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近攝鏡和接寫環....

tbr wrote:
接寫環(不好)<近攝鏡(中)<微距鏡(最好)
但微距鏡就算是1:1的,可以拍出很大的細部嗎???...(恕刪)

好不好?......見仁見智!

標準微距鏡,定焦做到最大就是 1:1,
不標準的則小於 1:1(後面數值比較大),
放大率要大於 1:1,裸鏡是作不到的,
必須添加 近攝鏡 or 接寫環 or 蛇腹 or 鏡頭倒接。

接寫環也不是不好,
就是「可對焦範圍」變得很小,

近攝鏡也不是不好,
加了一片鏡片可能會影響畫質,

兩者的共同缺點是:景深特別淺,被攝物太近補光不方便。

我沒用過近攝鏡,不詳。
我有接寫環,可以幫忙測試。

目前接寫環測試心得是:焦長越短效果越好
玩了一年多的微距鏡
個人覺得放大倍率或是畫質不會是大問題
加上蛇腹或接寫環放大率不是問題
微距鏡頭無爛鏡畫質不是大問題

大問題是在"補光"跟"景深"上
tbr wrote:
只是一次擁有這些東西的攝友應該不多吧....(恕刪)


不好意思,小弟是 C 家的,可是不小心剛好百微、接寫環、近攝鏡、增距鏡這些東東全部都有,並且寫了 2 篇文章,請參考看看吧~

終極微距怪兵器 1

終極微距怪兵器 2



美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 http://blog.xuite.net/lcying/A710 http://lcying.pixnet.net/blog
old38 wrote:
放大的變化、畫質的變化...(恕刪)

OH!SORRY!

我的測試僅止於「放大率」,
所以乾脆用尺來拍,
刻度一目了然,不用多加解釋。

沒有考慮到「畫質」,
黑色的刻度哪有畫質可言啊!
我還是用手持尺,有稍微手震,
尺會拿傾斜是因為需要「上頭的省電燈泡來照明

tbr wrote:
3.鏡頭只加接寫環後最近距離的照片

這件事roachc前輩已經做了40MM+接寫環5種,
散見在版上的測試有很多,可惜大都沒有紀錄最近對焦距離。
roachc wrote:
您應該沒用過<FON...(恕刪)

您放了這麽大有如此的畫質很好了,只是我的重點在各人應用及被攝物的特性上。

有心的前輩如用變焦鏡,請維持固定的焦距,定焦使成像維持相同的視角,方便比較,
我功力差,拍攝中很容易對焦時轉到變焦環,徒增困擾。


old38 wrote:
可惜大都沒有紀錄最近對焦距離。


old38 wrote:
有心的前輩如用變焦鏡,請維持固定的焦距,定焦使成像維持相同的視角,方便比較,
我功力差,拍攝中很容易對焦時轉到變焦環,徒增困擾。

最短對焦距離其實並不需要記錄,因為這是死的:

(1):用近拍鏡時,工作距離在1000/d到1000/d-e之間,此地d是該近拍鏡的屈光度。如果知道近拍鏡的焦距f(譬如Canon 250D的焦距為250mm),工作距離範圍在f和f-e之間;e的值通常在10cm上下,視相機鏡頭而定。近拍鏡屈光度d和焦距f關係為f = 1000/d。如果相機鏡頭的(實際)焦距是F,加焦距f的近拍鏡的放大率最低是F/f,在工作距離為f-e時,放大率會高一些。所以,18-55的套裝鏡加Canon 250D時的放大率是55/250 = 0.22X或大一些,而且在任何1:1微距鏡頭(30mm、40mm、60mm、100mm、150mm、200mm)上裝近拍鏡都是浪費、降低放大率和品質。

(2):使用延伸筒或蛇腹時,工作距離大約是鏡頭焦距f到f-e,e的意義同上;放大率最低是(延伸長度)/(鏡頭焦距),當鏡頭對焦到最短對焦距離時放大率會大些。所以,50mm鏡頭加延伸筒或蛇腹使額外長度增加36mm時,放大率至少有36/50 = 0.72X,工作距離約是50mm或更短

(3):在倒接時放大率不容易算,工作距離大致上是該鏡頭支援的卡口距(flange distance)或更短。如果鏡頭正接時的最大放大率為m,倒接時放大率大致上是1/m,所以廣角鏡頭適合倒接。

(4):在對接時,如果機身上的鏡頭焦距為F、對接鏡頭焦距為f,放大率至少是F/f,工作距離同(3)。如果相機鏡頭的焦距為100mm、對接鏡頭的焦距為50mm,放大率至少是100/50 = 2X。所以,對接是提高放大率的最方便方法,只是未必任何雨個鏡頭都可以對接。

綜合起來,近拍和微距有固定理論可循,知道原理就可以推算放大率和工作距離,而不必為每一個情況都去做測試。最後,以上所述對SLR/DSLR、類/微單眼、DC都成立,只是得用實際焦距計算。





1. 樓上的大大所分享的終極兵器真的很實用, 可以仔細參讀

2. 小弟用過 接寫環接小小白 IS, 接 55-250mm IS, 是不錯的便宜玩法, 用變焦會比較好, 有 IS 更好

3. 不建議用近攝鏡片, 我也用過 58mm +4 +3 closeup 近攝鏡片, 是很超值得玩法, 不過我覺得只適合拍靜態的東西

4. 大大所擁有的 sigma 鏡頭焦段有些短, 不太適合拍動態的東西, 建議可以買一顆二手的 sigma 70-300mm 玩玩, 便宜而且 200-300mm 段有MACRO, 很不錯用, 非常適合用來練練拍動態的生物, 我也曾擁有過, 只是當時手賤想將它改成全焦段 MACRO, 改壞了, 糟蹋了好鏡頭

5. 當然畫質最好的當然是要用微距鏡頭, 只是價格比較高

冼鏡光 wrote:
最短對焦距離其實並不...(恕刪)


請問冼老師,現在大多了微距物理限制是什麼?是近對焦嗎?為什麼大多設計在1:1( 或是1:2德系,焦距不縮的情形下)?。我只找到Canon MP-E 65mm 1-5x Macro 有超過1 但是對焦距離太過近了。
old38 wrote:
可惜大都沒有紀錄最近對焦距離...(恕刪)

我是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
相機 A 模式,手動對焦模式,
將對焦距離轉到最近點(沒有紀錄數值),
用左手拿尺,移動尺來對準焦,
右手按快門拍攝,

單純測試其在最短對焦距離的放大率而已!
roachc wrote:
我是相機固定在三腳架...單純測試其在最短對焦距離的放大率而已!(恕刪)


因對焦距離縮短,使成像變大,應該不稱"放大率",它是因鏡頭靠近被攝物形成的。

放大率有嚴格的定義吧。


順此謝謝冼老師。



樓主提及的"最短對焦距離",在鏡頭規格表中有。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