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

Nikon美國全幅相機市場、近二個月被Sony強勢反超!

mm-lai wrote:
分享一個無聊的產品...(恕刪)

小弟工作是設計電子產品,可攜式產品愈做愈小是股洪流,擋不住的
當某廠推出性能相仿但體積更小的產品時,你不跟上就會失去競爭力
消費者會花錢買看起來很厲害的產品,雖然不見得會用

對營利事業來說能賺錢的才是好產品,而好產品不見得技術性很高
重點是有沒有符合消費者的胃口
MJ6 wrote:

小弟在半導體業工作...(恕刪)

我認同你的觀點!
我的想法是,在「可換鏡頭」這個區塊,無反不一定能完全取代,它頂多只是選擇的一部分而已,如同大多數攝影玩家來說,不會因為無反就完完全全放棄單反,而是它可為一台生活題材備機。這個市場有,但是我認爲這個市場的消費者可能忠誠度不高,容易喜新厭舊,所以產品的週期性要短,相對的,獲利一定能增加嗎?市佔不代表完全獲利。更何況,C/N家還有鏡頭市場。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每個人的專業領域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切入點就不同,所以聊聊就好。
至於趨勢,我賭手機才是最大的贏家!股王是誰,就代表近3-5年的趨勢是什麼。
晚了,不聊了,希望大家一切平安順心!

jim80051 wrote:
電池續航力差異我覺得無解...(恕刪)

目前這方面是看不到明顯曙光,但也不用太悲觀或擔心。

需要用到電池、渴望蓄電力更強大、體積更小的電器不知凡幾,電池不是相機的獨門問題。

尤其近代太陽能、電動車是顯學,投下巨資、日日夜夜想著突破電池困境的機構不知多少,只要有人急著想"早一步成功可發大財",科技的東西就有希望,其他相關電器也跟著沾光。

有時數年不見進展,忽然一夕翻天;或是"誤打誤撞"自己跑出來---科技就是這樣,總是有著"突變"的成分。(比如心臟藥"威爾鋼"賺了大錢,但讓它賺大錢的原因可不是治療心臟病功效奇特,雖然這是當初研發這藥的目的。)


widther wrote:
目前這方面是看不到...(恕刪)


這方面我是覺得沒差,
畢竟電池一顆沒多重,多帶幾顆就能解決了,
目前我有8顆 NP-FW50 電池,除非特殊需求,
不然一天要榨乾也是有難度

我只是想提出OVF目前在電量上還是有很大的優勢而已,
畢竟打鳥可能要等一整天,而且又常常跑山裡海邊之類的,
當然這點可以透過假電池外接大電池或者行動電源解決,問題是不大。

C/N家的機皇除了對焦之外,
在極端環境底下的耐候程度也是很驚人,
對於職業用戶來說,
提供一台穩定、耐操的相機是必要的,
這也是為何這兩台相機能賣這麼貴的原因吧XD

無反目前最大的罩門一直都是對焦,
這也是為何很多職業用戶不拿它當工作機使用的主因之一,
期待這次a9的出現,能讓整體無反的對焦性能提昇一個等級,
也很好奇轉接之後的速度會不會更快


jim80051 wrote:
這方面我是覺得沒差...(恕刪)


我已經有朋友整隊人做婚攝和活動幾乎一半在A7一代就全面投入了,主因是拍片的優勢,減少器材雙重消耗。。
能說A7的對焦就不能應付諸如活動、宴會這種狀況嗎?
非也!
一樣勝任愉快,而且他的團隊道幾年越做越成功(當然有人的因素)。

其實,也不過是需求的不同而矣。。
(他團隊主力硬照攝影的部份仍然堅持用C或N)

不過,我那位朋友的電池保有量就非常驚人了,十棵是起碼的,有時甚至是二十棵,而且必定帶著充電器到處跑。。

cuteyu wrote:
你的說法跟二十年前銀...(恕刪)

哈,那就讓DSLR走入歷史吧
反正叫兩個不知道跳躍力的人來灌180cm 的籃球框
兩個都灌的到,誰的灌籃能力比較好?
消費者也看不出差別的
我只知道相機店員工在推銷客戶相機時,客人要求要輕薄時,會很推薦Sony或是其他無反
畢竟小一點就是小,輕一點就是輕
只有當發覺要灌的籃球框是250cm起跳,其中一個灌不到籃時才會開始注重
唯有艱困對焦才能看出單反的神之領域
不過大眾壓根碰不到這種情形
而且很多都是買了之後,常常就丟在家中
我看Nikon DSLR的對焦系統碉堡了,但是靠著這個優勢,沒多少人看得懂啊
大眾市場還是逐漸萎縮啊...
想不到什麼新特色或是普通大眾的需求是OVF才能的
希望Nikon的研發部想得到

deflash wrote:
畢竟小一點就是小,輕一點就是輕...(恕刪)

不只小一點喔~

D5和A9 體積上巨大的對比

生死只是件閒事
death0101 wrote:
不只小一點喔~
D5和A9 體積上巨大的對比...(恕刪)

D5是帶電池把手的,A9也該裝上電池把手來比體積較恰當
...雖然A9還是比較小,但續航力仍比不上D5
如果以相同續航力來看A9可能會比較大,大在電池的總體積
不曉得能否外接行動電源(power bank)喔?

irontheone wrote:
我已經有朋友整隊人...(恕刪)


我自己本身用的就是a7一代,
基本它一出我就買了,所以對它的性能算很熟悉,
也用它拍過一些活動紀錄。

錄影方面問題不大,甚至效果很好,
這部分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錄影大多手動對焦居多,頂多靠自動對焦幫忙快速切換焦點。

可是拍照上,我真的覺得它能力不足,
首先a7暗部對焦只有0ev,
光是這點在光線不佳的場合,例如新人進場時就有很高的機率拉風箱。
而一般室外追焦也很勉強,要拍一些動態題材還真的是不容易

對焦方面也是到了2代甚至a7RII才有明顯提升,
轉接的對焦性能也是,所以主力攝影不用是有道理的,
畢竟婚宴活動的環境變數很高,常常有很多極端的情況,
這也是很多人會用C/N家機皇的原因,
越是極端的環境越能展現機皇的能力。

當然2代我就不敢說了,畢竟整體性能提升不少,
尤其A7RII用過之後更是覺得令人驚艷,
而且錄影的功能也很完整,
廣告業界現在也有很多人用A7S/A7SII當攝影機,效果一樣很不錯。


不過這是也看人,
畢竟以前用手動鏡頭都能拍了,
技術夠好的人,我想都不是問題,
我只是提供我自身使用的經驗
mm-lai wrote:
我認同你的觀點!
我的想法是,在「可換鏡頭」這個區塊,無反不一定能完全取代,它頂多只是選擇的一部分而已,如同大多數攝影玩家來說,不會因為無反就完完全全放棄單反,而是它可為一台生活題材備機。這個市場有,但是我認爲這個市場的消費者可能忠誠度不高,容易喜新厭舊,所以產品的週期性要短,相對的,獲利一定能增加嗎?市佔不代表完全獲利。更何況,C/N家還有鏡頭市場。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每個人的專業領域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切入點就不同,所以聊聊就好。
至於趨勢,我賭手機才是最大的贏家!股王是誰,就代表近3-5年的趨勢是什麼。
晚了,不聊了,希望大家一切平安順心!

既然都說領域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切入點不同。那就不該以自己的觀點去否定別人,你怎知機身輕個一兩百克對別人不重要?我為了長天數的爬山縱走,不願放棄畫質又想輕量,放棄方便的變焦鏡,連自動對焦鏡都不用而只用手動鏡,為的就是去掉對焦組件沒必要的體積及重量,一機四鏡+增距鏡總重壓在4kg以下。爬山,尤其是長天數路線,食衣住行的用品都在自己的雙肩上,不算相機鏡頭,光背包超過20kg是常有的事。每天行進時間8~10小時,有時要過斷崖、有時要鑽箭竹林。任何可以輕量的機會都很在意,跟你們打鳥完全不同的型態。D750比D700輕了近200g對我就滿有吸引力的。
大家同是Nikon的長期使用者,實在不想為了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這樣對立。但一路看下來,總覺得有幾位大大有長砲、有打鳥就以專業人士自居,認為自己想的、自己需要的性能才是對的,別人都是次一等不專業,所持的意見沒有價值。這真的讓人無法苟同。
  • 6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