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技安必 wrote:這些人真的有大器,真...(恕刪) 話也不能這樣說啊= =這些人就是以這些東西為生,對他們來說這是"工具"。對某些人來說,這是值得收藏的"收藏品",所以端看心態而已,也沒必要講成這樣…況且外觀原本就是品管的一部份,難不成您買一部車,結果引擎蓋上有一道刮痕,您不計較?「反正車也是拿來開的嘛」像我這樣 ,把DSLR當底片機用,機器買了一年多拍不到二千張的怎辦?
神薙真珠朗 wrote:話也不能這樣說啊= ...(恕刪) 也看個人心態我屬于不喜歡保護私人用品的人,對于手機手表相機鏡頭汽車,我不喜歡保護到舊的和新的一樣,當然新的買來當然得無瑕疵,但是我喜歡留下使用痕跡,例如我的18-200vr出去旅游後上面的字被磨掉一些就很有感覺,手機相機上的lcd我也不喜歡貼保護膜,反正不會賣到二手市場去,就是自己用,何必花力氣去保護外表,舊的東西就要有舊的感覺才對嘛,而且也適合用作給自己買新東西的理由,心里有些小盼望d40掛掉我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去買d700,否則還真是有些下不了決心
iyaya wrote:如果是攝影記者我想大部份的器材都是公司的所以用起來的心態跟自己砸大錢的心態不會完全一樣相機電源不用關換鏡頭鏡頭在包包內撞來撞去也習以為常了吧~~~(恕刪) 在台灣,可能300mm/2.8以上的大砲都是報社跟雜誌社的,但是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歐美,許多攝影記者的器材都是自己的,台灣攝影記者的收入很低,固然有六七萬元的「高薪」記者,但大部分的攝影記者都是領萬年四萬多元的薪水,可能入行五六年才調個不到三千元,雜誌社的更低,拿一個參考例好了,香港有許多自由攝影師是做狗仔隊的,一個剛進行的一個月接CASE的稿費薪水就逾十萬元台幣,台灣給攝影記者的錢真是少。而在台灣,許多攝影人的選擇不會是從事媒體攝影,而是選擇服務業的婚紗攝影跟婚禮攝影,婚禮攝影師假日場每月通常都可以賺個四萬元以上了,比待在報社還多。媒體攝影記者真不是人幹的。所以器材投資不會像如01各位有錢的同好敢丟小朋友一直昇級來「收藏」。台灣有的小報跟雜誌甚至有的直接叫你自備單眼數位相機才能上任,由於近來來許多平面媒體裁員,人力市場上出現了許多之前被裁員出的攝影記者,不得已也下海從事所謂以媒體、公關廣告用途的接案攝影師,外頭拍服裝秀的、雜誌外稿的價碼真是一洩千里,目前有許多業餘同好嚮往這行,也來攪和,他們只在乎「我跟記者一樣在現場拍很屌,很爽」,由於他們不以此為業,常見的就是一張DVD(不限張數)報價500元稿費,打壞行情。所以,在台灣攝影記者是很難混的,就算一身高超的攝影技術,但甚至比一些網拍的攝影師都賺得少,而也不是不愛惜器材鏡頭才會磨塤,正常使用一定會這樣的,一個攝影記者平均一天可能得按個四五百張,如果拍攝動態秀的可能超過二千張,拍個一星期可能就比一般業餘同好一台相機在手上的按的張數還多了,器材損耗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