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tayu wrote:簡單的來說 DX應該只是過渡性的產品喔 能拋的時候趕快拋是嗎? 不見得啦,就NIKON來說好像短期間不會出全片幅可能因為沒有做到很完美的自信吧其實DX鏡有很多好鏡頭啊好好使用應該也足敷一般需求了吧
hsu4886 wrote:別說的足敷依班需求這麼卑微.專業攝影師也是很多用NIKON的阿PS.我不是說別的牌子沒人用喔. 我沒其他的意思啦只是不希望開版的老兄沒想清楚就拋售了NIKON在很多專業領域可是相當受信賴的就像CANON在運動攝影這塊的成就一樣
changtayu wrote:講到觀景窗大大說觀景窗大小都可以做大 是真的嗎 D200的觀景窗比D70大了好一大截耶 我想 插個嘴,135片幅(我不喜歡全幅這個蠢字眼)與 APS 片幅的比例大概是 1:0.45 左右,但是,135單眼機身沒有人觀景窗放大率做到 100% 的,大概都是 70% 。因此,以 F100 來說,他的觀景窗視野率 100%, 放大率 0.7 , 所以觀景面積為135底片的 1*0.7*0.7 = 0.49D2X 為 100% 視野率 95% 放大率(好像),所以面積為 0.45 * (0.95)^2 =0.40, 事實上並不會差很多。至於 D70 的 0.45*0.85(視野率)*(0.7)^2 就別提了....
loser4925 wrote:changtayu wrote:講到觀景窗大大說觀景窗大小都可以做大 是真的嗎 D200的觀景窗比D70大了好一大截耶 我想 差的嘴,135片幅(我不喜歡全幅這個蠢字眼) 我也覺得不要一直再講全片幅了那這樣的話120以上的要怎麼稱呼??講135片幅感覺比較正確
DX=135系統片幅取中間部份格放,跟光圈沒關係.10x10 cm 的白紙中有5X5 cm 的大小是黑色,跟15X15 cm 中有5x5 cm是黑色,那個看起來比較像黑色的紙?120相機解晰會比135好也是這個原因.
TotalEclipse wrote:...舉例來說,焦距越遠景深越淺...(恕刪) 這個"焦距"的說法在台灣容易讓人混淆在台灣很多人說焦距是指"對焦點的距離",當然這通常就是說拍攝的距離(攝距)如果是攝距越遠,景深就越長但是又有很多人說"焦距"又是指鏡頭的"焦長値(Focal Length)"也就是鏡頭上標示50mm的焦長數值當然從前後文知道您在說明鏡頭的"焦長値(Focal Length)",而焦長值越大,景深才會越短(淺)台灣幾乎所有的攝影書籍,甚至標榜著"教課書"的攝影書籍在翻譯與字詞的使用,選擇實在不嚴謹所以攝影要成為一門學問與專門的科系還真有一大段距離要走
加藤大治郎 wrote:感光面積變大等於接受...(恕刪) 嗯~以單位面積收到的光量相同,但是 135片幅 的總面積比較大,所以實際上收到的資訊也比較多。這也許要用畫圖的方式比較容易理解。比如說你用5D and 30D去拍總統府,照片上看起來差不多大小,135片幅的CCD是用比較大的面積去捕捉到一樣的畫面。
wenjong wrote:很多人說"焦距"又是指鏡頭的"焦長值(Focal Length)"也就是鏡頭上標示50mm的焦長數值當然從前後文知道您在說明鏡頭的"焦長值(Focal Length)",而焦長值越大,景深才會越短(淺) 嗯~這些字眼我也沒有認真思考過,謝謝您的指教。
TotalEclipse wrote:嗯~以單位面積收到的...(恕刪) 這個說法是建立在相同的解析度上,如果135與aps 都有相同的解析度,那麼135可以獲得的細節才會比較多!120跟135相比是這樣,因為它們都用相同的底片!個人也對所謂“135片幅可以有比較低的熱燥”這個說法表示懷疑,片幅大小的差異應該不至成為熱燥的主要因素!應該說,目前市面上的135片幅的機種熱噪表現都比較好!片幅大主要的好處在哪?主要在透視感,這也是很多攝影師甘心花大錢在120或是4x5甚至8x10的系統上了!像8x10,按一下快門就要好幾百元,如果沒啥好處人家為何要花這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