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gogo wrote:目前小弟拍過三捲底片...(恕刪) 機身上設定的ISO值是測光時參考的.機身上的ISO值必須與底片一致, 才能得到正確的曝光 (調到 o )若調太高, 會曝光不足. 調太低, 會過曝.
機身上的ISO值只是讓使用者參考測光表而已,跟底片ISO可以說無關。原本底片是ISO400,相機設在ISO200,那照相時照著測光表雖顯示0EV在拍攝,實際上底片感光是曝光過度一格。沖洗時當作原本ISO400沖洗,結果就是曝光過度一格。若當作ISO200沖洗,也就是減感,則曝光在沖洗時被修正回來了,但是可能顏色比較淡或顆粒沒有原本那麼粗。底片是ISO200,相機設成ISO400,照原本的底片沖洗得到的結果是曝光不足一格。若當作ISO400的底片沖,也就是增感,則曝光也修正回來,但是反差可能比較大、顆粒可能比較粗。增感比較常用,因為ISO越高的底片越貴,或者故意要增感的畫面和粗粒子。但是頂多增二格,超過太多,比如ISO50增到ISO800,可能...不知道,會不好意思跟老闆講說要增四格吧!另外補充,如果用正片拍,那曝光結果差別會很明顯,少一格就是少一格。但是用負片拍,沖洗店老闆或電腦發現底片曝光都不足,在洗照片時會幫你調整亮度,不會拿全部都暗暗的照片給你。
底片上的金屬格子對FM2來說是無效的!那是給全自動相機使用的!你的狀況叫增感與減感!一般來說。不管你怎麼曝光。粒子都會維持在該感光層,也就是銀鹽本身為了感更高的光而設計更大的粒子的粒徑。和相機的測光與曝光完全沒關系!高感光度底片本身為了感到更微弱的光源只好把銀鹽的粒徑提高!加上放大成相紙時是約在對角放大10左右。所以放大出來的粒子會被底片上更大!增感或減感是不得已時或是忘了調整FM2上的感光桿而來的。一般建議不使用!他們的意思是在相機拍攝時曝光不足或過量時,利用沖印時的顯影時間來補足先天所欠的光量!因此對銀鹽造成更大的質地破壞,讓他變的反差更大。導致看出來粒子會變大。銀鹽反差大會變成,透明片上「有」和「沒有」的地方很分明。中間地帶就黑白分明!有點像是你把一張彩色照片用灰階相機影印一次之後再拿影印第一次的印第二次(增感或減感一格),再把第二次影印的印第三次(增感或減感二格),再把第三次影印的印第四次(增感或減感三格)…以此類推!所有的粒子問題還是決定在底片本身和沖片時顯影時間長短。並不在曝光和相機的設定!很多沖印店都不沖印那種東西了!一般有玩這個的幾乎都是自己會攝影的後半段!也就是有暗房。與沖印設備的!這也就是很多攝影師都說現在的攝影師都是一半的而已。另一半都是他人在做的!安瑟亞當斯的分區曝光法也是要實踐在暗房的曝光和顯影上面的!
pinkgogo wrote:目前小弟拍過三捲底片...(恕刪) 我目前是自己沖黑白片看一些底片的沖片數據基本上增一格的顯影時間是一樣的,好比說100的片當成200的拍顯影的時間都是一樣的,400的當800拍也是,但沖出來是一回事,當你在手工方相時就會有些不一樣了但這個部份你能參與的就少了,所以你會覺得往上或往下都一樣,可憐的是方相的人。
pinkgogo wrote:目前小弟拍過三捲底片...(恕刪) 你用負片拍的吧?加一格減一格在負片上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因為在沖洗成照片時機器已經幫你調整過了,所以看起來根本不痛不癢。用正片拍個幾卷你就清楚囉~另外補充,FM3A才是可以自動讀取底片金屬條碼的。
pinkgogo wrote:大家好:小弟有一個小...(恕刪) 要增減感沖片一般是要加錢的, 而且 負片曝光寬容度可達 5 格,就如同樓上講的, 除非你能全程控制 沖片&放相 過程,建議不必考慮負片增減感的的影響了.若是常見的負片底片 像是 Fujifilm Reala 100 一般建議是 用 ISO-80 來拍,Fujifilm 400 一般建議是 用 ISO-320 來拍, 原因可以爬爬 攝影家手札 早年的討論.(www.photosharp.com.tw)不過 每台相機 測光表 也不儘相同, 還是測過一兩卷底片(正片)後再找出最適合的自己的機器與自己口味的測光基準!!若是正片的話 曝光寬容度小 差一格 看起來就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