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在evil的戰國時代...原來片幅才是王道?...


小宅虎 wrote:
這個道理跟打籃球這個...(恕刪)



可是打小白球的球場卻很大哩!!



片幅喔!!??
光學的物理是無法改變的
所以 片幅還是會跟鏡頭大小連動!

依體積重量 自然有不同客層!!
很簡單阿~其實片幅根本不是王道
相機上面的Mark才是王道啊

不然你看當初NEX剛推出的時候多少人追打啊
結果現在EOS-M犯了更多當初NEX的問題
結果沒人追打還一片讚揚^^

而NEX已經漸次改進當初的缺點並慢慢充實卻被選擇性無視
可真是雙重標準阿

所以Mark才是最重要的
蟑螂~~ wrote:
很簡單阿~其實片幅根...(恕刪)


不過有家廠商更慘
同樣也是APS-C的EVIL

卻鮮少人拿
我想也是上面的Mark的關係

Pripyat wrote:
這兩天看到 Cano...(恕刪)


一個是做相機的

一個是賣相機的
老實說

Nikon的V1與J1

在整個產品線上是讓我無言的

先天條件的片幅就太小了 加上明明搭配了最新的Expeed3處理器 但是暗部雜訊卻高得嚇人

只能說先天條件不足真的就輸了一大截

要觸控沒觸控 輸給了M43系統引以為傲的高速觸控對焦

鏡頭群也沒有P家O家M43系統的齊全

更沒有S家NEX那樣的大感光元件與低雜訊處理

鏡頭群整個不足

現在C家也來加入戰局了

N家還要用那感光元件打天下...?

加上我本身對於N家數位相機一向非常失望(S系列開頭的數位相機)

因為機身質感差 且作工粗糙 瑕疵率高

相較之下 C家在數位相機這方面 又便宜 功能又充足 機身質感也好

整個搶走了許多數位相機的市場 甚至與S相提並論

尤其是NIKON用來搶專業類單市場的P5000 P7000 P7100系列

雜訊非常的高

雖然機子的質感不錯

但是暗部雜訊也是頗高

又無特別功能 如EX1 G12的翻轉功能

自然流失大量市場

但在單眼方面

技術與機身扎實度 無話可說

只能說N家的市場銷售定位真的非常奇妙...
之前曾在大陸無忌看過採訪nikon1開發高層的翻譯文章
有記者問到現有cx鏡頭的成像範圍 比1"感光元件大不少 原因為何(本來不就該這樣?!)
高層卻封口說這個問題現在不能告訴你..

依鍵盤分析師的角度 代表nikon果然留有後路!? (V2換上APS-C&順應FF平價化的D600?)

lgwg wrote:
片幅絕對是第一考量,片幅比人家小,先天不良,後天其他地方就要做很大的努力了,


+1

如果有在玩轉接老鏡頭

你一定更能體會片幅太小所帶來的不便
實際操作V1一段時間,現在改用APS SLC
老實說我非常非常~非常~~懷念V1
Nikon V1的機身做工與系統完整度是非常優秀的
1"片幅也剛好符合16釐米機,真的要探究下去一大堆APS或4/3片幅無法使用的鏡頭都是還能開發的寶庫.
我認為用附件去把V1補充成一架家用DV是很有前景的活動

至於1系統的操作
Nikon一開始就說了這是家用機,針對的是只會按快門的族群.
這領域我認為他是非常稱職的

觸控對焦我反倒不希望有,那實在是一個穩定性差上加差的拍攝方式.
翻轉LCD我認為可以等等,至少那是一體的兩面,翻轉LCD與大面積LCD在小型機體上不能同時存在.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就一台可換鏡頭的DC不是嗎?
sony rx100就能打死的一台相機。

片幅很重要...沒錯 我也認同這個論點...

但是片幅不該只是片幅...還有很多其他東西要配合...有人說可以改 沒錯 但是nikon跟人家不一樣的地方就是 不譁眾取寵...把該做的東西都坐上去 ex:對焦速度 白平衡 以及一些我認為 創新且具實用性的功能的加入...這些東西 在其他機種上 個人認為著墨較少...而這些東西 一開始就都可以做進去的... 不需要後來再慢慢加...

片幅大沒有錯 但片幅不該只是片幅...為了片幅而片幅 最後只會出現一種產品就是 只有快門跟片幅的相機...怪!!! 不好玩...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