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013.京都NIKON1

感謝樓主分享京都遊美照

我也是用Nikon V1,平時會絞盡腦汁思考如何用拍出佳作
也思考添加鏡頭的問題

不知樓主所提 "NIKON1還算能符合輕裝旅行與隨手拍。當然缺點也很明顯XD"
缺點是指什麼?高光死白嗎? 如照片:即宗院正前方樹葉、清水寺正前方台階
(其實我在別篇有提過容易拍出高光死白問題,也是思考試驗克服之道)
還是樓主指的缺點是其它部份呢?

Shiang1221 wrote:
上一次去京都,是帶著...(恕刪)
feph wrote:
感謝樓主分享京都遊美...(恕刪)


我是覺得死白還好,

因為廣角的角度太廣,所以有時會出現天空一邊白一邊藍,

白的那邊通常都是逆光,只要不是大面積出現,我還能接受


Flickr 上 Shawn1221寶筐院
我這方面的接受範圍還滿廣的..

我指的缺點是...

1. 高ISO..老實說V1我只能接受到400...但天氣不好時,常會用到800 or 1600

分享出來是還好,用iPad看的時候,有時會有淡淡的憂傷

尤其是3200以上的,簡直不忍目睹

2. 操作...因為我不太信任這台的自動ISO,所以常常進入機身去做調整,包括拍人跟拍景時的模式調整

A模式M模式的切換等等...

這大概是因為我之前的機子是P6000,所以有感而發...

但我還真滿喜歡V1的...

電池用超久的XD...

這兩年帶它出門,很少用到備用電池...

加上輕巧...真的是塞進包裡就出門了...
Shiang1221 wrote:
電池用超久的XD......(恕刪)


可以試錄影看看...J3機器限制20min
差不多30min就低電量警告了
不過,我也沒在錄
是別人跟我借去錄,我才知道的

01的相機版大概只要提到自己覺得很棒了
不管是作品或是相機設備自己滿意,被酸的機會很高
害我都不敢跟人推薦Nikon 1系列

不過我自己是越用越喜歡
滿足我對單眼的好奇
其實我也只需要DC等級就夠了
真的像專業機種那造型
我在外面還不好意思拿出來拍
不過01真的很不適合分享平凡的感官或物質

tingtin wrote:
可以試錄影看看...J3機器限制20min
差不多30min就低電量警告了
不過,我也沒在錄
是別人跟我借去錄,我才知道的

其實還好..

V1的電池是特別的XD

NIKON把單眼的電池拿來給V1用,所以電量才會特別充足...

那顆跟D800、D600、D7000的可以共用...

J系列的是有聽朋友說不是很夠...

01的相機版大概只要提到自己覺得很棒了
不管是作品或是相機設備自己滿意,被酸的機會很高
害我都不敢跟人推薦Nikon 1系列


沒有十全十美的機子,

只是缺點多寡以及能不能接受的問題...

好文分享:作者是hsuanjen,也是在01上的文章
Nikon 1, 不被主流市場接受的好像機

NIKON1是一台因為片幅被低估,然後價錢被廠家高估的相機..

這大概是冷門的原因

我也不太跟人推這個系列,因為市面上同樣的價格可以得到的,絕對有更好的...

尤其是科技日新月異的現在,一年都可以翻天覆地了

tingtin wrote:
不過我自己是越用越喜歡

我的主力相機是APSC片幅
買Nikon V1的本意是當輕便隨身機使用,但....真的越用越喜歡

Nikon 1 對我來說富有挑戰性
1吋片幅本來就和APSC片幅是不同量級
但我希望能用它來拍出與APSC片幅一樣好的作品
就如同許多M4/3用戶一樣,他們也認為4/3片幅無反光鏡單眼相機可以拍出好作品!

老生常談的道理:每台相機都有 優點 & 缺點
生活上,我會努力去發揮Nikon 1的優點、時機 使用它
拍照時,會去思考如何避開缺點及解決之道
還蠻有趣的
也有點心動,如果把Nikon V1當成我的主力機.......


Shiang1221 wrote:
NIKON1是一台因為片幅被低估,然後價錢被廠家高估的相機..

Shiang1221版友 說得太好了
Nikon 1系列是:
一.1吋片幅被低估:消費者聽到1吋就嚇到不敢選Nikon 1。
二.價格太貴,至今仍是:一樣的價位,買家可能會選M4/3系列,售價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低。

我最不能苟同的是第一點。
眾人都批評 1吋片幅的無反光鏡單眼相機-Nikon 1 不堪用
我只講一個重點:如果1吋片幅是不堪用的,所有感光元件低於1吋以下的"相機"(無論DC或單眼)
不就都拿去填海?
這些消費者不會因為 不可換鏡頭就說堪用,然後換鏡頭就說不堪用吧??
不是在為Nikon 1護航,只是完全無法認同"1吋片幅不堪用"這種邏輯。



Shiang1221 wrote:
我指的缺點是...
1. 高ISO..老實說V1我只能接受到400...但天氣不好時,常會用到800 or 1600
分享出來是還好,用iPad看的時候,有時會有淡淡的憂傷
尤其是3200以上的,簡直不忍目睹

瞭解,高ISO是小感光元件相機的普遍缺點之一
最近意外學會一套簡單的除噪軟體,當然,本來就有一些知名的軟體能除噪(如PhotoShop),但我指的是"簡單"的除噪軟體。
我甚至比較過Nikon V1開ISO 3200拍低光源,測試以下3種情況
ISO 3200 不開機身除噪
ISO 3200 開機身除噪
ISO 3200 開機身除噪+軟體除噪

開機身除噪 再加軟體除噪,還是有差別....效果可以更好一點點!



Shiang1221 wrote:
2. 操作...因為我不太信任這台的自動ISO,所以常常進入機身去做調整,包括拍人跟拍景時的模式調整
A模式M模式的切換等等...

瞭解樓主的意思
也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及爬文國外論壇:
我有體會出Nikon 1設計群的心思,他們想要將Nikon 1做到的方向
當然啦!功能都設進選單裡面,對於常需要改設定的使用者,的確會不方便、花時間,甚至錯失拍攝時機。


Shiang1221 wrote:
但我還真滿喜歡V1的...
電池用超久的XD...
這兩年帶它出門,很少用到備用電池...
加上輕巧...真的是塞進包裡就出門了...

我很喜歡 Nikon 1 - V1,有觀景窗的相機我才買。
我不願意買只有LCD的相機,然後在大太陽底下盲拍。沒有觀景窗的相機對我來說都是0分,我不會買!
M4/3外加觀景窗的機種我思考比較過,論體積、論價位、論便利性....都大輸 直接內建觀景窗的Nikon V1

我超愛裝上10mm餅乾鏡,放包包當隨身機,猶如帶著Richo GR街拍那種感覺....
總覺得Ricoh做得到街拍好畫質,Nikon 1-V1也可做得到!

feph wrote:
我超愛裝上10mm餅乾鏡,放包包當隨身機...(恕刪)


我拿J3裝10mm
直接能丟口袋...只是J3金屬機身好重壓
而且機身太小
單手拿雙手拿都很彆扭
加原廠握把不知道會不會好些...只是3張小朋友換手感,存起來買V3實在
(我希望1系列可以一直下去,畢竟感光元件會進步
我又不靠攝影吃飯,鏡頭買齊用到老最好)

其實1"、M43、APS-C...一定都是輸全片幅
最接近的APS-C低光拍攝講實在也沒輕鬆到哪
一樣考驗拍攝者的技巧。
我覺得要麼,就直上全片幅
不然就不要想太多,自己喜歡順手就好
tingtin wrote:
我拿J3裝10mm直...(恕刪)



我對J3滿有興趣的,

主要也是那個時間凍結模式,滿有趣的功能

不過個人覺得,既然都選了小機子,再加個手把會不會有點畫蛇添足?

不過從這裡也可以知道,相機真的不是越小越好XD

其實我很想上全幅,

但冷靜想想...

我不能接受不能隨身的機子...

不想,也不能在相機上花太多的錢,所以很快就作罷了


feph wrote:
瞭解,高ISO是小感光元件相機的普遍缺點之一
最近意外學會一套簡單的除噪軟體,當然,本來就有一些知名的軟體能除噪(如PhotoShop),但我指的是"簡單"的除噪軟體。
我甚至比較過Nikon V1開ISO 3200拍低光源,測試以下3種情況
ISO 3200 不開機身除噪
ISO 3200 開機身除噪
ISO 3200 開機身除噪+軟體除噪...(恕刪)


這方面我是機身開噪+LR後製

該開高ISO的時候,我還是會拿起勇氣給他開下去XD

反正縮圖又看不出來細節不見了

其實V1最大的問題是,機身螢幕看的跟電腦螢幕上看的落差太大

都會有種...包裝產品與內容不符的感覺

還好現在已經適應,也因為這個學了不少後製的技巧

tingtin wrote:
其實1"、M43、APS-C...一定都是輸全片幅
最接近的APS-C低光拍攝講實在也沒輕鬆到哪
一樣考驗拍攝者的技巧。

呵呵~本日最中肯


tingtin wrote:
我拿J3裝10mm
直接能丟口袋...只是J3金屬機身好重壓

沒錯,我的V1金屬機身也是很重,有觀景窗又凸一點點
但我就是強烈需要觀景窗啊!我很愛在陽光下拍照、很愛金色陽光帶來的色澤(應該大部分的人都愛吧!)


tingtin wrote:
而且機身太小
加原廠握把不知道會不會好些...只是3張小朋友換手感

呵呵~機身小,不就是微單系列的優勢嗎?
所以我也不會想去加V1的把手把它變大
較多人會提出V1很滑手難握,我也有此感覺,因此我更加注意善用設計者在正面做的凸條設計背面拇指處的止滑橡膠,利用二者讓右手可以握緊相機。
黑V1的金屬機身觸感舒服但很滑手(非白色V1鋼琴烤漆機身,較不滑手)
剛看了J1、J2、J3正面並沒有此凸條設計,因此可能會更難握吧?


tingtin wrote:
我又不靠攝影吃飯,鏡頭買齊用到老最好)

對啊!我們又不靠攝影吃飯;若是靠攝影吃飯,就直上全片幅,想這麼多玩這些幹嘛!
Shiang1221 wrote:
我對J3滿有興趣的,主要也是那個時間凍結模式,滿有趣的功能
其實我很想上全幅,但冷靜想想...我不能接受不能隨身的機子...
不想,也不能在相機上花太多的錢,所以很快就作罷了

稍微看了J3的一些介紹,發現J3的確又做了更多實用的功能及改善
有:自動變形控制、Mini USB的插槽支援行動電源來補充電力應急(註:網友已提出實際上無法USB充電)、內建閃燈可調角度、有HDR功能(但也非真正的HDR,可能是改良式的D-Lighting)

上述4項都很吸引我且實用,然後就會有延伸想法....這些功能會不會做在V3?
(V1可惜沒有HDR功能,其主動式D-Lighting效果我真的不滿意;還是覺得HDR最實用,這麼普遍的技術,不知為何V1不帶入此功能?)
不過要趕緊清醒,不要想太多,不然到時又想換V3了 ....好好的發揮V1,除非以後Nikon 1真的成為我的主力機

至於全幅機,很巨大很重,0念頭會讓我想買它、使用它,我又不是靠攝影吃飯。
最近的Sony A7問世,改變了全幅機巨大又笨重的形象,開始讓我願意考慮。
但,我也是不想在相機上花太多錢,所以還不會上全幅機,到時鏡頭更是另一大金錢的負擔。


Shiang1221 wrote:
這方面我是機身開噪+LR後製
該開高ISO的時候,我還是會拿起勇氣給他開下去XD
其實V1最大的問題是,機身螢幕看的跟電腦螢幕上看的落差太大
都會有種...包裝產品與內容不符的感覺
還好現在已經適應,也因為這個學了不少後製的技巧

對!我現在也是認知:該開高ISO的時候,給它勇敢的開下去,拍得出來最重要!
機身除噪真的不足,再用電腦軟體加強一次,反正生活中也不會很常發生此需求。
至於樓主提出V1最大的問題"機身螢幕看的跟電腦螢幕上看的落差太大"
可能我比較駑鈍,尚沒太大感覺....或者這就是等同我之前指的"如何用它來拍出與APSC片幅一樣好的作品"!?
感謝樓主的心得分享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