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0517 wrote:自從本人前作【NOCT58...(恕刪) 感謝一篇好文分享!其實先前就已經看過 SIGMA NIKON與ZEISS差異,所以未見照片已經心裡有底。就個人主觀來說, ZEISS 55 F1.4是一顆光學理想化鏡頭,SIGM Art 50 F1.4則是光學性能與價位綜合評價最高,NIKON 58/1.4G則是最會想帶出門拍照的鏡頭,58/1.2 NOCT仍保有其歷史與收藏性。也就是58/1.4G在客觀測試中,雖然表現不差,但是總是比ZEISS,甚至SIGMA 50/1.4差許多。但是就所謂<標準鏡>來說,應該是要能夠標準配戴,但是成就光學的背後,其整體大小與重量來說,ZEISS與SIGMA已經是將近標準變焦鏡頭重量。另外NIKON新 28/1.4E也已經開賣,沒記錯C大也有NIKON 28 F1.4D,就目前看到 和 ZEISS 28 .14比較,除了色像差無法和APO等級的ZEISS相比,大部分也修正相當好。
diffusionless wrote:另外NIKON新 28/1.4E也已經開賣,沒記錯C大也有NIKON 28 F1.4D,就目前看到 和 ZEISS 28 .14比較,除了色像差無法和APO等級的ZEISS相比,大部分也修正相當好。 如果有人可以提供28/1.4E的話,我想測試28/1.4D、28/1.4E、OTUS 28/1.4這三顆鏡頭,看看差多少。
cj0517 wrote:夜晚的霓虹燈街景,一向是最適合測試彗星/球面像差的場景,對焦點在「特別髮型沙龍」的招牌上。...(恕刪) 龍距離畫面中心約1/3,而且龍字筆劃面積很大,二階測試仍然是銳利度測試(離軸1/3),看不出彗星像差。恕我在板大拍攝場景全圖右下角截圖,藍色的LED燈光點散成三叉飛鏢狀,這不是星芒(星芒為偶數)。這角落光點擴散的形狀,在天文攝影會被誤認為彗星,故稱彗星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