說真的,貼這種測試相片意義不大,因為已經有不少人公佈這樣的測試影片,包括這個討論串,如果有興趣就拿去參考吧!一般桌用日光燈底下拍就很容易拍出這樣的相片,採用平拍角度略往上。

D750 + 50.8G (有遮光罩)
menon wrote:
說真的,貼這種測試相...(恕刪)


好吧,我也上下『隨便拍』吧。。

現在AFS 50/1.8G不在手上,我就用更老的Ai-S 50/1.2來試拍。。
按道理抗耀光性能應該更差才是。。
以後我會收回另外兩支原廠和副廠50頭,看看會不會出現你所說的狀況。。

按照你的意思,台燈就是在模型頂上,看看效果如何?
四幅圖,分別是光源改變位置角度一次,鏡頭兩個角度各拍一次,合共四圖。。

條件是鏡頭上遮光罩,基於近拍,縮光圈至f/4.0。
大家可以點擊完全大圖並下載查看資料和效果。。







menon wrote:
說真的,貼這種測試相...(恕刪)


這算「有遮斷」吧?您的AF元件有突出於底板平面嗎?

irontheone wrote:
好吧,我也上下『隨便...(恕刪)


那麼,I大的AF元件沒有突出?


參考影片

假設影片指稱的「組裝落差」是造成陰影斷層的原因,兩位的機子應該符合這個要件
  • 4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