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近日尼康消息可不少

早前業續公佈
取消注目型號
感光零件供應
jenhoxen wrote:
近日尼康消息不少,還...(恕刪)
市場推廣部好像沒出來化解
壓力鍋 wrote:
一個一個找是有幾件,...(恕刪)
我認為Sony不會取消對Nikon感光元件的供應
而且以Nikon的技術要在短時間內設計出感光元件並請人代工不是太大的問題
比較嚴重的問題是Nikon食古不化的一直死守著SLR架構的相機
而沒看到這幾年EVIL已經蓬勃發展了,消費級的市場被手機吃掉了
入門級單反跟準專業及單反的市場被EVIL吃掉了
剩下本來就量少的專業級市場,獲利衰退也不是太稀奇的事情

Ron Lee wrote:
我認為Sony不會...(恕刪)

主要是押錯寶的關係,1" mirrorless跟1"DC比較起來優勢極低,現在面臨了該洗牌也不是該繼續壓也不是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壓力鍋 wrote:
一個一個找是有幾件...(恕刪)


是啊,我想也不外就是指這些了

我覺得Nikon終究會突圍的,只是不知這次需要多久時間。之前買下三星相機部門應該要有些成果出來,不過以Nikon的習慣,可能不願像Sony買KM時那樣"換個mark就推新機/鏡"吧(連我這種只是用它幾十年的外人都覺得面子難看),所以得等"Nikon化"成功之後才有新品面市。

1990年代F4第一次大敗於EOS1(輸對焦)、2007年D2系列雙機再次完敗於1D2大小片幅(對焦畫質雙輸),Nikon花了二十多年才走出谷底,到D3S及D800之後,藉著Sony感光原件的助力,在新生代user心目中成為高ISO及高畫質的像徵,而且(居然)對焦是"勝過Canon"的...這在我這種老Nikon人的眼中有點"今夕何夕"的感覺

現在也只是一陣子不再風光,大家就開始東想西想了,要知道人類文明之前的冰河時期可比聖嬰現象嚴酷萬倍啊

Ron Lee wrote:
我認為Sony不會取消對Nikon感光元件的供應


我也認為不會,但是技術支援的力度會有所減退(比如不供應最新製程技術等等)

Ron Lee wrote:
而且以Nikon的技術要在短時間內設計出感光元件並請人代工不是太大的問題


Nikon 一向有設計感光元件請人代工,就我所知從 D2 (還是 D1 ?)開始好像就是自己設計請人代工的

旗艦級最新的 D5 也是自行設計請人代工,設計能力一直以來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代工廠良率以及成本問題,這點上就輸給了自有晶圓廠的 SONY 跟 Canon

Ron Lee wrote:
比較嚴重的問題是Nikon食古不化的一直死守著SLR架構的相機


其實這樣講有點過了,畢竟 Nikon 1 並不是 SLR 架構的產品而是 MILC

也就是 Nikon 並不是沒有嘗試要跨出 SLR,但(因為押寶押錯的關係)現實很殘酷,這樣的產品並不受市場歡迎

rexlaser wrote:
其實這樣講有點過了,畢竟 Nikon 1 並不是 SLR 架構的產品而是 MILC...(恕刪)


我猜測Nikon 1會用一吋的感光元件的原因就是怕去打到SLR的市場
那個時代Sony早就出了APS的NEX系列EVIL,Nikon技術應該不至於做不出來
大一級壓死人這件事Nikon不會不懂,結果反而被Canon後發先至作出M系列

rexlaser wrote:
Nikon 一向有設計感光元件請人代工,就我所知從 D2 (還是 D1 ?)開始好像就是自己設計請人代工的

旗艦級最新的 D5 也是自行設計請人代工,設計能力一直以來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代工廠良率以及成本問題,這點上就輸給了自有晶圓廠的 SONY 跟 Canon


D1 274萬畫素是買別人開發的CCD,到D1X時需要翻倍畫素,但這家給了一個"把兩片橫向連接"的東東(水平方向解析度加倍,垂直向密度不變,靠插點加大尺寸,等於把6:2運算成3:2),之後D2H就自行開發LBCast架構可惜不成氣候,D2X好像又是買的,向Sony或其他家我不確定;D3那片12MP CMOS一再強調是自行設計,但到大放異彩的D3S又不那麼堅稱自主性了...

簡言之,我相信Nikon有設計感光元件的能力,但代工者提供的專業建議應該對最後成果有關鍵性影響。
d5年代 已給sony扣緊 必須用sony的xqd了
現在進一步迫近
D4就是XQD啊,這應是Nikon自己的選擇吧~~至少XQD比CFast輕便。

當年VHS與Beta之爭好像VHS贏得家用市場,但專業市場是走Beta架構啊。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