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 尼康 Zf 單機身
第二名 索尼α7C II單機身
第三名 尼康 Z8 單機身
第四名 尼康 Zf + 40mm f/2 (SE) 鏡頭套件組
第五名 松下 LUMIX G9 PRO II 單機身
第六名 索尼α7 IV 單機身
第七支 索尼α7C II 變焦鏡頭套件組
第八名 索尼α7 IV 變焦鏡頭套件組
第九名 佳能 EOS R50 雙變焦套件組
第十名 Nikon Z50 雙變焦套件組
Nikon的財測也提到拜Z8 (Zf 目前銷售量正追趕中, 是後起之秀)所賜, 影像產品銷售額大增
再這樣下去, Canon可能真的要思考一下現有的機身鏡頭搭配的策略了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以策略言,索尼和尼康似乎較迎合消費者需求。
Yodobashi 公布10月下半月: 2023年10月16日至2023年10月31日的銷售量
第一名 尼康 Zf 單機身
第二名 索尼α7C II單機身
第三名 尼康 Z8 單機身
第四名 尼康 Zf + 40mm f/2 (SE) 鏡頭套件組
第五名 松下 LUMIX G9 PRO II 單機身
第六名 索尼α7 IV 單機身
第七支 索尼α7C II 變焦鏡頭套件組
第八名 索尼α7 IV 變焦鏡頭套件組
第九名 佳能 EOS R50 雙變焦套件組
第十名 Nikon Z50 雙變焦套件組
Nikon的財測也提到拜Z8 (Zf 目前銷售量正追趕中, 是後起之秀)所賜, 影像產品銷售額大增
再這樣下去, Canon可能真的要思考一下現有的機身鏡頭搭配的策略了
Z8雖有散熱問題,但那是較嚴格的操作環境(如持續拍攝長,錄影機會多,且是在大熱天氣下。),一般的使用不太有此困擾。
Zf可說是石破天驚,太多人所期待,目前據說缺貨至明年四月。
Canon機海策略,以拍鳥朋友反應,較價廉機種雖對焦強,但buffer不足,在持續連拍上的忽然喊卡,對飛羽的拍攝造成困擾。
A9III雖劃時代,但這技術早已用在SONY錄影機上,一直沒應用在相機上,主要是低ISO畫質表現不佳。A9III的最低ISO250起跳(擴充是ISO125),至少讓Z8的低ISO表現仍顯得突出,仍具有相當的賣點。
hcpine76 wrote:我的Z8也是瑕疵品,偶而換鏡頭時,新鏡頭無法卡進去,得再把舊鏡頭裝上再卸下,然後才能順利接上新鏡頭。
以策略言,索尼和尼康似乎較迎合消費者需求。
Z8雖有散熱問題,但那是較嚴格的操作環境(如持續拍攝長,錄影機會多,且是在大熱天氣下。),一般的使用不太有此困擾。
Zf可說是石破天驚,太多人所期待,目前據說缺貨至明年四月。
Canon機海策略,以拍鳥朋友反應,較價廉機種雖對焦強,但buffer不足,在持續連拍上的忽然喊卡,對飛羽的拍攝造成困擾。
A9III雖劃時代,但這技術早已用在SONY錄影機上,一直沒應用在相機上,主要是低ISO畫質表現不佳。A9III的最低ISO250起跳(擴充是ISO125),至少讓Z8的低ISO表現仍顯得突出,仍具有相當的賣點。
總之,我的Z8雖有瑕疵,但我自己有找到解決辦法,如忽然對焦無法運作,就稍轉開鏡頭一點點再轉回去就正常了(不用卸下鏡頭,只是按卸裝鏡頭鈕,然後稍轉一下鏡頭再轉回卡住而已。)。
因此個人認為,這次Z8不像當年D600每按一次快門就噴油一次有所不同,D600的噴油事件直接影響到的是畫質。我朋友當年就是等Nikon換他新D600後,決定賣掉全新D600後跳槽新系統。
Z9的升級V4.10版,讓許多對Z8有興趣者對將來Z8升級有所期待。
Z9帶來一個許多使用者未曾有的體驗,在推出2年的時間裡,經由韌體升級,實質上可說是推出新相機。
Z8體質相同,因此Z8的降價,帶來是銷售成長,而購買Z8者肯定會買許多Z鏡,相信這也是個銷售策略。
hcpine76 wrote:
Zf可說是石破天驚,太多人所期待,目前據說缺貨至明年四月。
缺貨到4月應該是某些日本電商進貨量不高, 訂單已經排到明年5月才能發貨
目前的確普遍要等上2-3個月, 看Nikon會不會調整產能把Z5~Z7這等級的機身產量轉移
再過1-2個月也差不多該是下一代中階機身要更新的週期, Z5/Z6II/Z7II 都三年多老機器了
畢竟各代言人有些已經明示 (機身馬賽克)或暗示 (官方PM的podcast聊天)
所以應該2024年初還會有一波新機替換潮, 希望Expeed 7多多普及
^^A 請多多指教~
jenhoxen wrote:
Z8和Z9追焦能力的差別應是指Z9更新後現階段鳥眼AI的有無,但在既有的追焦表現上,Z8一出來就被發現人眼追焦"黏得比Z9緊"這一點,Z9後期更新後有補上嗎?...(恕刪)
有鳥眼只是表示讓無腦拍攝的比較容易一點
不代表他的反應速度就快、就穩定
愈多的主体辨識,代表的就是計算的數據愈多
如果處理器能力及資料傳輸能力無限大
那當然是好事
如果不是呢?遇到快的東西,立刻就因為計算不及而脫焦
變成了大壞事
追焦能力強弱,是由相機對焦能力、相機驅動鏡頭的能力及鏡頭馬達速度的綜合結果
我不知道z8是輸在那
我只能說
就持A1的我來說,
Z9雖追焦能力輸給A1,但他依然有其他地方超過A1
有些東西雖沒有A1追得好,但也不是不能追
不過Z8,對某些東西就不是追得不好的問題了
而是根本沒有辦法追了..........
如果沒有其他的用途,只想用一機拍鳥
我是不會挑Z8的
但若還要便利,也會拍點其他的,拍鳥不會拍到太誇張的飛行
那Z8就不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