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wolf wrote:
2003發表的AF...(恕刪)
樓主隨然知道發表時間,但要注意發表背景!
NIKON在2002年宣布開發第一顆DX鏡頭,12-24/4 DX,接著在2003年推出首顆DX鏡12-24/4 DX。
同年七月,NIKON發表17-55/2.8與10.5/2.8 DX,以及D2H與SB-800。
後面CANON是延遲至2006年推出17-55/2.8 IS。
兩者從外觀就可以看出來,產品定位高低之分,因為CANON很早就有FF機身,17-55/2.8當年是DX鏡頭開創與DX還是最高旗艦機時代,整體打造就是針對當時DX旗艦機。



這個也是NIKON 17-55/2.8高價位主因,後面就算推出同樣NIKON 16-55/2.8等規格鏡頭,也不會是當年那樣狀況。
換句話想想,當你想拍下一個廣角到中望遠畫面,你會買D500+17-55/2.8,還是用D750(D600)+預算低買副場24-70/2.8或20-24-35-50-85/1.8,預算高24-70/2.8新舊版本鏡群。
這個也是為何NIKON是推出16-80/2.8-4 ,如果16-80/2.8-4銷售不如預期,那後面16-55/2.8也可以看看狀況再推出。
diffusionless wrote:
樓主隨然知道發表時間...(恕刪)
感謝賜教
我倒有不同的看法
雖然時空背景不同,FF與APS-C的優勢差異大家也都知道
但依照Nikon目前對APS-C以及FF的規劃可看出針對不同的客群
APS-C機身性能以及畫質雖已經被超越,但還不至於成為時代的眼淚
相信有很多人如同小弟一般仍在使用APS-C機身
我以前擁有過16-85
就我個人感覺恆定大光圈,跟非恆定光圈的16-85 or 16-80還是不同的
單單拉遠焦段因光圈變小,快門秒數就會拉長就是一點
我也是因為這樣覺得還是要直上恆定光圈
其實我現在就是用17-55, 但我還是很期待17-55二代
若真的推出相信是很多NIKON APS-C用戶的福音

映在眼底的虹,搖曳著;帶領妳的心,逆向跳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