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鍋 wrote:我背不動啊!還有二十...(恕刪) 看來壓力鍋真是勤儉持家!只不過,還是勸導<不管哪個時代,敗家皆是先把鏡頭敗完再說。>身體永遠是最老實,您可以念舊情而不轟出門或打入冷宮,但也不要雨露均霑,弄得自己疲累不堪。
white0122 wrote:我買單了~我的想法可...(恕刪) 跟W大大一樣, 我也會買單原因就是在 --可用的高ISO, 輕, 外型, 直覺的使用--在有些時候並不會時時帶著腳架, 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 但又要捕捉畫面時高ISO勢在必行, 以下是 D5100拍的 (<---我目前的戰將)悲劇發生了, 雜訊太多 ="=||雖然可以記錄下當時的一切, 但只能縮圖看會買單, 不過要存很久的錢倒是真的
阿興耶 wrote:跟W大大一樣, 我也...(恕刪) 我本身是用D7000,單純拍照的話,我的比你好一些,我原本D7000打算用5年以上,因為dx跟fx的差別對我來說就差一顆24mm f1.4,因為DX鏡頭沒出16mm f1.4的鏡頭,所以沒有等同24mm f1.4的焦段,其他都有差不多焦段的鏡頭可以取代。其實我也不是很有錢,所以我分了24期買,最主要會讓我真的下訂是因為,Nikon Df在我的心目中,他是輕量版的D4(15~16萬不等),最主要的差別都不是我所需要的:1.像是連拍(拍兩年了,沒用過)2.錄影(錄過兩次,連轉檔都懶得不太想轉)3.對焦點的範圍跟數量(d7000用到目前沒有覺的不夠用)4.手把(從D80開始用到現在,還沒去用過。)所以用差6~8萬的差價,買一台功能差一點的Nikon D4,我覺的我有賺到。每個人心目中對某件(人、事、物)的定義、觀點、價值都有所不同。所以我買的很快樂~也祝福你買到你想要的~(不一定要是這一台。>ω<)
jenhoxen wrote:不懂,原本設計好好的...(恕刪) 傳統相機的拍攝模式相當於現在數位時代的A模式跟M模式(少數有P模式)快門轉盤上通常會有紅A或綠A,當轉到A = 快門auto的A模式,指定快門速度時則為M模式進階一點的快門、光圈轉盤都會有紅A或綠A快門A + 光圈手動 = A模式光圈A + 快門手動 = S模式快門與光圈皆手動 = M模式兩者鎖定後連動 = P模式這是一種很直覺的操作方式現在Df有光圈、快門、ISO、EV跟PSAM共5個控制轉盤注意PSAM轉盤...當轉到A模式時 = 快門轉盤廢了當轉到S模式時 = 光圈轉盤廢了當轉到M模式時 = EV轉盤廢了當轉到P模式時 = 快門跟光圈轉盤一起廢不覺得這樣的設計很要復古不復古的嗎?今天如果Df的快門、ISO這兩個轉盤有紅A或綠A光圈轉盤雖然沒刻度,但是轉到最大光圈後再跳一格為A這樣三個A的搭配才真正叫傳統操作
Tsubasa~翼 wrote:傳統相機的拍攝模式相...(恕刪) 解釋的真清楚,剛好我手上有四台可以對應說明的相機,錦上添花一下其實我看DF還是太繁雜了,至少那個PAMS轉盤可以不需要,留下EV、快門、ISO轉盤就差不多了這是FM3A,當快門轉到A時是光圈先決(A),自訂光圈,相機決定快門這是AE-1,當光圈轉到A時是快門先決(S),自訂快門,相機決定光圈這是FM10,啥A都沒有,全部手動(M)這是7S,當快門轉到A時是光圈先決(A),自訂光圈,相機決定快門當光圈轉到A時是快門先決(S),自訂快門,相機決定光圈當快門、快門都轉到A時是程式曝光(P)全部都自己設定,不用A時,全部手動(M)我個人覺得既然要復古,還是簡約一點好,我比較喜歡FM3A的樣子~
我明白師兄的意思,也難怪有部分師兄會不滿意。不過,相信Nikon要加入P Mode這個近乎全自動的功能,才會將所有模式用轉盤方式做出來。其實分拆出來的轉盤其實還方便使用,原因是其他控制轉盤不用轉到指地位置。只是機頂線條變得太復雜,感覺會有點混亂。另外,我認為轉到P模式時,應該是快門跟光圈轉盤都可以轉,轉動其中一組轉盤時,相機會自動計算另一組。對於一些人,相信還會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