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fanw wrote:上圖 KIT鏡 12...(恕刪)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4203339&p=5我真是誠心希望大家可以正面看待『怎樣去攝影』,有一些事情,不是一句『不要鴕鳥政策』就能夠把照片拍好的。學好攝影基本,有些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沒圖沒EXIF資訊可以跟國祥舉報散佈遙言,畢竟使用不當跟瑕疵是完全不一樣的解釋,一個是消費者個人使用問題,一個是廠商產品問題,但是在一個公開的平台上討論瑕疵,如果個人都沒有使用證據,那...這件事.......很大條!我讚成上圖並留EXIF資訊,以解除大家目前的疑慮~
oxa9615 wrote:事出必有因,我想SL...(恕刪) 其實,這樣說吧。。單鏡反光機的鏡室設計,自從有自動對焦能力開始,不論是那一家都是把『測光模組』安排在鏡室底部。然後光線是經過兩重反射鏡而到達測光模組(第一反光鏡和下面的第二反光鏡),這種設計,一直都存在著這種『遮斷式耀光』問題。。只是以前的機身体積,這種『遮斷耀光』的角度就不足成為『常例』,或者機率少得足以無視。。但是,現在D750是在『盡量縮少体積』的設計方針下,出現了兩個特色設計——第一就是『磡入式』的Cmos設計,第二就是設計得較細少的測光模組、自動對焦和相關設計,這樣就能夠讓機身扁平一點。。。於是就把以前足以被無視的問題被『放大』了。。這樣說吧,泥坑這次的確有少少『太自信』了。。相信研製人員對這種問題是有相當了解的(因為本來就是『單反的設計問題』),我懷疑他們基於『相信』大部份用家都會接受這種問題(事實上機率太少了。),又礙於市場的急切性,於是就推出市面。。事實上,目前觀乎網路言論,這起D750『耀光事件』並沒有當年的D600火爆,似乎泥坑的推斷是正確的。有人可以說這是不負責任,就看是基於什么立場咯。。但現在是『消費主義年代』,這點認知,似乎是泥坑的準備不足,也算是活該吧。。改進呢,肯定是會有的,就以目前的『急切性』而言,要求泥坑回收是不可能的,因為大家無法証明這是『獨一無二』的錯誤設計——要不然,是不是所有的『單鏡反光機』也得要回收?但是,就是改進了,也不能夠排除這種『遮斷性耀光』——因為這是第二反光鏡和測光模組所造成的,只是如何改善把機率減至最少而矣。。
其實,這樣說吧。。家中有一糞便地板上,只要不去踩便沒有問題對不對又不是BB是成人就應當會避開它吧。。把踩到糞便的機率減至最少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所以糞便不是問題好不好,臭味還可以噴一下香精就沒有啦人是生的,糞是死的
irontheone wrote:其實,這樣說吧。。單...(恕刪) 剛剛測試了一下...確實有這個問題...用備機D90在試一次...D90鏡頭都沒事...只能說...NIKON的好品質...似乎只停留在D90時期...之前都沒發現...大概是因為我都有上遮光罩...但...如果再沒附遮光罩的D鏡上...不過說是設計不良?上面文章是說...是單純"組裝"品管的問題可以解???http://www.dpreview.com/forums/thread/3773158?page=2
irontheone wrote:說了那么久,其實我真...(恕刪) 嘖嘖...這你就錯了...一事歸一事...我並非那種追求器材的攝者...其實D750對我來說...是真的很好用...我都認為遮光罩可以避掉了...你覺得我會很在意嗎?還是你怕D750像D600依樣被鬧大???跟你說吧...就算D750被鬧大到要換機...我也是真的懶得換...攝影...後面腦袋比機器重要...只是一事歸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