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採訪] Nikon Df 復古全片幅出線!


alzooe wrote:
可惜像阿光這樣子的人...(恕刪)


我用數位系統我老婆還可以一起玩,起碼我跟她出國不會她在一邊無聊只有我拍得很開心
(我每年至少出去兩趟以上,一趟都至少8天起跳)

用底片的話就只有我一個人在玩,出國還得帶一堆底片或到當地再採購...,現在只要幾張
記憶卡就輕鬆搞定,對我來說跟家人的相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為了拍到自己爽搞得老婆生氣,
或是出去玩除了拍照以外沒剩下其它的回憶,那我寧願找一個折衷皆大歡喜的辦法

所以我買器材我老婆從來沒說過半個不字,甚至Df還沒發表我老婆就說我想玩的話就買吧....

我也不用買什麼東西還遮遮掩掩的怕老婆發現(家裡三個防潮箱裡面擺什麼老婆都很清楚,
只要我買來會拿出來用她沒說過不準買的)

再從頭選一次,我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至少我老婆開心,我也開心

D3/D200X2/D50/D40/FM3A/F100/FM2/CP7900/ U40/U20/L1X2
alzooe wrote:
可惜像阿光這樣子的人會越來越少,像GuleGule的人會越來越多......(恕刪)


沒錯!底片萎縮是事實,底片萎縮也是趨勢…

尤其這陣子,A7(R)、DF的出線也間接
帶走了不少底片的人口,

但還是絲毫不影響一群底片愛用者的熱度,
因為底片比用0與1組成的數位訊號浪漫的多
底片就是有不同於數位的樂趣,沒玩過底片是不會懂的

從DF的出線,可以看出喜歡底片的人還是不少…
但是會往裡邊裝底片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其實底片可以是玩過數位後,用來進階的工具
在技術操作層面底片有更多發揮空間…
只是數位太方便了,大家都嫌底片麻煩!

沒辦法,新興科技終究要慢慢取代舊技術,不服不行
不斷更新是數位的宿命,也許在某天數位攝影也會被淘汰

不過底片也不會太快消失、頂多只是更曲高和寡罷了
Df....正面看有那麼一點樣,只是高了點。
側面的厚度就有點誇張了,沒辦法,要塞電路板跟那塊螢幕....
背面就根本數位機了,都沒在下工夫,設計費只夠付正面那一半嗎?
總結:只有正面可以騙到人。

訂價太高,觀望中,不過預計Df是走精品路線,降價機率低。
要買也不打算收那個50 1.8G偽老鏡,接D鏡看起來還比較有FU呢
價格太高不可攀,還是FM2比較能用實惠的價格滿足文青風
death0101 wrote:
沒錯!底片萎縮是事實,底片萎縮也是趨勢…

尤其這陣子,A7(R)、DF的出線也間接
帶走了不少底片的人口,

但還是絲毫不影響一群底片愛用者的熱度,
因為底片比用0與1組成的數位訊號浪漫的多


我喜愛的東西,別人愛不愛,不關我的事。

就像我現在聽LP(黑膠唱片)是同樣的道理!

就是喜歡類比的東西

也是因為底片實在太貴了。每次到一景點,我自己要求自己最多只能拍兩張底片,每次總是要預視"濃度"的動作。
每次紀錄光圈、快門、底片種類、濾鏡因素、拍攝時間和拍攝方向...等等
很麻煩,但會強迫自己多去想(注意)一些東西。


當沖出來的結果,和我所想像相似時。

BINGO!!

那種爽快的感覺,可以自high很久很久地。

更不要說,底片的色階(綿密,我喜歡)




death0101 wrote:
沒辦法,新興科技終究要慢慢取代舊技術,不服不行
不斷更新是數位的宿命,也許在某天數位攝影也會被淘汰

還好啦

被取代,我看有難度。

君不見,各大唱片公司,目前出片時比較講求音效的多半會出LP版本。

所以,我一直有這樣的心得是:人類的感官還是比較能接受類比的訊號!
平安、健康最重要
death0101 wrote:
只是數位太方便了,大家都嫌底片麻煩!

沒辦法,新興科技終究要慢慢取代舊技術,不服不行
不斷更新是數位的宿命,也許在某天數位攝影也會被淘汰

不過底片也不會太快消失、頂多只是更曲高和寡罷了


說真的,底片麻煩到靠北
遇到複雜的光線要憑經驗小心測光,有時沖出來發現測光失誤還扼腕不已,就是少包圍測光了幾張
既使這樣,小弟出國還是帶著老戰友
只是傍晚日落後只能拿著DC拍
記得以前還買過ISO1600的底片

底片也不會太快消失? 我感覺到這一二年底片(機)市場(價格)一些變化
台北影業已結束電影片沖洗業務
今年底100呎正片要停,只能買原裝片

時代就是這樣,適者生存,儘量拍囉~

death0101 wrote:
什麼叫"經典與數位的融合"

在Leica那貴森森的價格背後,還是不能不肯定
Leica設計師對每位Leica迷所下的心思與用心~!...(恕刪)


Leica 機外觀是絕對性經典, 可惜數位時代的Leica 早已經剩下外殼可以賣錢了, 數位時代新機的性能一個也沒有, 現在的Leica 是賞玩, 不是好用 (如果有個指標是"Classic", 滿分; performance, 3分左右吧?). 不過正好適合那些喊數位機種太複雜的人就是.
^^A 請多多指教~
vworm wrote:
訂價太高,觀望中,不過預計Df是走精品路線,降價機率低。
要買也不打算收那個50 1.8G偽老鏡,接D鏡看起來還比較有FU呢
價格太高不可攀,還是FM2比較能用實惠的價格滿足文青風


個人試過底片和數位機身混用老鏡和針對數位開發的新鏡
心得是,老鏡就讓她活在底片的榮耀 (現在數位畫素高,多數老鏡窘態畢露),新鏡就用在數位 (在底片上的反差太over,感覺有點怪)

原本想延用老鏡的規劃,因此打消。

BTW, 若要選搭配Df的鏡頭,個人會挑50 1.8G那顆。
好經典的外型,只是價格真的讓人停止了衝動!!
我還是玩玩雙機流(底片+數位),底片機會被數位取代,
但底片的色彩和成就感,真的還是無法替代!!
出來混的,遲早都要還!! 物有所值,不要賣黑心貨!!
底片也可以拍得很快,印象中大部分的過片馬達至少有每秒3張的速度

berlinnm wrote:
底片也可以拍得很快,...(恕刪)


底片麻煩的不是連拍速度
而是「不能隨拍即看,得沖洗過後才能看」這一點麻煩吧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