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快訊】Nikon執行長:明年春天會推出全新無反系統!

crossmatch wrote:
那技術樽頸位,會在能否發展出同時兼顧傳統phase detect AF 與 CMOS AF 都能發揮最高對焦效能的鏡頭,而不是機體是DSLR 或無反。


MJ6 wrote:
如此就無法單靠一只轉接環去通吃F環跟Z環,因為對焦方式搭不起來
看來Z環轉F環後性能仍會衰退很多...


yang stephen wrote:
如果新的640換成了af-p
那支鏡頭應沒有人要買了.........
步進馬達主打平順
這應不是640這種長砲所需要的功能......


我也覺得接環不能解決既有Nikon鏡頭用於無反的本質差異問題,Nikon直到最近才改用電磁光圈,過去累積的鏡頭資本其實主要來自[可靠度]、[接環不變]而不是[前後代互串性能不減],把鏡頭列入"有思想的一環"(有韌体、可更新、參與對焦計算行為承擔成敗責任)更是近期才有的舉措,而這是作為現代無反周邊的必要特質,符合的Nikon鏡為數不多。也就是說,不能用Sony轉接Canon的例子來看Nikon。

改接環之後,Nikon僅剩的本錢應為比較紮實的光學/機械研發製造能力、以及過去培養一干尼粉的使用習慣(我就很不適應Sony,Canon拿起來更是連調一個參數都有困難),而不是既有的成功產品。

NIKON 加油啊

其實無反我會建議出二個版本
入門款 如D750
高階款 如D850

入門款讓大家入手方便快速低負擔
先把市場鋪出非常大量的貨

高階款則是讓大家知道NIKON 有高等技術
而不是隨便玩玩心態
並且讓有需求的人可以取得

---------------------
另外CANON 之所以可以無反銷售速度達到全球第一的方法
(幾年內銷售成長的數量幅度最大)
(無反目前市佔第一是喔林趴斯 第二是CANON 第三是SONY
喔林趴斯是M43 CANON 是APSC SONY是APSC+全片幅)

就是無反跳水跳很大
兩年就不到五折價了

還有兩顆超高CP值得鏡頭
22mm F2.0 (等同全幅35mm 焦段)
餅乾鏡頭+大光圈+高畫質 (也是目前M 系列最高畫質的鏡頭)
公司貨8000元
因為跟著KIT 一起賣
最後造成拆鏡價一顆只要2000元的 價格 (我到現在共買過六顆)

11mm-22mm f4.5-5.6 超廣角鏡頭 (一萬一)
畫質比17-40 全幅L 鏡頭畫質還好 價錢卻是這顆的一半不到 (兩萬五)
造成很多人入手CANON 無反最大原因就是為了這顆鏡頭

所以我個人希望NIKON 無反可以出便宜畫質好體積小的定焦鏡頭戰隊
16.24.35.50.85.105 光圈2.0 即可
每顆定價低於 1 萬
----------------------------------

另外
我個人比較希望
入門款的不要有觀景窗
這樣攜帶才方便

cuteyu wrote:
也就是無反的對焦模組...(恕刪)


我並沒有這樣說過
我只說假設他超越
很大很大的假設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Kyle凱爾 wrote:
另外CANON 之所以可以無反銷售速度達到全球第一的方法 (幾年內銷售成長的數量幅度最大)(無反目前市佔第一是喔林趴斯 第二是CANON 第三是SONY 喔林趴斯是M43 CANON 是APSC SONY是APSC+全片幅)


如果你的資料來源是BCN的話,
那只是日本當地的排行榜,
並非全球。
燦坤卡號:36476424 有需要者請自行取用~

iflash wrote:
我只說假設他超越


了解. 不過假如無反對焦模組的對焦能力無法超越單反, 或是在可見的未來都無法超越,
那Nikon幹嘛推出全新無反系統?
反過來, 假如無反對焦模組的對焦能力超越單反, 那相機為何還需要保留反光鏡對焦模組?

這棟樓討論很多單反與無反關於大小, 重量, 鏡後距的比較.
不過我覺得單反於無反競爭最核心的部分是對焦能力.
畢竟Canon, Nikon 完全不換卡口也能推無反相機.

把個人認知無反對焦系統相對傳統單反對焦系統的優缺點列在下面.

無反對焦系統缺點
1. 耗電
2. 無法使用 OVF.
3. 技術尚在發展中, 對焦能力能否超越單反還未確定.

無反對焦系統優點
1. 存在更多發展空間, 例如現在的人眼, 人臉對焦, 未來或許有鳥眼對焦.
2. 對焦範圍大.
3. 可以使用 EVF, 所見即所得.
4. 沒有黑屏, 可避免機械震動與耗損.
5. 能夠lcd取景, 與當代潮流的手機照相相同, 有市場優勢.
6. 技術可套用在所有電子產品上, 如手機, 或是未來的自駕車等系統. 有強大的市場支持.
7. 便宜且跌價速度快.
8. 可以有較短鏡後距, 機身可以比較扁, 容易轉接之前系統, 短鏡後距或許有某些光學上優勢.

綜合以上優缺點, 我覺得只要第三個缺點不見, 無反就會取代單反.
新垣結衣 早在第一代CANON EOS M就是代言人
從此拉開EOS M的時代

個人覺得NIKON應該不會想再用別家的代言人

ki_min wrote:
最好是新垣結衣或石原...(恕刪)
Kyle凱爾 wrote:
另外CANON 之所以可以無反銷售速度達到全球第一的方法


說真的EOS M就是個冷門的系統,原廠鏡頭兩隻手數的完,副廠可自動對焦鏡頭只有TAMRON的B011
如果EOS M真的世界第一,怎麼SIGMA只搶著幫SONY E環出鏡頭
原廠不出,副廠不出造成的結果就是我看到拿EOS M的用戶通常只把11-22mm或者22mm當成鏡頭蓋,除此之外沒其他鏡頭了

無反廠商中最積極的應該是富士,推出時間晚,但是鏡頭出的多而且每顆鏡頭都極具特色,缺點就是貴了些



女生教我的事 wrote:
說真的EOS M就...怎麼SIGMA只搶著幫SONY E環出鏡頭...(恕刪)


加個闢股就能賣,這麼爽的事怎能不做

上圖給C,下圖給S,圖片來源:Sigma官網

leon543 wrote:
印象中D5的CMOS好像是 N家自家設計生產 D850 CMOS好像也不是S家的

應該是TowerJazz Panasonic生產的
(結果Panasonic 自己M43卻是Sony生產
身為曾經是N家30年以上用戶,現在轉用無反的我(我不想在此爭論單反無反的問題,前面已經很吵了,反正就是某次出國背了相機拍十天之後,就起意轉換了,歲月不饒人..),其實並不看好NIKON轉推無反系統。
專業的單眼相機(包括單反與無反),持續萎縮,是必然的趨勢,以前的人若是想拍照非買一台相機不可,只有相機功能與價錢的差別而已,但現代人對畫質或性能沒有很挑的話,持續進步的手機就很夠用了。以前出國,團員人人一部相機,兩三年前出國,一團裡面也有3-5台全幅跟好幾台小片幅相機,今年出國,整團只有我一個人用FF,另有1個用M4/3,其它全部都是用手機拍照了。
在這個會越來越小的市場,也代表可以賺到的錢越來越少,傳統相機廠商,要擔心的應該是:會不會將來銷售額無法折抵新機身、新鏡頭的研發支出?會不會因著財務問題而破產或被併吞?
在這個前提之下,NIKON其實是比較令人擔心的,CANON相機部門算是比較賺錢,而且集團其它業務也可以支援相機部門,算是將來比較能更存活的一家。而SONY在感光元件很賺,就算自己的相機部門不做了,只會活得更好,況且SONY還有其他部門可以財務支援。
NIKON相機事業發展百年,強項除了光學之外,最強的就是機身的對焦,而這個是跟反光鏡模組關係密切。現在NIKON要轉做無反,但無反的對焦需要感光元件強力支援,NIKON自己無法生產,透過其他廠商,不見得能夠追得上CANON或SONY。可說是放棄自己最強的項目而用自己的弱點去攻其他廠商的強項,如果財力雄厚,那還有希望,可以用幾代的產品來逐步改進,至終追上或不落後太多。但NIKON財務狀況不好,若是前一兩台無反產品無法馬上就賺到錢,恐怕只會死得更快...而且NIKON的鏡頭,有很多都比較久遠,能夠透過轉接就接近原生性能的,不算多,可能還要重新開發,這個又更花錢了...
我個人認為,NIKON應該堅守自己的強項,就是DSLR,但要減少產品項目,大概就維持D5、D850、入門FF(D750下一代),D500這幾個產品線就好,以後可能銷售量沒有以前輝煌,但每個產品線都可以維持獲利,才能生存的下去。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