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hindo wrote:那個不是傳說中的口徑蝕所造成的嗎...為什麼是附加價值啊@@|||現在怎麼二線性散景、口徑蝕、暗角這類的東西全都成了鏡頭的附加價值啦?...(恕刪) 從光學的觀點來說,漩渦式散景是因為像差的關係造成的,過去老鏡頭常出現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設計還沒辦法克服,如果可能,鏡頭設計者無不想盡辦法想要除之而後快。我的觀察是網路上的意見領袖有意無意(應該是無意,因為根本不知道)把這種現象當成奇景。並且貼圖發文加以推崇。這現象似乎不分國內外皆然,能用審美的眼光去看漩渦散景(還有其他沒有辦法完全校正的光學像差),也許是時代不一樣了吧?
Griffin_Ek wrote:那........Nikon新G鏡是故意加進去嗎 ...(恕刪) 如果是鏡頭設計者,不太可能故意加入球面像差而不去校正,因為這帶來的後遺症非常嚴重。我看過(也用過)少數故意設計不完全校正球面像差的鏡頭是某牌的135mm柔焦鏡,不需要加柔焦濾鏡,鏡頭本身就有柔焦效果,可以用兩段開關來控制柔焦程度。大光圈鏡頭要消除球面像差,要下非常重的本。與其說是故意把像差加進去,不如說是無法完全消除像差所造成的副產品。
Griffin_Ek wrote:因為舊版D鏡沒有, ...(恕刪) 50/1.4D也會轉啊...您可以去flickr找找看多看一些多比較,其實我覺得50/1.4G並沒有轉的特別厲害如果有看到特別厲害的那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造就的50/1.4D亦然
akihindo wrote:50/1.4D也會轉啊...您可以去flickr找找看多看一些多比較,其實我覺得50/1.4G並沒有轉的特別厲害如果有看到特別厲害的那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造就的50/1.4D亦然...(恕刪) 大光圈鏡頭、開放光圈、某些光學結構(如PLANAR或BIOGON)、焦平面外有大量點狀光源....這大概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一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