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角端的表現,這三支的表現度上都差不多,畫質17-35>18-135>18-200,但是差距很小,幾乎感覺不出來。
24mm的部份,在F2.8光圈下,17-35表現反而不好,感覺好像加了柔焦鏡或者鏡片前有霧,表現反遜於其他兩隻鏡頭,這一點比較有爭議的。
在中間交段表現上(50-70mm),三隻鏡頭解像力(中央與周邊)表現差不多,但28-70整體的立體感上感覺更好,嚴格說來,28-70>18-135>18-200。18-135的表現稍好於18-200。
在望遠端的表現上,70-200>>18-135>18-200,尤其週邊畫質,18-200即使縮了光圈,周邊畫質還是很差,中央畫質上,18-200可堪用,但是銳利度上,70-200還是一眼就可以判斷出比較好,18-135則落入兩者之間。如果望遠端在人像上使用,可能不會有太多爭議(周邊多是在景深外的),但是裡用壓縮感來拍風景的話,70-200還是比較好。
總結心得
反差上,大三元鏡頭的反差較小,暗部比較清楚,DC鏡的反差較大,使用後製調整時,大三元拍攝的照片會比較適合。
色彩上,18-200與18-135都比大三元鏡更加鮮豔,這或許是補償DSLR的色彩偏弱的情況。
解像力上:70-200遠優於其他鏡頭,新出的DC鏡中央畫質都還不錯,但周邊畫質越是望遠端越差。
18-135與18-200的比較:上18-135mm的整體還是比18-200好,可能是變焦的範圍較小,畫質容易改進的關係。18-200在廣角及中間焦段可堪用,望遠焦段表現,兩者差距逐漸拉遠。
jasonli wrote:
以下是我觀看的心得:
在廣角端的表現,這三支的表現度上都差不多,畫質17-35>18-135>18-200,但是差距很小,幾乎感覺不出來。
在中間交段表現上(50-70mm),三隻鏡頭解像力(中央與周邊)表現差不多,但28-70整體的立體感上感覺更好,嚴格說來,28-70>18-135>18-200。18-135的表現稍好於18-200。
在望遠端的表現上,70-200>>18-135>18-200,尤其週邊畫質,18-200即使縮了光圈,周邊畫質還是很差,中央畫質上,18-200可堪用,但是銳利度上,70-200還是一眼就可以判斷出比較好,18-135則落入兩者之間。如果望遠端在人像上使用,可能不會有太多爭議(周邊多是在景深外的),但是裡用壓縮感來拍風景的話,70-200還是比較好
照這樣說
大三元裡面
只有小黑 比較有差異
也就是...大三元裡面,如果想先買其中一元
買小黑就好了... 至少差異比較大
你是指這個意思嗎?
其實長焦段
我也一直想買一個
目前還是用 18-70 kit
出去玩的時候
有時候覺得還是需要 70 以上的焦段
但是小黑又太重
朋友帶小黑出去,真的是很重
比較輕的,就是 sigma 70-300 , tamron 70-300
但是銳利度又不及小黑, 雖然是比較遠
nikon 70-300 聽說是 tamron 代工
那也跟 tamron 70-300 差不多吧
我是比較中意 tamron 70-300
可是又怕畫質輸給小黑太多...
但價錢贏太多...
以小黑三來比, 抵的上四隻 tamron 70-300
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