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義大利販賣店的雜誌廣告揭露D600


bis0815 wrote:
我在相機街附近上班我...(恕刪)

請問是幾月事情?

上面說的是相對canon來說。

您所說是後面d800從上市到現在才漸漸沒那麼缺,但d800e還是很缺。


minicore2 wrote:
http://dig...(恕刪)


規格不錯!..

價格..希望...也不錯!...

‧°∴°☆﹒°☆﹒﹒‧°∴°﹒☆°∴°☆﹒﹒. °.﹒‧°∴°☆‧°∴°﹒☆ ☆°.﹒‧°∴°☆°

diffusionless wrote:
請問是幾月事情?上面...(恕刪)


剛從相機街經過
沒注意到是D800還是D800E
但是有看到架上有D800
有的店家還貼公告說有現貨

我想應該不缺貨才會貼公告要大家去買吧...

bis0815 wrote:
剛從相機街經過沒注意...(恕刪)


D800拍RAW檔不能選擇尺寸 讓有些人怯步
買一台D800拍RAW檔 電腦要跟著升級
現在一點也不缺貨了
黑哥 wrote:
D800拍RAW檔不...(恕刪)


D800E超缺+1
叫那個什麼黑...什麼麵的...
不要一直放毒
不然會越缺越大

rikyman wrote:
D800E超缺+1叫...(恕刪)


對呀!!!害我看手上的D800越看越不順眼!!!!

rikyman wrote:
D800E超缺+1叫...(恕刪)



其實網路上的小圖看不出來D800與D800E的差異(放大都不一定看的出來),更何況D800E仍具有LPF,與數位機背的真正無LPF在解像力上是有差的。要是我,我會考慮有LPF的D800。

rikyman wrote:
D800E超缺+1叫...(恕刪)


厲害歸厲害!!!!

小弟覺得糖水照居多...個人感覺!!

phuang3 wrote:
其實網路上的小圖看不...(恕刪)

phuang3 兄:

這個是D800E和D800差異,是利用再結合方式來還原。


當初原本不解,但是後來才知道為何要這樣作!

1.我們知道焦平面定義位置上,感光元件本身要求精密度是遠遠需要比底片許多,這個是在進入數位時代開始出現。
2.感光元件前面加裝光學元件,IR/UV與LPF等,本身都是有折射率光學元件讓可見光通過,但是因此本身厚度會產生微量偏折,如果是像RF鏡頭這種短鏡後距的偏折會更嚴重,使得焦平面呈現彎曲狀態,這個和鏡頭場曲累但原因不同,所以像M8/M8.2不使用光學濾鏡,而M9則是使用超薄光學濾鏡,而在<GXR完全指南>也有針對這部份說明,一般數位機背或其他不使用LPF也是有同樣焦平面定位問題。



另外對於D800E這樣方式和完全不使用LPF差異,您需要知道OLPF原理,目前OLPF是使用雙折射晶體薄板(birefringent low-pass filter)最多,有些是採用具有光柵方式。
BLF主要就是利用雙折射晶體特性,通過時候會產生兩道振動方向相互垂直之線偏極光(正常光O與非正常光E),就像是相位延遲器,所以會看見前面一對產生後面破壞性干涉相消。
因此,D800E作法只是在於一些減少原本後續焦平面精準度定位問題而採用方式,理論上結果應該是和沒有使用AA效果是一樣。


另外D800E和D800差異,其實就像超高解析鏡頭,和較低解析鏡頭差異是類似,不一定您可以看到,因為必須影像中有相當高解析畫面,因為兩者就是差在高頻過濾部份。
像是May 10, Part 2: The Leica APO-Summicron-M 50/2 ASPH review, and a comparison
LEICA 50/2 AA
ZM 50/2
兩者沒有仔細去看是無法知道。
要比較需要找高頻高解析地方,比較簡單就是找MOIRE出現地方,因為MOIRE本身就是畫面中出現接近Nyquist 空間取像頻率發生位置,也是後面OLPF要過濾高解析部分。
像取圍巾部份。


可以看到上面LEICA 50/2出現許多偽色地方,那裡就是鏡頭傳達超高解析產生,這個就是在高解析紀錄細微對比和沒有的差異。



所以像是 【新製品レビュー】Nikon D800/D800E 驚異の高画質 Vol.1

像這張
其實隱隱約約可以看到D800過濾掉的痕跡。

D800
D800E
和原始照片比較,應該是大樓灌在水泥表面的小碎石,一些框架表面粗糙在D800是看不太出來,因為這些早已被過濾掉,所以不比較一些更高解析細節部份,使用者是不會知道原本有這些細節存在。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