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kuma5858 wrote:這可以說是我開始拍鳥以來最喜歡的長焦鏡頭。
第一張1/60f10 第二張1/3200 f6.3
學習拍鳥的過程中,都是看大家怎麼拍,覺得大砲鏡+腳架很酷,加上當時比較迷水鳥,如此方式非常適合拍水鳥。
但以此方式藉旅遊之便拍山鳥時,完全就不是那麼回事。因為山鳥跳來跳去,一個位置很少停長一點時間,需轉換位置時,常常被笨重的腳架拐到。等架好時,鳥又飛到另一個位置。若改手持,那重重的砲身,都只能秉住呼吸心中數秒開始開拍,讀秒是因為砲身受地心引力慢慢下垂,得掌握那前幾秒用力手持拍,之後就撐不住了。
這情形也發生在我喜歡拍戰機的朋友上,他住彰化,地利之便常到台中拍戰機。他的鏡頭是640E,最近他也感到力不從心,因為拍戰機常須舉砲,手臂的負擔很大,僅能支持前幾秒。
在以往,Nikon所能選擇的不多,或許許多人想想就算了,就是努力拍去克服。
但如今Nikon一系列的長焦鏡推出後,選擇變多,也變輕巧,只是麻煩的是產能太低。
663PF可以說是Nikon這一系列長焦鏡中最平衡的鏡頭,863PF大不少且稍重,400mm則是焦段不長,常見的都是配上加倍鏡。在新威公園拍花翅山焦,見到鳥友是以Z9+100-400mm+2.0X組合去拍。
有網路討論說可惜663PF不是656PF,最大光圈是F6.3不是F5.6。只是若真是如此,前玉會變大不少,如此就失去該鏡頭輕巧的訴求。這情形也發生在180-600mm這管鏡頭上,Nikon工程師說180-600mm也可以做到恆定F5.6光圈,但如此一來鏡身會變大變重,且價格也需上調,離平價相對更遠。最後他們只能以光圈F5.6-F6.3妥協,縮小光圈1/3級。
長鏡鏡便輕巧是個趨勢,雖然犧牲了大光圈,但卻是讓拍鳥更顯快意,更有休閒旅遊風。
663PF加上1.4X後,最大光圈雖來到F9.0,但追焦依然犀利,真是很棒的長焦鏡頭。




天空一片雲 wrote:這張是趴在地上,不用豆袋或其它支撐物,直接手持所拍。
180600做恆定光圈,大概會超過100400那隻價格,意義就不大了
計算直徑95MM(180600)變成100MM的話
面積要多1/10,如果做到105或是110,鏡片面積至少多了30-50%
成本一定不止50%

663PF的體積與重量及前玉口徑大小,應該是充分計算後所得到的最佳解。
當年原本要推出【新訊】更輕、更短、更便宜!Nikon 將會推出 Nikkor 600mm f/5.6 PF 高望遠鏡頭(2018年4月17日),但最後是沒有發表。
如今看來,除了當時認為可能影響到640E外,可能在體積和重量上,並沒有達到輕量化目標。
hcpine76 wrote:
發現663PF的追焦反應非常快 基本上只要被拍攝的鳥進入畫面中,對焦系統就能即時啟動
感謝分享,很少看到Nikon分享 "飛行版小型鳥" (似乎大多都是Sony A1),我還以為Nikon的機身和STM馬達追焦性能遠不如S和C牌的機身和超音波馬達....
663和180-600 F6.3比光圈一樣焦段範圍反而小但價格3倍,663除了重量較輕,追焦性能和畫質是否明顯強很多而值3倍價? 還是定價策略使然?
對於小型鳥的辨識和追焦性能,Z8+663 vs A1+100-400+1.4x vs R5+RF100-500 vs R5+RF100-500+1.4x,H有何見解? 性能順序為何? 謝謝
PY8888 wrote:謝謝請我提供如此難回答的問題。
感謝分享,很少看到Nikon分享 "飛行版小型鳥" (似乎大多都是Sony A1),我還以為Nikon的機身和STM馬達追焦性能遠不如S和C牌的機身和超音波馬達....
663和180-600 F6.3比光圈一樣焦段範圍反而小但價格3倍,663除了重量較輕,追焦性能和畫質是否明顯強很多而值3倍價? 還是定價策略使然?
對於小型鳥的辨識和追焦性能,Z8+663 vs A1+100-400+1.4x vs R5+RF100-500 vs R5+RF100-500+1.4x,H有何見解? 性能順序為何? 謝謝
SONY開啟的無反時代,讓精確拍照更容易獲得。
我因為相機泡海水,因此有機會購入D6,才發現單反的頂級之作事實上已難突破。

我個人技術一直不是很行,需相機的進步才能讓我的技術因此提升。以上台南灰伯勞是以D6+556PF所拍。從背景後面有非常接近的人,了解拍攝距離是非常近的。但我當時技術就是如此一般,若是當時已有Z9+663PF,肯定會比這張好很多。
因此若問對於小型鳥的辨識和追焦性能,Z8+663 vs A1+100-400+1.4x vs R5+RF100-500 vs R5+RF100-500+1.4x,H有何見解? 性能順序為何?。大抵上三者差異不大,對自己機器非常了解的前提下,都能拍出非常亮眼的照片。
我因為沒有A1和R5,也沒有其任何鏡頭,我個人猜,應該是Z8+663>R5+RF100-500> A1+100-400+1.4x> R5+RF100-500+1.4x。如此猜的原因是因為663PF是定焦鏡,而A1的對焦能力是與Z8及R5三者間比較最強者,所以才如此猜。
相機的對焦能力終究還是有其物理上的限制,如加2.0X就是遠不及1.4X,所以一般推薦或內含的加倍鏡都是1.4X,主要原因就是進光量。光線明亮與否,深深影響著對焦能力。
我個人建議是不要想太多,喜歡哪個廠牌就選擇該廠牌系統。以現今的技術能力及AI加持,只要能孰悉操作,任何廠牌都能讓使用者有非常好的感受。
Nikon Z9/Z8目前最大的優勢是,一直有強烈升級感的韌體升級,還有比較對手更齊備的長焦鏡頭群。
100-400mm、180-600mm、428 TC、445 S、640 TC、663PF、863PF,共有7種長焦鏡的選擇。
我個人認為正確的比較應該是Z8+186 vs A1+100-400+1.4x vs R5+RF100-500 vs R5+RF100-500+1.4x。186也就是180-600mm,絕對比SONY的100-400+1.4x及Canon的RF100-500或RF100-500+1.4x還要好。
我一直推薦Nikon的鳥友,可以考慮僅5萬8的186,負擔不大,是非常理想的備用鏡,還有特殊情形的拍鳥首選。如在晃來晃去的動力舢舨船上,且水鳥是一下子飛近又一下子飛遠。此時變焦鏡最好用。
以下是以Nikon Z7+200-500mm所拍,焦段在200-240之間變換,照片部分有裁切。









ps.說明我因為相機泡海水,因此有機會購入D6,才發現單反的頂級之作事實上已難突破。:因為當時Z7II仍未上市,且我不可能再買Z7。因此想想何不趁此機會再回單反,再一次認識單反。最重要是我從沒擁有過旗艦機,擁有旗艦機可以讓自己感覺很厲害,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好心情。就這樣購入D6及556PF。
hcpine76 wrote:感謝回覆,從學生時期到退休後,不知為何每次買單眼經過理性評估比較最後都選Canon,所以感性上這次想嘗試Nikon,且Z8、663、180-600都是去年剛上市符合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缺點和疑慮是Nikon機身較重、用STM馬達相對慢?、663較貴,也較少看到Nikon拍飛行版小型鳥的分享,不知是因Nikon追焦相對慢? 太重不方便手持追小型鳥? 還是Nikon用家年齡普遍較高已不想追(或追不到)小鳥了?
應該是Z8+663>R5+RF100-500> A1+100-400+1.4x> R5+RF100-500+1.4x
(註: 雖速度是: 飛機>老鷹>小鳥,但相對速度(時速/身長)和飛行版難拍程度反過來是: 小鳥>老鷹>飛機)
我習慣隨身帶1.3公斤(含油壓雲台)的輕量陽春三腳架,拍鳥時手持和上三腳架各半,目前機身+800定焦共1.7kg,因有手持考量所以之前所提的升級組合都在2.4kg以內,焦段範圍和焦段/光圈係數只能犧牲妥協,很糾結是否要將重量上限提升到2.9Kg內,這樣就可將焦段範圍較廣、焦段/光圈係數較高且便宜大碗(6萬有找)的Canon 200-800、Nikon 180-600、Sony 200-600都納入考慮了,但我很懷疑2.9Kg我可以連續穩定手持幾秒? 可以拍幾小時? 會不會新鮮感過後就不想帶出門了?
請問:
1. Nikon 180-600的600端追焦性能和663比是否輸很多? 能否追上你拍的燕子這種小型、快速且路線不定的鳥?
2. 假設你各種大、小型鳥都拍(包含手持飛行版小鳥),180-600和663只能留一支另一支必須賣掉,你會留哪一支?
3. Z8慢速動作短片規格最高只有FHD 1920×1080 24px5倍但一般影片有4K 120p對嗎? 若要4K 24px5倍慢動作(=120p)是否只能先錄4K 120p再後製? 是否很麻煩?
4. 以下燕子相片點1:1放大看有類似油畫的感覺,這是機身直出的jpg還是經甚麼修圖指令後的效果? 能否分享機身直出的原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