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Z8/Z9+663PF飛行中燕子數毛版,行雲流水般追焦讓人很開心。

永恆的新手 wrote:
太精彩
Z8+663PF與其它廠家比較,個人認為是輕便型且兼顧畫質與速度首選。
ching43202

請問樓主比過哪幾家的相機和鏡頭做出此結論? 我想要用Olympus 系統 (輕便且超級防手震) 或是Canon 系統, 聽說Sony的動物眼睛對焦的黑科技也很嚇人, 可否再做些深入的說明? 謝謝!

2024-05-15 3:07
剛好看到樓主又發一個相似的主題, 因此把前面的問題也一起帶過來請教.

看到你的數毛版的原始相片第二張, 發現就清楚多了, 相較不同點之下, 是否因為加了1.4X 容易模糊, 或是高一些的ISO真的是罪犯? 請再多分享一下你的經驗... 至於你的對焦設定是做如何的組合選擇? (連續+中間區域+動物眼睛+雙十字對焦?)

謝謝分享...
ching43202 wrote:
請問樓主比過哪幾家的相機和鏡頭做出此結論? 我想要用Olympus 系統 (輕便且超級防手震) 或是Canon 系統, 聽說Sony的動物眼睛對焦的黑科技也很嚇人, 可否再做些深入的說明? 謝謝!

ching43202 wrote:
剛好看到樓主又發一個相似的主題, 因此把前面的問題也一起帶過來請教.

看到你的數毛版的原始相片第二張, 發現就清楚多了, 相較不同點之下, 是否因為加了1.4X 容易模糊, 或是高一些的ISO真的是罪犯? 請再多分享一下你的經驗... 至於你的對焦設定是做如何的組合選擇? (連續+中間區域+動物眼睛+雙十字對焦?)

謝謝分享...
回文會很長,先講重點。

1.是疏忽沒說明是全片幅的比較,全片幅Z8+663PF是首選,若是全部相機加類單,則Olympus非常值得推薦。事實上O家已是全片幅外足與其比較的系統,且使用來拍鳥者,就我觀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預拍及5級以上防手震,都是O家率先開發出來,預拍並授予其它家專利使用。

2.相機廠在手機挑戰下,明顯往高利基移動。因此除了Canon有R7外,SONY及NIkon明顯對APSC旗艦沒那麼積極。Nikon若真有APSC的Z90,則Z90+445 S外加買1.4X加倍鏡,會是個非常值得考慮的組合。

3.SONY鳥眼對焦很強是第一(但我O家朋友並不這樣認為),但其長焦鏡頭有限。若拿過Z8+663PF,那完美配重所帶來手持的爽度,目前SONY無法提供。

4.Canon雖有輕便型800mm,但F11真是受限很大,200-800mm拉長後體積變大,配重往前,不適合手持。

我的2篇內容都是以追拍燕子的發文,起因在於Z8大降價大樓中某大對Z8感覺好像有興趣的回文。

我很熱心回文,但該大自有他的結論"可能Z8對飛行版小型鳥的追焦成功率真的很低所以極少人能分享,也無人能分析此難得Z8小型鳥追焦成功案例與其他大部分失敗案例的具體可能差異原因,用Z8追飛行版小型鳥對初學者應很挑戰,我還是放棄好了,感謝大家的熱心回覆~"。我也懶得回了。不過,他若有看,我現在會建議他考慮O家看看,因為他好像也對手持很在意。

1.小型鳥一般是拍羽色,除了育雛外,飛羽的呈現不多,主因在於小型鳥動作快不好掌握,且常是在密林中找鳥拍,拍飛羽難度高且畫質受限高ISO。因此縱使A1號稱最強,小型鳥的飛羽分享也不多。飛羽一般是拍猛禽及水鳥上,還有最有名的翠鳥。如拍八色鳥,請問是拍羽色,還是要拍飛羽?只有靜態版八色鳥,才能表現其多種羽色的美,而不是其飛行姿態。

2.無反相機可能是焦平面和感光晶片是同一塊,加了加倍鏡的表現比單反時代好非常多。以Z9/Z8而言,若光度夠,在加了1.4X後的最大光圈F9.0下的追焦表現也非常好。要不是因為所說某大實在誤解很深"可能Z8對飛行版小型鳥的追焦成功率真的很低",我才想好吧,那就不加1.4X,好好讓Z8+663PF表現一下。不過,我想該大應該也不會看,他早已先入為主了,我稍早的回文乾脆建議他忘了Nikon,忘了Z8。再說一次,若他有看,建議可以考慮O家。

3.接續以上,加了1.4X除了讓最大光圈縮小得拉高ISO影響到畫質外。也是這次的實測所發現,迫近,也就是主體離相機很近,主體在相機螢幕上接近滿框時,加了加倍鏡後的相機追焦系統很難捕捉,根本就無法合焦。這現象非常有意思,若是拍靜態鳥則完全沒這問題,加了加倍鏡都可以拍到爆框仍合焦。但拍飛羽就是沒辦法,這現象真的很有趣。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需要請教這其中原因。

不怕您笑,在以往我總覺得加了1.4X就是這樣了,不加加倍鏡可能也差不多,所以沒想到要去測試看看不加會怎麼樣。結果發現,真的明顯有差。

文章內容雖說拍飛羽最好不要加加倍鏡,但對我而言我還是會加,以拍鳥習慣而言,我個人偏好800mm這個焦段,覺得600mm實在不夠長。

也因這次的經驗,發覺640 TC自有其魅力與實用性。不過考慮其體積及重量,如這2篇文章都是手持,640 TC就難以勝任手持。

若預算足夠,且不嫌麻煩,我個人倒是有個勸敗建議名單:186(180-600mm)、663PF、640 TC。

186焦段涵蓋180-600mm,拍攝範圍廣且便宜,非常適合密林中縮焦段找鳥,拉長焦段拍鳥。

663PF配重完美,超值的手持鏡頭。

640 TC光是那售價,只要擺在拍鳥現場得到羨慕與讚嘆的眼光就夠了,那種虛榮感對我而言可能比拍鳥還爽。
hcpine76 wrote:
回文會很長,先講重點。

1.是疏忽沒說明是全片幅的比較,全片幅Z8+663PF是首選,若是全部相機加類單,則Olympus非常值得推薦。事實上O家已是全片幅外足與其比較的系統,且使用來拍鳥者,就我觀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預拍及5級以上防手震,都是O家率先開發出來,預拍並授予其它家專利使用。

2.相機廠在手機挑戰下,明顯往高利基移動。因此除了Canon有R7外,SONY及NIkon明顯對APSC旗艦沒那麼積極。Nikon若真有APSC的Z90,則Z90+445 S外加買1.4X加倍鏡,會是個非常值得考慮的組合。

3.SONY鳥眼對焦很強是第一(但我O家朋友並不這樣認為),但其長焦鏡頭有限。若拿過Z8+663PF,那完美配重所帶來手持的爽度,目前SONY無法提供。

4.Canon雖有輕便型800mm,但F11真是受限很大,200-800mm拉長後體積變大,配重往前,不適合手持。

我的2篇內容都是以追拍燕子的發文,起因在於Z8大降價大樓中某大對Z8感覺好像有興趣的回文。

我很熱心回文,但該大自有他的結論"可能Z8對飛行版小型鳥的追焦成功率真的很低所以極少人能分享,也無人能分析此難得Z8小型鳥追焦成功案例與其他大部分失敗案例的具體可能差異原因,用Z8追飛行版小型鳥對初學者應很挑戰,我還是放棄好了,感謝大家的熱心回覆~"。我也懶得回了。不過,他若有看,我現在會建議他考慮O家看看,因為他好像也對手持很在意。

1.小型鳥一般是拍羽色,除了育雛外,飛羽的呈現不多,主因在於小型鳥動作快不好掌握,且常是在密林中找鳥拍,拍飛羽難度高且畫質受限高ISO。因此縱使A1號稱最強,小型鳥的飛羽分享也不多。飛羽一般是拍猛禽及水鳥上,還有最有名的翠鳥。如拍八色鳥,請問是拍羽色,還是要拍飛羽?只有靜態版八色鳥,才能表現其多種羽色的美,而不是其飛行姿態。

2.無反相機可能是焦平面和感光晶片是同一塊,加了加倍鏡的表現比單反時代好非常多。以Z9/Z8而言,若光度夠,在加了1.4X後的最大光圈F9.0下的追焦表現也非常好。要不是因為所說某大實在誤解很深"可能Z8對飛行版小型鳥的追焦成功率真的很低",我才想好吧,那就不加1.4X,好好讓Z8+663PF表現一下。不過,我想該大應該也不會看,他早已先入為主了,我稍早的回文乾脆建議他忘了Nikon,忘了Z8。再說一次,若他有看,建議可以考慮O家。

3.接續以上,加了1.4X除了讓最大光圈縮小得拉高ISO影響到畫質外。也是這次的實測所發現,迫近,也就是主體離相機很近,主體在相機螢幕上接近滿框時,加了加倍鏡後的相機追焦系統很難捕捉,根本就無法合焦。這現象非常有意思,若是拍靜態鳥則完全沒這問題,加了加倍鏡都可以拍到爆框仍合焦。但拍飛羽就是沒辦法,這現象真的很有趣。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需要請教這其中原因。

不怕您笑,在以往我總覺得加了1.4X就是這樣了,不加加倍鏡可能也差不多,所以沒想到要去測試看看不加會怎麼樣。結果發現,真的明顯有差。

文章內容雖說拍飛羽最好不要加加倍鏡,但對我而言我還是會加,以拍鳥習慣而言,我個人偏好800mm這個焦段,覺得600mm實在不夠長。

也因這次的經驗,發覺640 TC自有其魅力與實用性。不過考慮其體積及重量,如這2篇文章都是手持,640 TC就難以勝任手持。

若預算足夠,且不嫌麻煩,我個人倒是有個勸敗建議名單:186(180-600mm)、663PF、640 TC。

186焦段涵蓋180-600mm,拍攝範圍廣且便宜,非常適合密林中縮焦段找鳥,拉長焦段拍鳥。

663PF配重完美,超值的手持鏡頭。

640 TC光是那售價,只要擺在拍鳥現場得到羨慕與讚嘆的眼光就夠了,那種虛榮感對我而言可能比拍鳥還爽。
其實選什麼都好,拍照本身就是一種美。
樓主這句話可能要修正:
3.SONY鳥眼對焦很強是第一(但我O家朋友並不這樣認為),但其長焦鏡頭有限。若拿過Z8+663PF,那完美配重所帶來手持的爽度,目前SONY無法提供。

sony有輕便組合300mmF2.8GM+20TC+A1,重量只有2.41KG,光圈5.6,缺點是就只有600mm焦段,若加14TC就有420mm F4.0重量又更輕!sony不是沒提供,只是提供的方式與NIKON不同!

拍燕子還有一個好玩的玩法就是拍燕子喝水還有洗澡,樓主可以試試!這是A1+200600拍的疊圖,有時候真想說沒用過A1的人,如何知道A1的厲害?!我用A1拍鳥2年半,之前沒用大砲拍過鳥!拍鳥就好玩,尤其是疊圖!所以我都是手持拍飛版為主,我的328預計本週到手,期待中!






翠鳥衝水疊圖A1+200600

biger wu wrote:
sony有輕便組合300mmF2.8GM+20TC+A1,重量只有2.41KG,光圈5.6,缺點是就只有600mm焦段,若加14TC就有420mm F4.0重量又更輕!sony不是沒提供,只是提供的方式與NIKON不同!


SONY的656畫質還是會受倍鏡影響所以不及663PF原生裸鏡
另328GM 已經有人透過ETZ去測試在Z8上的使用, 雖不及原生Z鏡但也一樣可以打打飛鳥.
biger wu wrote:
sony有輕便組合300mmF2.8GM+20TC+A1,重量只有2.41KG,光圈5.6,缺點是就只有600mm焦段,若加14TC就有420mm F4.0重量又更輕!sony不是沒提供,只是提供的方式與NIKON不同!
不好意思沒說好,我原始意思是不加加倍鏡的前提下比較。

事實上這無須多說了,拍鳥場合目前最受人關注的是Z9/Z8,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好奇其使用的是哪管長焦鏡頭,因為大抵知道Nikon的選擇多。

星期日沒拍到紅耳鵯,某拿200-800mm的鳥友就很好奇某女鳥友的鏡頭怎麼那麼小?答說是445 S後,該鳥友還特別觀察了一下這鏡頭。
MUS wrote:
SONY的656畫質還是會受倍鏡影響所以不及663PF原生裸鏡
另328GM 已經有人透過ETZ去測試在Z8上的使用, 雖不及原生Z鏡但也一樣可以打打飛鳥.
謝謝幫忙回答,各家都有其強項,就選自己所喜歡。

今天自家室內停車場所拍,剛離巢飛進來的燕子,ISO25600。





因為不小心被快乾黏住記憶卡蓋的Z9已修好,花了2300元,以上是以Z9+663PF所拍。
手持的話,片幅小一定是佔優勢,之前有女性朋友跟年紀比較大的朋友要買器材,我都是建議他們去買OM-1或2+150-400。
不過片幅小,在光線稍差時,也是吃虧,也遇見過O家朋友跟我抱怨在樹林裡光線沒那麼好時,O家拍出來的照片她真的不滿意,這個就看個人的選擇,AI降躁是好朋友。
O家還有個小小的缺點就是,只有150-400這隻比較夠好(不像N家好幾隻各種等級的砲鏡,S家稍少但好歹也有3.4.6三管),可惜了它2X的優勢,如果有針對M43新開發的400砲、150-500~600(不是FF鏡頭拿來改),體積重量夠輕巧吸引人,畫質也好,真的會很受歡迎。
C家R7可說是目前APS最強,但很可惜的是果凍效應很驚人,畢竟它沒有堆疊式感光元件,而且C家鏡頭比其他家貴,200800又被抱怨變焦行程太長,砲鏡好像轉接原有單反時期鏡頭還比較划算。
老頭閒聊 wrote:
手持的話,片幅小一定是佔優勢,之前有女性朋友跟年紀比較大的朋友要買器材,我都是建議他們去買OM-1或2+150-400。
不過片幅小,在光線稍差時,也是吃虧,也遇見過O家朋友跟我抱怨在樹林裡光線沒那麼好時,O家拍出來的照片她真的不滿意,這個就看個人的選擇,AI降躁是好朋友。
O家還有個小小的缺點就是,只有150-400這隻比較夠好(不像N家好幾隻各種等級的砲鏡,S家稍少但好歹也有3.4.6三管),可惜了它2X的優勢,如果有針對M43新開發的400砲、150-500~600(不是FF鏡頭拿來改),體積重量夠輕巧吸引人,畫質也好,真的會很受歡迎。
C家R7可說是目前APS最強,但很可惜的是果凍效應很驚人,畢竟它沒有堆疊式感光元件,而且C家鏡頭比其他家貴,200800又被抱怨變焦行程太長,砲鏡好像轉接原有單反時期鏡頭還比較划算。
謝謝說明,高雄高字塔有一群鳥友就是O家熱愛者,他們非常樂意分享O家的好,我也是從中知道一些O家的強項。

確實他們都是帶相同變焦鏡,感覺鏡頭的選擇並不多。

我的186習慣加上1.4X,最大光圈來到F9.0,恰好和Canon的200-800mm最大光圈F9.0一樣。兩者的重量也差不多,其實都不輕。663PF與這兩者相比,差不多少了600公克,這樣的重量差,讓663PF的手持感受非常好。

我的Z9剛修好,昨天開始以Z9+663PF拍鳥,忽然發現有點兒吃不消。Z9比Z8多了530克,如此Z9+663的重量就和Z8+186差不了太多了,而我手持Z8+186確實感覺不是那麼輕鬆。

也因此Nikon用家若喜歡手持拍鳥,建議是Z8+663PF的組合。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