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開箱)我的第二顆蔡頭—Distagon 2/35 ZF.2

火星楓 wrote:
mybsti兄 請問...(恕刪)


已 PM ...
已收到,謝謝
mybsti wrote:
已 PM ......(恕刪)
進入 mobile的世界,有如進入一座寶庫

diffusionless wrote:
壓力鍋 兄:看到妹妹...(恕刪)
50mm要開放高畫質,那麼找尋1.8光圈附近是比較OK,1.4就必須要取捨些,邊緣要好,中央利度就要降些,還有彗星像差等要考慮,在一些成本與價位族群通常是很難都顧及!

ZF應該有機會推出複刻]55/1.2 85/1.2這些怪物級銘鏡,只是可能會晚點而價位會非常高許多,就看ZF狀況!

那個小鬼很喜歡跟他伯父玩些很激烈的遊戲.

回正題,若是50/1.8經過計算跟50/2的進光量大約只差23%,而一般中價位的標準鏡光圈收到2像差就大大改善.所以F1.8對我來說吸引力就少了.
若是Zeiss能複刻55/1.2這顆神鏡,那真的是手動鏡用家的福音.不過「價位非常高許多」,這....小的目前能忍受的上限大約就是ZF 21的這個價,再上去那....家裏的阻力會比較大.
壓力鍋 wrote:
那個小鬼很喜歡跟他伯...(恕刪)

一支是90分 (50/1.2), 而另一支是(50/1.4) 80分...
用80分就好, 其他少掉的10分用功力來補

話說上世紀 Distagon 1.4/35 得用非球面鏡片...
還有一支便宜貨 Distagon 2.8/35 ...

如今21世紀出了 Distagon 2/35, 而且無非球面鏡片...
看來應該是科技進步了, 所以不用非球面鏡片來解決
大光圈的像差哩...

twfriday wrote:
一支是90分 (50...(恕刪)

我怎麼覺得沒啥進步,以50mm這個焦段來說,手上這支老鏡F1.4像差滿嚴重的,但收一格到F2就好很多很多.
所以將來出的ZF.2 1.4/35我看說不定也是跟C/Y時代的構造差不多.而ZF 2/35光圈全開畫質良好是可以預期,不過實際用了還比入手前的預期好得多,這倒也算是個收獲.

壓力鍋 wrote:
我怎麼覺得沒啥進步,...(恕刪)

老大啊, Distagon 要作到 f1.4, 非得用很貴的 APSH,
作不好會被罵死溜...

至於新鏡和老鏡的比較, 我是認為新科技新材料,
MTF 一定是肴進步的....

只不過我認為味道還是用鑭系玻璃的耐看...
但是,這個味道...MFT上不評分的...

twfriday wrote:
老大啊, Dista...(恕刪)

味道應該很難!

現在新鏡面對是大多採用數位元件,大多人重視銳利度與解析力!

可以看到zf 35/1.4的變化,mtf進步許多,主要是邊緣部份。





只不過現在老鏡炒的炒超高,太多都是過去數倍價位!
diffusionless wrote:
味道應該很難!現在新...(恕刪)

那倒是, 現在數位時代,大部份的人重視銳度...
剛好新材料, 新製造技術可滿足這點...

而老鏡被炒高的價格, 得拜對岸經濟掘起...
人口基數又多, 為搶貨大撒鈔票, 所以老外也樂得高標高售...
Zeiss 鏡頭其實還好, 英,法鏡頭炒得更離譜(的確較稀少一點點)...

twfriday wrote:
那倒是, 現在數位時...(恕刪)


另外補充一下

大陸稀土鑭系儲量佔大概全球一半,但產量幾乎佔全世界九十多%。

這些是戰略 能源等多項運用,像是有名儲氫材料LaNi5也是其中之一!

而美國 日本等都是趁早期大陸賤價賣出時,大量囤貨,所以後面大陸也發現到問題,漸漸才在管制!

之前大陸很多發表PAPER中都是在大量使用稀土鑭系等元素,像是在鎂合金中也是添加各種Nd Gd Y Ce等作一些抗潛變與高強度鎂合金。

鑭系氧化物本身是很好一個製作高折射低色散玻璃的原料,在SCHOTT的型號中LAF LAK LASF都是屬鑭系族群,其Abbe數都相對其他系列來的高。




突然想到,幾年前友人把鑭系和錒系搞錯,錒系才是有放射性,而緊張把CV 125mm F2.5 APO鏡頭便宜賣掉,原本一萬多的鏡頭現在炒到4-5萬塊。
diffusionless wrote:
另外補充一下大陸稀土...(恕刪)


原來如此. 難怪大陸開始管制...
那塊古老的陸地, 物產還真多...

不過紫砂好像真的快沒了...去過幾趙宜興, 當地人都直指某幾座被鏟平的山...

話說Zeiss新鏡算一算好像也不便宜啊...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