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新訊】Nikon 全片幅無反可換鏡相機,將搭載全新開發的 Z-mount 接環!

getalai wrote:
索尼的法蘭距已短至很多老超廣角鏡有紅閘問題
更短只會對之更不友善吧?
而且相信也增加新超廣設計的難度

您這說法是倒果為因
1.法蘭距短是有利於超廣設計的
E環現有12-24G和VE/VM 10/5.6兩隻傲視群倫的超廣
不但又輕又小
素質也都是沒話說的好

2.不是所有老超廣就會有紅移問題
會有紅移的只有對稱結構的旁軸超廣鏡
如Lecia M/Contax G等
這些鏡頭天生的法蘭距就是這麼短
關索尼什麼事?
至於單反廣角鏡是用反望遠結構
本來就完全不會有紅移

3.紅移的問題根源是感光原件單一畫素的開口井過深
以致當底片用的對稱結構鏡頭的後玉離感光元件過近時
邊緣部分因綠色光波長不夠感應不了導致畫面偏紅
A7R2之後的機器都是背照式CMOS
轉接這些RF超廣就不會有紅移問題

CONTAX G21在傳統CMOS的A7上紅移明顯


CONTAX G21在背照式CMOS的A7R2上沒紅移問題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NIKON持續虧損就要用"萬家插頭"這一味了,希望能照顧用戶更久。
現在才切入,好像有點慢,希望價格能便宜一點

RAIL wrote:
NIKON持續虧損就要用"萬家插頭"這一味了


Nikon又沒有在虧損... 去年那報導才7年來第一次虧損
而且是因為結構性改革一次性的支出 又主要是半導體事業

semaphore wrote:
Nikon又沒有在...(恕刪)

其實從市場動向來觀察就知道了,很多事情講出來會不得了,真的講出來時早就已經不得了了。
風景映像。 https://yushenghsu.com
單反的副反光鏡對焦模組是獨立的,與Sensor製造無關,所以實務上,很容易用同一片感光元件搭配不同對焦模組、來區隔產品定位或"升級"同一型號系列機身。

而無反的對焦機制全在CMOS上,以後就沒有"不動感光元件只改善機身對焦性能"這種觀念了(只動影像處理器不易有感),因此CMOS的替代週期,理論上應該會比有反機種的競爭短促緊湊些。因為不管是對焦還是感光、畫質畫素問題,都跟Sensor的設計製造有關。亦即,當競爭對手的性能一有更新或躍進,不管是對焦還是畫質方面,自己都得面對是否汰換Sensor以維持競爭力的問題。

FF無反的競爭會造成感光元件更新週期短促化嗎?值得關注。如果真的如此,當前逐年萎縮的相機市場、持續縮小的年度相機CMOS生產總面積,能養活多少家相機廠?能支撐多少相機製造商自己的晶圓廠永續經營?自己設計請人代工、與自己生產成本差多少?會影響售價趨勢嗎?這些都值得觀察。
比起SONY來,Nikon的FF無反面市會辛苦一些。

Sony的A7初代是市場先驅,它面前沒有同型"標竿"可供比對,只要自己不要太爛,總會引來注目。

Nikon最近的將來要推出,用戶很自然就會拿來跟A9,A7系列相比,如果售價性能等綜合表現有明顯差距,可能口頭上會有"總要時日累積經驗"的同情體諒,但口袋與行動是否支持就難說了。同樣的錢為什麼要買較差的產品?這是很實際的問題。

可以想見,Nikon極可能會有一些苦戰,除非Nikon有秘密武器,一出場就讓SONY看不到車尾燈。
看著我Nikon 1 V1剛開始的身價及最後下場,難到這次玩真的?實在沒信心。
RAIL wrote:
NIKON持續虧損就要用"萬家插頭"這一味了,希望能照顧用戶更久。...(恕刪)

"萬家插頭"不見得是好事!
大部分用家是一機身配多鏡頭,假如數量是1:3,那麼利潤就該是3:1
但是鏡頭要衝量遠比機身容易,變成萬家插之後鏡頭銷量就上不來了
Sony早期不管是A環還是E環鏡頭不多,副廠支援也很有限
變成萬家插或許是不得已的,只能頻繁更新機身維持利潤
但現在E環機身已成熟,更新變慢,為了衝鏡頭銷量開始鎖機身功能
想發揮機身100%效能只能買原生鏡,最後會跟C/N兩家一樣走自己的路

Nikon Z環初期支援F環就夠吃了,F環鏡頭已經能滿足所有需求
Z環只要專注做輕量體積小的機身跟鏡頭就能跟F環作區隔
MJ6 wrote:
'萬家插頭'不見得...(恕刪)

你說得有理,Nikon無反可用鏡頭資源,與Sony無反FF發展之初不一樣,轉接策略不能相提並論。

但如你所言這樣:"Nikon Z環初期支援F環就夠吃了,F環鏡頭已經能滿足所有需求。"

這不就變成:Nikon的FF無反上市,就只跟自家有反搶客戶而已?這不就是之前常被提起的顧忌嗎?畢竟Z環鏡頭要周齊,總得一些時程研發生產啊~

假如Z環客戶有八成是自家有反客戶轉來,那這個"多賺錢"就有點虛虛的感覺了。所以Z環初期是否廣泛又輕易轉接他家鏡頭,好像跟存活壯大、投資回收有些關聯哩。

就算明天就發布,也晚了SONY四年多了,如果還得等到Z環鏡頭周齊才能與SONY搶游離客戶,這..時程拖這麼久,變數大風險高啊~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