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Nikon D750 + AF-S 24-120mm f/4G 一機一鏡 新手學攝影

Homei's wrote:
Thanks, 大...一眼看出玉山(恕刪)


去爬過幾次


樓主一定知道,手持最慢快門速度,在傳統的概念是 1/焦距s

而自從初代光學防手震出現後,當時號稱防2級快門,打破傳統觀念變成 1/(焦距/4)s

直至今日各家廠商宣稱不同級數的防手震,例如S牌說它家有機身可防震5~5.5級,也就是說用它家的機身配400mm長鏡頭,手持1/13秒或使用更低快門速度,拍出來可以不模糊,但我要告訴您的是,那都是廠商宣稱,個人使用經驗是聽他在放...

所以在還沒有索粉跳出來罵我手殘前 我要切回正題,Nikon 24-120mm 的光學防手震官方宣稱的有3.5級,不過畫素愈大,效果就愈有限,所以最慢快門速度還是要樓主自己去測試,因為每個人不太一樣。




yang stephen wrote:
一、沒有景深需求之...(恕刪)

一、原來我有錯誤的觀念 以為縮光圈加大景深的同時也可增加銳利度
二、感謝告知 下列這張是ISO 100 拍攝的 f4@75mm 1/250s JPEG直出 6016X4016 上傳時勾選720X540縮圖


裁切成2184X1632 無其他後製 同樣上傳時勾選720X540縮圖
Homei's wrote:
一、原來我有錯誤的...(恕刪)


也不是錯誤喔!

考慮到樓主上一台全片幅相機是 Nikon F-501,所以縮光圈加大景深的同時也可增加銳利度,在當時是正確的準則

不過隨著數位相機的畫素在這十年內大幅的增加,鏡頭的設計和機身的配合已經有所不同,以24MP的全片幅相機為例,樓主將鏡頭光圈縮到 F8,衍射的情況都還沒有增強,當然如果縮到更小像是 F11~22,則會出現衍射現象,降低照片的解析度,這都是可上腳架一試便知的

而十樓的網友提醒您用 F5.6 以前的光圈,是以畫面中央解析度為主,因為實際上如果需要更大的景深,或是想提升畫面周邊的解析度,或是改善畫面周邊失光的情況,光圈縮到 F8 都是沒問題,有關這顆鏡頭的特性,樓主可參考 opticallimits 的解析。
ever7070 wrote:
去爬過幾次樓主一定...(恕刪)

玉山去爬過幾次!!!! 太厲害了
我是在往風櫃斗的路上俯瞰新中橫跨越陳有蘭溪的位置拍攝的
年紀大了手會抖 搞不懂自己的手有多穩
下列這張我把最慢快門速度設定為auto
EXIF顯示為f4@28mm 1/30s ISO 720, JPG直出6016X4016無後製
用我的木眼看原圖還好
上傳縮圖後就糊了

Homei's wrote:
玉山去爬過幾次!!...(恕刪)


還好就慢慢走啊! 會去幾次的原因是想看不同季節的風貌,當然每次目的也不太一樣。

我大概知道那個拍攝點,那裏展望很好,不過我上次去時天氣不太理想,所以拜您所賜,讓我看到多年前錯過的景色呀!

原圖焦點應該是在黃色義大利麵的招牌上,看起來沒有晃 銳利度中規中矩吧!
我把原圖放回相機查看對焦點
大大犀利 對焦點確實是在黃色招牌前一點的紫色大招牌上
這招牌很亮 過曝了 看起來糊 上傳縮圖後更糊了
ever7070 wrote:
也不是錯誤喔!考慮...(恕刪)

感謝提供 opticallimits 受益良多
更了解center, border及extr的 resolution在各光圈 焦段之間的變化了
Thanks
Homei's wrote:
下列這張我把最慢快門速度設定為auto
EXIF顯示為f4@28mm 1/30s ISO 720, JPG直出6016X4016無後製
用我的木眼看原圖還好
上傳縮圖後就糊了..(恕刪)

其實D750的性能應該不只如此
ISO即使用到2000~4000我想都是沒問題
放心地拉高吧
有時候低ISO雖然沒有燥點,但是因為快門很慢所以照片模糊
倒不如有個ISO較高,但是畫面清楚準確。因為畫面沒糊 照片自然看起來就漂亮了
且晚上1/30s實在是太慢了,就算有VR也是吃力

白天的話 除非太陽很大,不然應該不需要用到f8以上的光圈
f5.6就是最佳了(24-120來說)

Homei's wrote:
感謝提供 opticallimits...(恕刪)


哪裡,舉手之勞而已

若往後要選購鏡頭也可以參考那網站
pikacat wrote:
其實D750的性能...(恕刪)

感謝, 讓我長知識了

f4@34mm 手持 1/60s ISO 3200 VR/normal JPEG直出6016X4016無後製
上傳時勾選"720X540縮圖" "縮圖時銳化"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