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剛從京都回來. 最後來了團冷氣團, 我猜12月上旬應該會全轉紅, 屆時才是最佳的拍攝時間.寺廟內是一定禁止腳架的(鞋都要脫了怎麼可能讓你架腳架?)所以我都是用16-35的VR解決.都ISO 800了還要手持四秒才曝出我想要的亮度...
樓上大大真厲害 手持四秒我也試過 京都車站10F 往下拍聖誕樹勉強弄出沒糊的照片就閃人 無法像樓主拍出這麼漂亮照片昨天也從關西回來...11/26大雨 京都滿多楓樹、銀杏都受到影響我是覺得雨中的京都很有味道只是怕相機受潮 只能忍痛用隨身機紀錄看氣象11/26~到月底都是雨天 算是幸運御堂筋街上銀杏大概開6成左右星期日早上出門還遇到馬拉松管制 (看電視好像是從元町出發)看到他們辦的馬拉松不論水站 管制人員 協會人員 真的暴多.....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1萬日幣)
藍色羅傑 wrote:樓主好像很愛拍大廣角...(恕刪) 被發現了我也覺得照片變形的話看起來感覺怪怪的, 可是因為以前的一些經驗,還是會先使用14端先帶回來, 因為帶不回來就多了一份遺憾, 有時間再用其他焦段慢慢拍.1) 我很喜歡拍全景, 曾經在陽明山上拍粉霞, 用50mm拍了20幾張回來拼圖,拼是拼出來了, 可是有些部份的曝光跟鄰近區塊差很多,結果是整個畫面很壯觀, 但色階不連續, 看了會皺眉頭 ...2) 接1), 當區塊多時, 刷黑卡, 與雲彩搶時間 變成更困難的事,遇過幾乎每張曝光都好, 雲彩也接的起來, 但就差一張刷錯時間, 或是雲流動過快,整張還是報廢了.3) 當線條複雜時, 變形會很明顯, 要用變換構圖減輕變形感,像東大寺那張的拍法, 但就不是眼睛看到的全貌.其實上面所述只是針對個人怪癖, "想把眼睛看到的整個畫面帶回來" 所衍生的後續問題,用 FX+24端 輕鬆不少, 但上面說的問題, 還是變成我拍照的回家作業.但如果只求某個部份的景色或拍人, 就沒有上述的難處了, 所以我又帶了個 50mm 去.我也很想去明年四月的櫻花季 那邊櫻花樹多到翻掉 .....Jahaha wrote:秋天的關西真的美不勝...(恕刪) 第一張金閣寺令人驚豔! 還有物品的平行構圖很棒 ~我的感覺是京都的鳥比大阪多很多, 而且不太怕人, 如果是背背包去,應該可以多帶一顆鏡頭去, 不過在觀光客多的一級戰區, 變成很不方便 ...chengchenchien wrote:我也是剛從京都回來....(恕刪) 4 sec ... 這個應該算密技了 ...我這次測試只能做到 1/40 秒還有成功率, 再上去要綁束衣了吧
chengchenchien wrote :我也是剛從京都回來. 最後來了團冷氣團, 我猜12月上旬應該會全轉紅, 屆時才是最佳的拍攝時間.寺廟內是一定禁止腳架的(鞋都要脫了怎麼可能讓你架腳架?)所以我都是用16-35的VR解決.都ISO 800了還要手持四秒才曝出我想要的亮度......(恕刪) 手持四秒?我看你是放在欄杆上吧清水寺的鐵欄十分平整,很好用
raibura.tang wrote:4 sec ... 這個應該算密技了 ......(恕刪) 其實也不算什麼秘技,畢竟大部分都是VR的功勞.用16-35VR的時候, 比1/15快的話VR成功率大都是100%. 1/8開始需要拍兩張買保險.比1/4還要慢的話要開曝光延遲(反光鏡預升)1/2開始要格外認真地端相機:鼻頭貼螢幕,額頭頂熱靴座,右臉頰頂機身,也就是拿臉部當相機的三角架... 只要頭不動(比方說後腦勺有牆壁可以靠),那手持一秒也還不算太難.最糟的情況就是一片空曠沒東西可以靠,那就真的是要用很多前輩們用過的"跪射"法: 右膝跪地,左小腿打直,左手扶機身架在左膝上與小腿成一直線, 相機用上述方法架在臉上, 把氣全吐完, 反光鏡預升, 拍照... 壞處是常常只能拍仰視照片,但因為超廣角用仰角常出好片,所以也算堪用.但就算這樣全套做完,我用24-70手持慢快門的成功率還是不太高; 畢竟一公斤重的鏡頭左手持兩秒會穩那是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