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vinYC wrote:
泥坑的水真的太深了!...(恕刪)
首先,你要明白各種軟件的原理和管理相片取向。。
原理基本大家都差不多,但管理相片取向,卻是最大的差距。。
我一直使用Lightroom Classics,也有使用NX-D/NX Studio,兩者最大的分別是開圖的模式(或者應該說是不是『強製』進入修圖模式的問題)。。
Lightroom你可以先檢視你想要的相片,然後你可以選擇全選或者只在你想要修改的相片中打鉤,這個好處是不用所有相片都進入修圖模式,可以有效的減少資源耗用。
而NX-D/NX Studio則強製你只有一個選擇模式,就是你一打開檔案夾,就全部顯示,同時也是修圖模式!
於是,如果你檔案夾內有幾千張相片,那就全部都必須要佔用資源及進行運算。
這樣不慢才怪!
如果出於經濟性和習慣,建議大大先用其他免費看圖軟件——例如Windows原生看圖器(WIN11自動顯示RAW檔,WIN10則需要外掛)、Faststone等,先選擇想要修改的相片,將他們放進新開的檔案夾(例如改名叫『修圖』123),如果怕選擇太多,可以以100張相片為準,多放幾個新檔案夾,然後打開NX Studio續個檔案夾進入修圖模式,這樣就能較有效的限制每次圖片顯示的數量,也就能夠有效的減低因為圖片太多而佔用資源、進而拖慢電腦運行的問題。


說到尾,就是『檔案管理』的問題,這是善用電腦資源和性能的ABC來的。。
下圖可以看到我是如何管理檔案的,每個月、每個活動細項、每台相機都分別有自己的檔案夾。
PS。圖中是其中一次攝影活動,因為有二千多張相片,等NX Studio開圖,等了十數秒,哈哈。

CalvinYC wrote:
泥坑的水真的太深了!...(恕刪)
樓主就嘗試去用一下LR吧,LR-2020一堆直裝破解可用
我用LR大多先用自動
然後再稍微拉一下EV或是亮度,白色/黑色 等等幾個拉桿
風景照更是好處理,調好一張後,後面用套用即可

舉例來說,我本人常拍運動類,有時一天破萬張不是夢
LR的快速讓我HAPPY
頂規旗艦CPU讓我不用等等等
原廠免費軟體本就解圖能力低,你還期望它內建甚麼高速圖像3D引擎
NX-S不是龜速,而是他根本沒有3D加速引擎啊~~
所以樓主別糾結了,你只有
1.是買I9-13900的電腦
2.是改用Light Room
3.趕緊找會電腦的人幫你看看是不是CPU頻率被鎖在最低了
如果都不懂BIOS設定,就給人弄吧,6-800元能解決的話
就不用花4-5萬買新電腦了
看到開頭文章是用24MP,去dpreview下載Z6II, Z6 RAW,100個RAW轉JPEG時間,除了Capture One 20用Z6,其他都用Z6 II,因為這個版本Capture One沒更新了,是免費版。
DxO PhotoLab 6.3預設調整無下載校正檔,無除雜訊。
同時輸出8個: 128sec
同時輸出12個: 121sec
同時輸出16個: 158sec
NX-Studio
無調整: 172ec
所有調整(無減低雜訊): 497ec
darktable: 171sec
Capture One 20 for Nikon: 導入資料庫存在相同目錄。
68sec
-----------------------
如果要效能,Capture One也是一個考慮的選擇,但中文介面有點怪,有的字是簡化字,而且翻譯也怪不合常用詞彙,不如用英文就好。而且轉出來的色彩,還是比PhotoLab不好看,很會調整+完整版這個差異就小了。
CalvinYC wrote:
這速度的確不算快,我試過幾種其他修圖軟體都比較快,
但相同的設定,Raw 檔轉出的 JPEG 50% 縮圖,NX Studio 明顯較優,
可見對 Nikon Raw 檔的解讀,Nikon 可能還是留了一手。
在 DPReview 上有人用 iMac 也有類似的問題,所以我的 i5 更慢應該也算合理?
泥坑自家轉RAW軟體,應該是找SILKYPIX代工的,整個界面上幾乎87%像,要不要用Download SILKYPIX Developer Studio Pro11看看,如果毛病一樣,那也不用猜測原因了,SILKYPIX系列軟體就是這樣了。
https://silkypix.isl.co.jp/en/download/dsp11/
以前也是受不了泥坑Capture系列、NX系列的龜速與調整時超慢,升級桌面CPU到最高等級(3770K, 9900K)加速也不是等比例增加,還是花錢買DxO PhotoLab 1來用,當初沒選LR跟Capture One覺得還要匯入檔案建立資料庫,這個也是要花時間,而且我都是想改名稱、路徑、刪除就直接做了,跟資料庫不同步還要另外處理;又常常只把檔案存在硬碟,幾十萬個RAW檔還沒有處理,要是全進資料庫,整個流程處理時間也不見得會快到哪裡。
不想花錢,可以下載darktable來用看看,學習難度感覺是很高,安裝很久都不太會使用。
hthttps://darktable-org.github.io/dtdocs/en/tps://darktable-org.github.io/dtdocs/en/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