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Only one slot " ... C, N 這兩家公司實在有點愛開玩笑, 故意的嗎?

C&N兩家本來就是未來市場趨勢強迫到必須被動式回應呀
畢竟要止血一些全幅用戶跳走...到現在都還在留一手擠牙膏,純粹給個交代

N家的還好
價錢會掉下來

但機能是這樣就這樣, 除非換代否則冇法提昇
C家依然牙膏慢慢擠
N家單XQD被Youtuber圍攻。C家義憤填膺,挺身解圍。

所以百年冤家,其實愛得刻骨,愛得纏綿。
你要他們一把全壓在無反,他們沒那個勇氣。
如果出了太强的機身加鏡頭,那他們自家的SLR相機和鏡頭難道直接停產嗎?而且就算出了讓人滿意的規格,也不一定打得過Sony這幾年建立的基礎。
如果義無反顧的全梭哈,然後得罪本來死忠單反用家,也得不償失,所以現在的情況只能在不影響自己單反業務的情況下,播出一點資源來進入無反市場,然後觀望走向,如果市場已經飽和不吃這套,損失也不多。
如果無反真的是未來,那麽兩三年后鏡頭多了,再放資源到無反,這樣進可攻退可守。
所以Nikon/Canon出之前我就覺得它們的第一代機身不值得買,但是如果銷售不好,可能第二代又更不敢放資源了。
基礎穩固的大公司有時候就會這樣搏手搏脚的,沒辦法像Sony那麽敢冒險。
老實說我覺得EOS R才是6D2那個位置與時間點應該要有的作品
你說6D2被批評很慘但銷量是一切?
但你看看6D2價錢降得很厲害,尤其在A7III出來之後,一堆用戶被吸走
Canon依舊老神在在,真摸不透在想什麼
光看價錢CN兩廠的無反全幅根本不是入門級單眼的東西啊

N廠要買入門全幅單眼D750+24-120大約6萬...還有很多2手可以撿(更不提D600/D610更多2手)

若不堅持全幅那選擇更多了

說比較輕巧???其實加上鏡頭後沒有差太多,可能差不到500g(或因為這500g導致要多付行李超重費

身邊很多用慣M43系統的用戶已經搖頭了(人家要的是更小更輕),至於已經是全幅單眼玩家....

回頭看看防潮箱裡一根根F卡口鏡頭,暫且靜觀其變

是的,有一種東西叫轉接環,讓F把Z系列插好插滿,但是轉接環也不便宜,也有體積+重量不是嗎

隨便說說 wrote:
光看價錢CN兩廠的無反全幅根本不是入門級單眼的東西啊大笑
N廠要買入門全幅單眼D750+24-120大約6萬...還有很多2手可以撿(更不提D600/D610更多2手)...(恕刪)

真的隨便說說
D750四年前的新機定價還比Z6高
拿Z6 跟已經上市降價四年的老機子比價格???

蘋果8代剛上市的時候,為什麼你不會跟當時上市四年的蘋果4代價錢來比較?
四年前D750 上市 為什麼你不說為什麼價錢沒有比D610低?
隨便說說 wrote:
若不堅持全幅那選擇更多了...(恕刪)

相信會想使用全幅的
都是希望畫質可以更好

Z6Z7就是畫質更好的解決方案
輕便? 看起來是看不太到
可是體積多多少少都有縮小是一定有感的







所以轉接F鏡頭一方面沒問題
另一方面轉接環副廠做好的話 價格勢必一定會壓低
(目前聽說是買相機送轉接環?)

加上目前Z 鏡頭價格並不會太高 (定價兩萬到三萬)
日後降價+水貨大概可以一萬多到兩萬多
就可以享受到更小一點點點的鏡頭與更小的機身跟更好的畫質
(不過呢,總重量我這人覺得好像是差不太多就是了)
要是用另一個角度想一響
腳架一隻鋁合金兩公斤 1萬元,
換成碳纖維變成1.5公斤 要價兩萬多元
少這一點點重量
價格卻多兩倍以上

所以鏡頭+相機可以少重量的選擇
也不是壞事
至少
並沒有價格多兩倍以上
而是跟之前新機推出的價格差不多

有錢就入手
沒錢就等降價囉
Kyle凱爾 wrote:
另一方面轉接環副廠做好的話 價格勢必一定會壓低
(目前聽說是買相機送轉接環?)


台灣不知道 但國外預購送轉接環+XQD卡
以目前XQD的天價來說 價格還蠻漂亮的
所以無論01上如何嘴砲 預購依然爆了

但C家就顯得相當沒誠意
單張XQD跟單張SD卡的概念差很多
被SONY逼急了~加上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甚至買了一堆專利),當然要趕快賣高價回本囉~
再來~一定也有怕打到自己人的因素在裏頭~~

c_librac wrote:
Canon EOS...(恕刪)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