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geo wrote:是的...我沒有講清...(恕刪) 若不考慮畫質,在等效焦長的換算上,望遠端確實是片幅小的比較吃香。不過就小弟自己的使用經驗來說,高畫素密度只有一項優點,就是開低ISO搭配好鏡頭時,解像能力確實是最強。只不過高畫素密度在高ISO時,往往又把它細節較多的長處給消耗掉了,因為雜訊量暴增,抹掉雜訊後細節也沒了,最後不縮圖根本就不能看(小弟的7D跟550D都是這樣)。以小弟自己最喜歡的畫素密度來說,大概就是5D2~D3X的範圍,換成APS-C約為800~1000萬畫素。這個範圍內的成像都比較自然,高ISO的雜訊跟降噪的痕跡也較不明顯。當然感光元件的技術一直都在進步,只要大廠不要盲目地拉高畫素密度,將來片幅較小的機身也應該會有更純淨的高ISO表現。
nagasitori wrote:望遠鏡頭之所以短不了,就是因為要降低屈折率(鏡片間隔就變大),以抑制色散。(恕刪) 原來如此!!感謝大大的分享QQ這種光學知識還真的不知道如何累積而來的阿~_~小弟每每想接觸看到網路上找一找,找到比較有系統的就是論文...~_~
AllenTang3434 wrote:看了大家說明因為,我...(恕刪) SIGMA的100-300/4 HSM是支好鏡,雖然價位不便宜,但畫質相當好,光圈全開就很利。如果碰到比較遠的主體,也可以搭配1.4X使用,不過缺點是還沒有OS版本。
.stick. wrote:原來如此!!感謝大大...(恕刪) 其實這些資料是CANON在介紹DO鏡片時提到的,因為400/4 DO是利用回折鏡片把色散順序顛倒過來,然後再搭配上屈折鏡片,讓兩方向的色散相互抵銷,打造出短鏡身、低色散的長焦鏡。如果以小型輕量化跟低色散來評價400/4 DO,那它確實是一支很神奇的鏡頭。只不過畫質並非只看色散,DO鏡片在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屈折鏡片自然。