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Nikon Z9,說的就是信心,別跟我說這是無反所以泥坑又走錯路了!

swkit wrote:
忙了一天,剛剛找了一(恕刪)


除了羨慕,只能說聲加油。。
希望S大能夠在Z9身上找到更適合工作的優點。。
swkit wrote:
忙了一天,剛剛找了一(恕刪)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最後一圖,需要到ISO102400的話,還真沒幾台相機能做的到,Z9原生只到ISO25600,擴展最高也就ISO102400,真的有可能力有不遞哦。。
所以我本來很期望Z9是ISO和對焦能力提升版的D6, 可是我還是相信正常物理邏輯,以Z9 sensor的像素面積比例,我不相信他在高ISO方面的表現會比D6好
當D6配合一些鏡頭使用時,相片的潔淨程度, 是我用過最接近中幅質素的135機
swkit wrote:
所以我本來很期望Z9(恕刪)

其實關鍵是D6的感光度是原生ISO102400,是不是原生ISO會很影響演算法出來的效果的,無論演算法如何神奇,也不可能增效勝過原生的感光度表現的。。。

雖然羨慕你的工作(我能接到國際大企業的收費案算是頂天了,還好,這些接案可以隨便使用閃光燈。),但也遺憾地說,你對高感光的剛性要求,港台兩地已經無幾人了。。
這類型拍攝與在棚內拍攝相比又會有其他很多不同的樂趣,是以我在對焦系統和ISO方面也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
所以我才提出Z9的出現是廠方對於傳統價值有一些新的想法.
Z9我已經訂了, 但我大概知道Z9在我的工作範圍內應該不會是主力機
沉默不代表它爛

您的需求也是另類的極端,大概只有顯微攝影可以比您還極端,哈哈!

2021-11-01 23:58
swkit

沉默不代表它爛 說實在,其實我對顯微攝影也有興趣,等遲一下有時間我真的想去學習一下

2021-11-02 0:02
swkit wrote:
這類型拍攝與在棚內拍(恕刪)


現在相機發展的勢頭,跟以前旗艦機必然保証超高感光度的策略好像不一樣了,每家都先強調像素然後高感才剛好夠用。。
希望兩過兩年會有進一步發展,更能符合你這一類的用家。。。

從以往的發展來看,兩年後Z9小改款(及所有4500萬像素的相機)原生感光度有望達到ISO51200。。


youtube最后一节 4 分钟

"尼康用自己的努力, 回应我们所有的期待"

真的很感动我
不是因为我是尼康的长期用户
这是因为尼康和我在一起已经超过 20 年了
我喜欢尼康的色调
我喜欢尼康照片高动态
我喜欢尼康 3d 追踪回归
那熟悉的快门声
按下快门那感觉
不是一两个词可以描述的
z9激发了我对摄影的热情
看来Z9必买
沉默不代表它爛

看完 Links 的影片,真的有種眼淚快掉下來的感動… 比官網的宣傳好看的多!

2021-11-01 23:51


我的D200 D3 D810還在, 本來還有D4, D4s, D5, 可惜不是被偷了就是掉了
沉默不代表它爛

看到D200有種莫名的感動!雖然它的對焦點真少!可惜 mobile01 沒按讚功能!

2021-11-02 0:14
高腳杯

被偷了😨

2021-11-02 13:39
swkit wrote:
這類型拍攝與在棚內拍(恕刪)


我想說一下關於你的需求和期望
Z9其實已經發給不少人評測了,該測的都測該說的都說了
既然官方沒有大書特書ISO表現,那它的提升可以說對比Z7絕對有限
是可以期待能D6或Z6要更好,但也不要有太大希望,畢竟D6的感光元件尚算是同代產品

其實如果有ISO表現突破的感光元件出現,第一個使用的絕不會是民用相機,而是錄影機上
感光元件廠也不會說不賣給他們,能做錄影機的都是能做定製規格不在意價格的超級大客
既然錄影機都未見過類似的東西,更不用期望民用相機上可以見到
不管它用SONY還是傳聞中towerjazz的感光元件也一樣
其實近年來各家ISO提升真的有限,真正有提升的地方倒是速度
T之歌 wrote:
我想說一下關於你的需(恕刪)
NIKON旗艦機一向都以卓越的對焦系統和讓人驚訝的高ISO表現,穩站低光拍攝最強者的位置,如果Z9的像素是維持在2,500萬像素左右(2500萬像素基本已經夠使用在一個地鐵站的燈箱海報),以廠方這麼多年來對高ISO的製作經驗,就算只是比D6提升兩級,加上那個對焦系統,基本已經可以繼續穩站低光拍攝最強機器這個位置,但現在Z9明顯放棄了這個多年來一直穩站的位置,把像素提升了。

小弟也有拍攝運動一類題材,很多時候當要拍移動速度較高的題材,必先配合較高的ISO才能達致較佳效果,只要太陽伯伯不合作,iso很多時候都在4500起跳,如果Z9在高ISO的表現突出,配合現在這個對焦系統,拍攝這類題材根本無出其右。

在此補充一下, 除非空間極度不足或設計上有需要, 否則小弟極少使用連拍來拍攝照片,我認為作為一個攝影師,應該想辦法把腦海中先形成的影像拍出來,同時也是驅使自己學習準確按下快門的一個動力,對小弟來説,準確按下快門應該是一個攝影工作者最基本和必須擁有的能力,所以小弟從來不太關心機器有多少張連拍,記憶咭寫入速度有多快這些元素

810初期推出的時候,小弟就已經訂購使用,本來希望減輕工作時要需要帶備不同系統的麻煩,但使用幾次之後發覺效果跟期望有不少的出入,也沒有很用力去研究,但小弟會把問題歸因於sensor面積與像素比例的方面,我對135超過2500萬像素這個因素亦開始有所疑問,我非常肯定當其時如果以影像質素比較,D5一定比810出色,自此810亦幾乎都沒有再怎麼參與拍攝的工作,只要拍攝空間比許可,還是會優先選用中幅

小弟不知道Nikon廠方對未來的發展藍圖,但Z9的取向有突顯出廠方對錄影這方面有一個新的想法。

自問對錄影方面知識比較缺乏,但小弟很清楚拍攝影片的投入、準備與後期製作比拍攝硬照高出非常多。但參考自己的工作經驗,先不說有多少客戶會拍8K影片,即使真的會拍攝8K影片, 相信團隊亦不會優先選擇Nikon系統,在小弟過往接觸過的個案,高要求客戶都是使用Arri,Red一類的系統,象徵意義上Nikon 擁有現在最先進的影片拍攝功能,但實際上這個功能會為品牌達致一個什麼的效益我掌握不到。

好像豐田,本田現在研發出全世界暫時整體上最好的跑車,但客戶會因為你這台跑車而對你的品牌有新的看法嗎?他們會優先開你這台跑車而把法拉利,麥卡倫,林寶堅尼,或那些更高檔次的跑車放在比較次要的位置嗎?畢竟使用者對品牌都有一個特定的想法,品牌的特色需要長年累月才經營出來。

可能比喻得不夠貼切,但心裡就是有這個疑問?

好多年沒這樣分享照片,希望這些照片可以讓各位朋友明白我所提出的論點的原因,因為小弟工作的範圍由最低去到最高ISO都有需要
jenhoxen

swkit我是針對D6,也就是你念玆在玆的低畫素旗艦說的,H6D作品是在之後陸續更新的吧?

2021-11-02 12:56
swkit

神薙真珠朗 神薙真珠朗兄抬舉了,小弟比較少在公開場合分享作品,基本上大部份都是先交給客戶然後客戶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分享出來

2021-11-02 21:35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