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

Nikon美國全幅相機市場、近二個月被Sony強勢反超!

mm-lai wrote:
A9的能耐如何?目...(恕刪)



1、20連拍:如果是要用來做運動旗艦,電池容量並未革新,只能拍480/650張,去拍個魚鷹跟翠鳥,連拍raw檔max 241張,大概打個三輪就要換電池了,請問出個門要帶幾顆?為何電池容量不加大?因為重量應該會增加。加個電池手把,重量跟體積又增加多少了?


平均拍攝張數480並不表示真的拍了這些張數就沒電好嗎,
電力的持久度完全取決於你如何使用相機,
一直連拍耗電的程度我想應該比不斷放大檢視照片再刪除之類的少很多,這點各家都一樣吧

電池的技術一直沒有多大的進步,這點不論是相機還是手機都一樣,
之前a7系列的續航力低下,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電池容量只有1050mAh,
本來容量就少了當然續航力很低

所以要增加續航力,唯一的作法就是把電池變大顆,
因此這次才把電池容量增加為原本的2.2倍,增加續航力,電池整個放大了。

至於電池手把,一直以來我認為這都是無反的優勢之一,
工作時為了提昇續航力、增加手感甚至減少頭重腳輕的問題就裝上手把,
旅遊時因為要輕便不想太大台,就拆下手把,
進可攻退可守,可大可小這一直都是A7系列的優勢之一

當然啦EVF本身就是一個高耗電的裝置,
用EVF還比LCD耗電,
要比省電絕對比不上關掉LCD只靠OVF+機頂螢幕的單反省電,
這一直是先天上EVF最大的缺點

2、快門32000:請問拍什麼要到這樣的快門速度?iso會拉到多高?1/8000的快門幾乎都沒在用了,因為iso根本拉不下來

有沒有想過大晴天又想要開1.2光圈拍人像的時候?
快們速度夠快就不用加ND鏡了,當然我是不知道實不實用,畢竟這是極端的案例

3、693個對焦點:有多神不知道?等實際測試才知道。但是,對的準,咬的住才是重點,背景一雜亂,拍再多也是垃圾

這點就要看上市之後的實測了,
對焦一直都是無反最弱的部份,就看這次能提昇多少,
背景很雜亂的情況,就算是C/N家的機皇也不見得能有很高的準確度吧?

4、多了第二轉輪:無反的優勢不就是重量跟體積,將來為了操作的方便性,還是逐步選擇妥協,但是,人會要的更多,會不會有更多的妥協?

多一兩個轉輪相信對於重量不會有多大改變,
還有如果A9是瞄準專業用戶,那輕便的需求根本不重要吧?
不能拆手把的D5/1d x2不是更大更重

重量,是很多人期待無反的一個重要因素,以a9 673g 跟 Nikon d500 (860g) 跟 d750 (840g) 來看(皆含電池),請問差一兩百,真的差很多嗎?當然,可以去質問為何不跟D5/1d x2比重量,我想在機身設計的材質上,兩者是為了極限而存在的,防塵防滴有它絕對的需求,當sony也要完全切入這個市場時,勢必又是再次的妥協了,在這次的文案中,我未見他特別去強調這塊。

防滴防塵A7系列就有了,
A9的機身看照片也是有出現全機鋁鎂合金吧?
這點不算創新,不必再發表會上特別強調吧?

重量差一兩百乍看之下感覺不多,
不過拿一整天下來可以保證感覺差很多很多
你自己可以測試裝個50/1.8跟2470/2.8 各拿半天就好.........

另外體積也是差異,
不裝手把的情況下,體積還是小很多,
如果再配顆輕薄的定焦鏡頭那差異更大了。

基本上這次A9的出現看的出是想要扭轉追焦的能力,
畢竟這點一直是無反最弱的地方,其餘的問題真的都是小問題吧?
希望上市之後不要讓人失望阿,
還有這次機身的緩存應該大很多了吧?
之前拍完不能馬上檢視照片的問題實在有夠鳥阿,
存取速度比a65還差

irontheone wrote:


其實A9的英文分...(恕刪)

我非常非常認同你的想法!
各適其所,如此而已。沒有一台機器就是無敵,一機就能走天下!旗艦機D5有它的好,但是我也肖想d810的高畫素,也在等待它的後繼機種;d750中庸,我用他來拍家庭生活,通用性高;出門要輕便我帶V3,反正簡單方便就好。一定要N家不可嗎?在中低階市場,我不覺得,喜歡哪家就去哪家,拍的高興用的方便就好;在高階市場,我認為目前C/N還是最佳選擇,因為鏡頭的製造及支援能力才是關鍵。

jim80051 wrote:




1、20連拍...(恕刪)

你的問題,我就不一一回復了,我想各取所需就好了!
比如說:你在意的重量(差一兩百克),說實在的,四公斤的砲鏡用久了,你會真的無感;但是你覺得比較沒關係的電池續航力,我確非常在意,尤其是官方數據通常跟實際使用還有落差存在。


拍攝的題材不同,本來就容易存在本位主義,容易偏頗,所以不需要去想辦法說服對方,各自分享自己使用的經驗心得跟不同領域的人分享就好,我在這裡只針對它定位為運動旗艦提出想法而已。至於它會不會成功,不用等十年二十年,2020奧運就會見真章!


widther wrote:
有句廣告詞說:'科...(恕刪)


自排車的例子也是我一直在想的,不過我也想到DSG離合器以及現代車一個IC壞整台車shutdown的問題,如何判別追求便利之路是否過頭已走上偏鋒?

irontheone wrote:
其實A9的英文分類,官方就自稱為『DLR Base』無反機身。。。(恕刪)


原來還有這一說,難怪我看A9的好感度大增啊(終於像台相機了)
<blockquote>widther wrote:
有句廣告詞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恕刪)
可攜式電子產品有愈做愈小的趨勢,體積小才方便攜帶
雖然單反有很多優勢,但體積是最大障礙,因此小弟也押無反會贏

mm-lai wrote:
你的問題,我就不一...(恕刪)


是的,一直都是各取所需就好
光是長焦領域S家的鏡頭就遠不如C/N兩家豐富,
220/328/428/640這些都沒有,要追上本來就還有一段時間。

電池續航力差異我覺得無解,
這是EVF本質上最大的差異,
只能外掛電池或者行動電源之類的方式解決吧

這本來就沒什麼好爭論的,
各家廠商不斷競爭對消費者才是好事,
專業領域上D5/1d x2還是有它厲害的地方,
這點只能看A9能跟上多少了。

mm-lai wrote:
重量,是很多人期待無反的一個重要因素,以a9 673g 跟 Nikon d500 (860g) 跟 d750 (840g) 來看(皆含電池),請問差一兩百,真的差很多嗎?當然,可以去質問為何不跟D5/1d x2比重量,我想在機身設計的材質上,兩者是為了極限而存在的,防塵防滴有它絕對的需求,當sony也要完全切入這個市場時,勢必又是再次的妥協了,在這次的文案中,我未見他特別去強調這塊。

1.A9本來就是對D5/1DXII的
比重量當然跟這兩台比
另外你應該不知道A7/A9是全系列防塵防滴的吧
2.673g跟840g重量其實差很多
差了25%

mm-lai wrote:
,你的手指要常常在光圈/快門/iso/ev四個鍵中遊走,以求一個最佳的畫面。拍運動,鐵鳥,肉鳥皆是如此,不是像人像風景,一切準備好了再來按快門。

A7/A9全系列有光圈/快門/EV/ISO獨立四轉盤
CN旗艦機還要靠組合鍵

從您的發言可以知道功課真的沒做夠喔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MJ6 wrote:
<blockquot...(恕刪)

分享一個無聊的產品廣告,我覺得這個再進化才會贏!

lml640707 wrote:

1.A9本來就是對...(恕刪)

我也知道d750也防塵防滴,但是我想它的防塵防滴跟d5的防塵防滴應該是不一樣的世界吧!


基數為公克跟基數為公斤的比例,我想才是真正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如果真的那麼在意1-2百克,應該再等手機一下,後續的發展一定更能滿足你。


Sony的無反沒用過,所以不算做足功課,同樣的,你有用它來拍攝肉鳥鐵鳥嗎?所以你覺得他的操作性一定適任,一定能讓你在幾秒中就能做出適當的設定?




以上,無意跟你筆戰,只是從另一角度來看而已。

  • 6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