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Tokina 17-35mm f4沒防手震, 替Tokina捏一把冷汗, 難道Tokina不知道防手震是潮流嗎?還是技術跟不上, Tokina還沒有研發出防手震技術?夾在N 18-35mm 及 16-35 VR之間, 在N家, Tokina這支17-35 F4可能會跟16-28 f2.8一樣冷門.
如果價錢漂亮,吸引力一定有的..廣角沒防手震不是甚大問題啦...要拉快門速度難度沒長焦高...1/17~1/35秒,一般大部份情況光線都夠,真糟就拉ISO...FX拉一下ISO 3200畫質還是很OK的,快門還不夠的機會很小...真的不行就把價差買個外閃...16-35mm VR要一千多美金,價差個三四百美金,就多一台SB-700了...
Canon新出的鏡頭幾乎清一色有IS,這IS在很多人眼中卻被視為畏途,除了降低畫質之外,三不五時浮動鏡片卡住,盡拍出一堆畫質走樣的照片(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讓工作無法交差.這多出來的IS功能,讓鏡頭賣價高出許多,壞掉了還要付不少維修費.最近和朋友們一直在找沒有防手震的鏡頭,這Takina剛好來了即時雨,真是讚!
我本來也是覺得在 16-35 上面做防手震是非常沒有必要的事情, 直到用了之後才知道, 這是在安全快門很低的廣角上,更進一步達到可以拼一拼手持一秒的境界. 這種好像發現新大陸的感覺在我其他鏡頭上都找不到. 從那之後我拍夜景就完全脫離腳架了.出去玩還背個腳架,有的時候與其說是在玩攝影器材,還不如說是被攝影器材玩
拍風景當然是手動鏡優先,很多人都以為鏡頭防手震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放大照片和上腳架比較看看就知道防手震只能以小圖見人的窘境.拍風景為求好的景深,除了上腳架還外加快門線,再來個反光鏡預鎖才能完全防止震動的問題,400mm f5.6拍生態,光圈f22,快門10秒鐘,都不會有微震模糊的問題.24-105mm是用來拍需要快速對焦的活動照片用的,我把那IS開關用黑膠布貼死了完全不去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