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_tsai2005 wrote:是大家風格設定的關...(恕刪) 直出要濃郁 一定要用鮮豔模式去拍 看這色調很像是人像模式淡淡的 要再更濃 要進LR了 NIKON的RAW可調空間可大了(比起其他家來說) 尤其是暗部和亮部 隨隨便便都救回來 顏色要濃要淡都任君調配
leon543 wrote:直出要濃郁 一定要...(恕刪) 在好幾年前我用D610機種,拍人像的膚色不好看,沒多久就出掉了。最近跟同事借來D7200試拍感覺還不錯,但我只有之前留下的50.8G,想買顆實用的鏡頭來用,目前在看Nikon 16-80Tamron 16-300若買Nikon 16-80就需再買顆可到300的長焦,高倍的16-300雖便利但畫質一定有所取捨,非常難選擇。
alex_tsai2005 wrote:在好幾年前我用D610...(恕刪) 長焦沒你想像那常用到 我旅遊都只帶T15-30MM 升級810後 還會開DX模式 讓焦段變到15-45MM 頂多多帶一台隨身機CANON G7X M2補一點焦段(升810後也懶得帶了) 而且16-300這300端畫質 16-80選擇會比較好
Taroko1005 wrote:這棵鏡頭感覺真的很冷門,不知道為什麼?論價格不到2萬...(恕刪) 這麼好...水貨又不含保固就有可能!我是看公司貨的或許因為是DX鏡,入門單眼學習通常選擇18-140居多也因為這樣這顆鏡頭比較乏人問津
不過入手後發現這顆鏡頭有幾個頭痛的缺點....光圈全開接近80mm微距時,遠端向近端會開始蒙上白白的一層,而且真正最利的區域會被埋在那一層裡,導致相機在進行對焦時會因為視對比最高為焦點,讓焦點前移了...縮光圈雖然會去除那層白白的,但是對焦時(非LV下)相機仍然以f/4進行對焦,焦點還是會前移.....,因為只有在接近這個條件下才會有的"漸進"現象,也不方便用AF微調來補償,只能避免以望遠端進行微距拍攝。以下圖片是焦點相同只動光圈的照片(在f/8時先以LV對焦後轉回f/4)還有一點就是變焦時會牽動焦點,就無法"先變焦讓主體放大來方便相機對焦(因為對焦框框太大),再轉回廣角端拍照",只能依靠相機的自動對焦能力,導致很容易誤判(機身D7000)。另外邊角畫質也不理想,有一種被抹開來的感覺,像是近視散光那樣(即使在同樣光圈的情況下來比較),1680的畫質在近距離下真的比較鬆散,焦後過渡有不舒服的朦朧感,焦前則正常。以上是跟18-105mm f/3.5-5.6G相比較起來有點麻煩的缺點,讓1680在優缺點之間權衡後與18-105不相上下(大光圈加VR大大的扳回一城)...附上隨拍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