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水貨一萬, 公司貨1萬二 ---->差2000, 保固一年,
那您估計一年內[非人為損壞維修費用期望值(例如1/3的機會會修3000元, 那期望值就是1000元)]
+1年後直到它退役(壞了就算了)之前的損壞機率*送修較麻煩的差距成本
若大於 NT2000那就買公司貨吧....
說實在, 我Nikon的鏡頭二三十年來也買了一二十顆, 沒有一顆壞過
不過(1) 我不是重度使用者 (2) 直到五六年前才開始買一些 AF-s, VR之類的鏡頭
(3)我對主要是機械的鏡頭期待大概是15年, 而電子多的只要撐過5年我就覺得OK.....標準很低
不過似乎都超過期望.....鏡頭看起來都蠻耐的.....
以公司貨跟水貨的差距常常超過一兩成....我是覺得划不來....但這是個人取捨
重度使用者 or 新手 or 麻煩的成本對您來說遠大與金錢的朋友...我會建議買公司貨
連鏡頭後面的連接點跟鏡片都碎裂 , 鏡身少了一大截
當時抱持著已經無法送修的心態 , 便利箱郵寄到榮泰去
維修工程人員幾經電話聯絡 , 甚至提出原廠三萬可換新的方案給我
最後為了等零件到貨 , 雖然等了兩個多月才修復好
但是修復費只收一萬 , 鏡身組件跟電腦接點全換新
當下搭乘高鐵從高雄趕往臺北取件 , 怎麼算都還划算
拿到修復的鏡頭試拍完好無缺 , 跟當時買新鏡狀況差不多
事後想想...如果當時不是買公司貨
可能就沒有三萬換新 及 修復費只收一萬的狀況了
大概也是幸運遇到一位熱忱服務的先生
上禮拜剛入手小黑六
原本也是在 水 跟 公司貨猶豫
想到當時公司貨維修的態度 跟 服務
多了一萬還是選擇了公司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