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ang3 wrote:
我也是從dslr才開...(恕刪)
很喜歡Syang3說的
也謝謝各位前輩的回應,我最近也測試了改成「鮮豔」模式拍攝
效果好像比較符合我的胃口了,但發現用預設模式拍攝之後,修圖也能做到同樣的效果。
所以說拍攝模式的選擇,應該只是代表拍攝後同時在相機上進行後製
最近看了一些測光、曝光補償的文章,覺得收穫良多
,這應該是我目前更應該要努力的方向。
承蒙前輩們所說,天氣很重要
這次拍的照片剛好是在晴天的時候拍攝所得
F9 1/100 ISO200 採用預設的畫質模式拍攝

F9 1/200 ISO200 採用預設的畫質模式拍攝
在A模式用負曝光補償後所得,感覺藍天跟陰影的效果有比較明顯

F9 1/100 ISO200 採用鮮豔模式拍攝

F9 1/125 ISO200 採用更鮮豔模式拍攝

直接用第二張負曝光補償拍攝圖修圖所得
用Picasa加強反白陰影

大致上修圖的效果和鮮豔模式的感覺差不多
發現其實也不盡然是都用客觀天候,色調偏差,或是口味輕重來解釋,
如果看成是構圖上出了些問題..應該會更有意思。
#1. 狗狗布偶的後面棉被紅色花紋跟深色床架容易拉走視覺焦點
#2. 數列的消點被矮樹擋住了,最醒目的綠葉紅葉散亂沒有重點
#3. 相機位置往下多強調步道的深度,也避免天空比例太大又被樹枝切得很零散
#4. 同上,看的人視覺上沒有重點,很快就"下一張"了
#5. 看不出相機與花的相對位置,俯視?側拍?,背景沒有顯眼的深度容易讓人產生混亂
給您與自己的建議:
1. 不要把不是重點的、暗色的、不醒目的東西放在畫面的中央或前面(如光禿禿的樹幹)
2. 如果非得這麼做,就用景深柔化它們,遠端可以把柵欄內的老虎放出來
3. 鮮艷的目標盡量拿來當主角
4. 如果不是主角,盡量避開,把背景的彩度降低(參考FRANK211545大大的COSPLAY那張)
5. 消線終點不要放在中央,放左放右或放鏡頭外都可以拉長視覺的深度(參考kwh230421第1張)
6. 拍微距效果同場景深很淺,多交代一些背景的資訊會表現意境(參考kwh230421第2張)
後製可以調整各種係數讓影像更"清楚", 但是構圖卻是在快門釋放後就無法改變.
常常聽人家說要多拍幾張抓新相機與鏡頭的調性,才能找到自己要的感覺,
不過小弟建議樓主不妨多試試不同的構圖,拉拉鏡頭或動動腳步,
這招練成後是不管甚麼相機都合用的。
一起學習吧。
夜半沖涼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