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young wrote:哈哈哈…其實,我也是...(恕刪) 當你開始用長焦時,你就會開始有想把 二支變一支的想法了~~~~哪天28-300MM就會在你出門倒垃圾,回家時,就突然出現在你手中了.....
出去旅遊大概都是人帶景或是全景吧我個人是使用16-35最多有一次背了16-35 + 24-70 + 小黑六只有重而已超過80%我都是用16-35這管完成而且D700高ISO比APSC乾淨一些再加上16-35的VR加持就算是低光源還是一樣OK不過建議還是帶顆35/f1.8G去吧畢竟16-35光圈的確是有點小給你參考看看
之前我的D700搭配的旅遊鏡是24-120 f3.5-f5.6 VR這管,後來發現到鏡頭拉長就算iso調高至3200後f5.6+VR失敗率還是挺高,於是就動起換鏡頭的念頭,當然爾小弟也是24-120 f4跟28-300這兩管在選擇,在多方面焦段的誘惑下也又較便宜許多,當初已經決定要買28-300了,最後一刻想起當初因使用長焦光圈會縮小所受的困擾,故又改變主意買了24-120 f4 VR可定光圈這管,並馬上去對岸旅行試試新鏡,果然不失所望,在焦段拉至100mm以上時,f4在長焦上給了D700絕對的穩定快門。以下面這張昏暗的街景圖為例,手持、焦段105mm、光圈f4、iso 3200、快門還可以維持在1/160,圖上賣燒烤攤位招牌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且人物也無晃動造成的模糊狀,我想我的旅遊鏡絕佳選擇就是它了!
28-300mm F5.6真的是夜晚的大缺點~~~試了一二次效果不太好~~~折中方式就帶了身邊僅有的50 F1.8D或Tamron 90MM...算是夜晚很經濟的方式~~~拍起來效果好多了~~~鏡子 wrote:之前我的D700搭配...(恕刪)
關於旅遊鏡頭選擇, 如果去問大師的話他們恐怕會跟你說只用50就好...XD當然對我們這種一般人來說只帶50不太實際. 一般推薦的說法是, 只要顧好35跟85兩個焦段就行了. 35拍景, 85拍人. 我看過c家有只帶35L跟85L就出門的例子.如果應用80/20法則, 則應該可分類出下面三類人:1. 80%的照片都是由35端(含更廣)來完成, 只有20%的照片是由85端(含更遠)來完成的人.2. 80%的照片都是由85端(含更遠)來完成, 只有20%的照片是由35端(含更廣)來完成的人.3. 無法用80/20法則分類的人.對於第一種人, 則14-24/16-35這類的鏡頭會比較有用,因為它涵蓋並且顧好80%的使用時間. 至於望遠端的20%,要嘛多帶一顆85/1.8不然就是乾脆不帶, 無視剩下的20%拍攝需求. Ken Rockwell說過"帶得越少才能看得越多,也才能拍得更好." 也有人說"拍照不是把你看到的全部拍回家, 而是事先設定你要拍什麼題材, 出門去找到這些標的, 然後把它拍好."對於第二種人, 則24-120/28-300這類的鏡頭會比較有用. 我看過有人甚至只拿70-200出門,口袋裡多帶一顆20做預備的方法.對於第三種無法用80/20法則分類的人, 由於作品分散在各焦段, 我想24-70/24-120會是比較適合的,甚至只用24-85. 這多半發生在既想拍遠也想拍廣,又沒有換鏡頭的空檔.我自己則是在使用24-70一段時間之後,知道自己出門在外時只會用24跟35,所以後來換了16-35當旅遊鏡. 望遠端拍不到的話我會先嘗試走近一點拍拍看. 16-35最近對焦距離才28公分(鏡前8公分), 很多時候35端可以拿來當作50用(50G最近距離甚至還要45公分呢). 至於無法走近拍攝時就乾脆放過不拍了.而且選旅遊鏡很重要的一點是, 常常會碰到下雨天還需要拿出去衝鋒陷陣的. 內變焦內對焦鏡頭大多是首選(14-24/16-35/70-200). 其他外變焦鏡頭(24-70/24-120/28-300)在下雨天時我就會有顧慮不太拿出來.所以旅遊鏡的挑選最終還是要問你自己想拍什麼要拍什麼, 然後才去挑適合的鏡頭. 或者也可以說每一顆鏡頭都可以是旅遊鏡頭,只要它貼近你的拍攝需求並且你願意帶它出門.
出去旅遊就是要搶拍..要細節就用定焦鏡..出去玩我是D90+28-300MM..D5100+16-35MM..既然是要旅遊..不就是要先求有..再求好..不然小松鼠早就跑掉了或只能拍到小小松鼠了...小小淺見..D90+28-300MM在二二八紀念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